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任先生

48,富在深山有远亲

    六月初二十二日,晴天。

    今日早上,吃过早饭后,师父带着我俩来到村里的瓦匠家,准备