我的师父,任先生

7,心虚,黄蛤蟆

    以后文中出现的八字,我不讲全了,怕有人会以己代入,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大概讲点理论、规则、话术就差不多了,玩嘛,只是为了不浪费自己目前的脑细胞而已。

    希望大家能看得开心,而不是苦苦纠结于什么非分之想,活着简单点也挺好的。最后就是关于什么稿费的事,如果、万一看到后来,让你泛起了要给我打赏的冲动,我劝你千万不要、打住。有那些闲钱,我觉得你投资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更好一些。或者可以通过什么这个筹、那个筹的捐给真正需要的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我自己。。不代表其他作者,仅一家之言)废话到此为止,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诸如此类的言论。

    眼见黄婆走了,师父这才放下架子,浑身有点垮下来的感觉。我赶忙凑上去扶着师父,问道:师父,您没事吧?是不是刚刚起卦,耗费了很多的心神,累着了?

    师父一听这话,哭笑不得的摇摇头,然后示意先别说话,扶着他先坐下。我又赶紧给师父倒了杯茶,然后站到一边小心的伺候着。

    等到师兄回来,关好大门。远远的瞧见师父的样子,也是三步并作两步的赶了过来问道:师父,您怎么了?哪儿不舒服么?

    师父微微摇头,叹了口气道:心里不舒服,后怕吓的。

    我和师兄都是一愣,师兄开口问道:师父,您怕什么?怕这趟婚事出篓子,人家找咱们麻烦么?

    师父微微点头道:是啊,不过还不光这一点。。。你想啊。咱平日里又没个地种,只能靠着一些零碎的活作为生计。原本吧,这日子凑合凑合也能过。可这事儿万一办砸了,咱这招牌估计就得撤了。往后啊估计连写对联都没人来找咱了。那咱们还怎么过呢?

    我听到这儿也开始担心了,问道:不会吧?咱也没做什么犯法的事儿啊?不就是按照书上的照实了说么?八字双合不就是那样么?咱没错儿啊!

    师兄却摇头道:师弟你想的太单纯了。书本是书本,可实际当中这人与人的交流学问可大了去了。

    又问师父道:师父,那您刚才其的那卦也是为了稳住黄婆吧?

    师父艰难的点点头道:实在没招啊!总不能让她赖在咱们这儿,这说出去也不好听。况且,若是不能让她满意,恐怕还会影响到咱的公信力。三姑六婆这个职业,人脉极广。好的她传,坏的她也传。这广口瓶可不好处理,可以的话我也不愿意跟她们挨着。

    叹了口气,又道:尽人事、听天命吧。最坏的打算,咱们再换个地儿,重新开始就是了。

    我疑惑道:什么?刚才师父扔铜钱不是真的起卦?

    师父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是的,那只是一种让命主安心的小伎俩而已。说白了就是心理暗示,让命主原本对你所说出的话更加信服而已。

    我有些明白了,然后笑道:那师父您装的可太像了,我都当真了。

    师兄和师父都被我逗笑了。

    我又问道:那既然如此,咱们到底是该蒙的多呢?还是该学的多呢?总感觉蒙的更像那么回事。照实说的话,反而大家都不信。

    师父捋了捋胡须道:这就是人,最矛盾的地方。你明明说了实话,他却当是假话。而你明明说了假话,他却奉为真言。或许本来有些不信的事情,因为一个暗示、一个巧合,甚至是人为故意的包装、自导自演等形式,而让人去相信。

    随后叹了口气道:算啦,不说这个了,扯得太远,还是先渡过眼前之事再说吧。这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刚吃上两天肉,就惹得这麻烦,唉。

    师兄安慰道:师父,其实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有那么遭。您不是一直教导我们,不可胡说八道,但求实事求是么?您这合八字的时候,又并非是信口胡言。兴许那位书生跟谭家的丫头真的就能看对眼呢。

    我却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接口道:我要是那书生,要是知道自己没过门的媳妇能一只手拎起自己,估计得吓得半死。

    师兄赶忙捂着我的嘴说道:别乱说,让人听见可不得了!

    我吓了一跳,忙点头答应。

    师父也严肃的对我说道:缺儿啊!咱们议事归议事,但绝不可背后说人的坏话、短处。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的一言、一行,全都被记录在案,日后是要呈上天庭的。将来入土之后,是重新做人还是十八层地狱里受罪,都是跟着你平日的言行举止分不开的。此事定要牢记!

    我忙道知错,点头答应。

    一时间又是无话,气氛有些僵硬。

    这时,师兄忽然开口道:诶?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是我前阵子听来的,这会才忽然想起来,也算是跟咱们这一行有关吧?师父,我说给你听听?

    师父给自己倒了杯茶道:好,该咋滴就咋地,现在胡思乱想也于事无补,就交给命运吧。

    我也没心没肺的说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师兄被我逗的也是一乐,然后说道:我这个事啊,可比你这句话有趣多了。

    话说,在京城附近几十里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人。他呀长得很有特点,眼睛大、鼻孔大、腮帮子鼓、面色发青,个头也不高。就为这,人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蛤蟆。他本人姓黄,连在一块儿,就是黄蛤蟆。

    这人呢,虽然只是个种地的农民,但是在村儿里挺有名气。为的不是别的,而是他能掐会算。哪家儿上梁、丢东西、嫁娶、宜忌的都会问问他。这究竟从何说起呢?

    黄蛤蟆呀,他的老婆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得了寒腿的病,一到阴天下雨啊,就疼。雨越大,腿越疼,百试不爽。所以啊,这黄蛤蟆就比较辛苦,经常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甚至是白天下地干完农活,回来之后还得自己下锅做饭带媳妇一块儿吃。别说,还挺有点虽贫贱但很恩爱的感觉。

    有一天呀,从晚上开始,他媳妇儿就喊腿疼,一直疼啊疼的,闹得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到了第二天一早,又该下地干活了。黄蛤蟆觉着今儿个的天有些闷热、邪乎的闷热,又看了看他媳妇疼的那样子,便默默的从墙上取下蓑衣穿好了,扛着锄头出门了。

    他媳妇一见他这样就喊道:你干嘛呢,外头大太阳的你穿什么蓑衣啊?赶紧脱下来,别让人给笑话了。说着,还准备上去拦他,但可惜自己的腿实在是疼的走不动路,站着都打晃儿。

    黄蛤蟆呵呵笑着,然后回过身将她扶回床上,安慰道:你这腿疼了一宿了,还不正说明马上快下雨了么?我不穿蓑衣,那不是出去挨淋么?行了,你安心歇着吧,等一会中午我回来给你做饭。

    他媳妇听了也是一乐,说道:嘿!你这黄蛤蟆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心理还挺会琢磨事儿的呢。那行,你干活悠着点儿啊,别太累了。

    黄蛤蟆答应了一声,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一路上,碰到不少同村的人,也都是赶着去下地,但是都没有穿蓑衣,

    这就显得黄蛤蟆非常的扎眼。于是,就有人开玩笑的问黄蛤蟆:诶!我说黄蛤蟆,你这大晴天的穿蓑衣干嘛?求雨呢?

    边上的人都被逗乐了,还有的跟着起哄。

    黄蛤蟆也不恼,笑呵呵的说道:待会就要下雨,我这是先穿着,省的一会挨淋。你们也赶紧回去穿上吧?别给淋出病了。

    周围人却都是用看傻子的眼光看他,觉得他就是不正常,就不理他,各自下地干各自的活了。

    然而,半个时辰之后,天边刮来一阵黑云,跟锅底一般的黑,并且很快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田地里干活的,除了黄蛤蟆,全都淋成落汤鸡了。甚至还有人骂他,说就是因为他穿着蓑衣才招来的雨,倒霉。

    然而,黄蛤蟆依然是不急不恼,笑呵呵的面对。

    也有一些人觉得不对,便问他为何能知道今天会有雨?

    黄蛤蟆心中有计较,一个是天气闷热的不寻常,二个是家里媳妇老寒腿的预警功能。但是不能说的那么直白,而是神秘兮兮的说道:这东西,随便算算就知道了。

    哟?他这么一说,倒是有人觉得惊讶。这黄蛤蟆看着人畜无害、平平无奇的,居然还能掐会算?登时又有些人不乐意,觉得不科学,不可信。

    又有一次,黄蛤蟆准备下地干活。抬头望天,发现是阴天,随时都有下雨的可能。于是便准备把墙上的蓑衣取下来穿上,但是忽然回头问他媳妇道:你今儿,腿疼不疼?

    他媳妇还显摆的扭了几扭说道:不疼,我还能扭秧歌呢!

    黄蛤蟆一听便乐了,心中也有了计较。原本准备穿上的蓑衣,也放了回去,直接扛着锄头就出门了。

    又是一路遇着不少人,走走说说的。而这一次,所有人都是身披蓑衣,唯独他,没穿。

    又有人打趣道:嘿,黄蛤蟆,今儿个这天一看就知道要下雨,你为何不穿蓑衣呢?

    黄蛤蟆只是淡淡的回道:今儿个这雨,下不来。

    然后便头也不回的去地里干活去了。

    干了大约一个时辰,天上的阴云不知何时已经瞧瞧的散去,阳光明媚的一塌糊涂。。。

    这一下,又有人觉得不科学,来问他,说道:嘿!又被你给蒙对了?你这怎么整的?说给我们听听呗?

    黄蛤蟆只是淡淡一笑的说道:上次不就说过了么?算的呗,不难!

    这一次有可能是碰巧,连着两次就有些超出常理的,所以,在那以后,黄蛤蟆能掐会算的名儿就传开了。

    又有一次,有一家的小媳妇儿耳坠丢了,听人说黄蛤蟆会算,便上门来求教。那小媳妇请问黄蛤蟆说道:黄大伯!我耳环丢了,您能给我算算,上哪儿能找找么?我可着急了!

    黄蛤蟆其实并不会算,而是懂得察言观色、人情世故。面前这个小媳妇他知道,是某某家的,过门不过一两年的功夫。虽然不会掐算,但他依然要装个架式,便随意的在手上那么整了几下,就说道:耳环是吧?回家去!水缸边上、灶台后头,准能找到!

    小媳妇听了连连点头,然后说道:诶!谢谢黄大伯,我这就回去瞧瞧去。

    等她到了家,就着黄蛤蟆指的两处位置找,真的就在家里水缸附近的地面找到了。还没到晚上,就带了点儿东西来感谢黄蛤蟆。

    人走了以后,黄蛤蟆的媳妇就问他:你真的会掐算?怎么以前从来没听你说过呀?

    黄蛤蟆见家里没人,这才吐露出来:我哪儿会那玩意儿啊。只不过是一些人生经验、教训而已。你想啊,她一个小媳妇,不用下地干活。成天就在灶台附近烧饭煮菜、打井挑水的,就这两处地方她去的最多。特别是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容易出汗,她放下水桶的时候一定会用袖子来擦汗,或者是在灶台边上烧火太热了,也会出汗。这一擦,就容易带着她耳朵上的东西,所以,我这才叫她去这两处找。

    之后啊,他的名气算是越来越大了,甚至惊动了皇上,听说还被请去了宫中,这后来如何。。。就不知道了。

    师兄说到这儿也就说完了,我和师父听了都是觉得有意思。先前的那些心理负担,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我率先开口道:嘿!这位黄先生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咱们这一行,却也能混的风生水起的。师父,这般就不像咱们看古书学的那些理论、规则了吧?为什么我觉得他比咱们还厉害呢?

    师父捋着小胡须笑道:嘿!人家这才是高杆呐!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看书学知识那才是浪费时间。有这么写功夫,不如多去察言观色、辨识人心。那些学问可不比书本上的差,而且人家那种更为高明。所以,我才经常说,读书可以,但不能读死书,更不能认死理。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你用死书的知识,来面对活着的、时时在变的人,是绝对行不通的。就算行,那也只是暂时的,越往后越会觉得书本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付世间之人、世间之事。但他们又不肯承认、死要面子,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为自己开脱,时间一长,也就那样了。

    然后又叹了口气道:完儿啊!为师现在心理好多了,多亏了你这个小故事了,呵呵。

    师兄连忙笑道:师父开心就好,不过啊,眼下快到饭点儿了,我得要去做饭了,等吃完了饭,我再说几个有趣儿的给师父您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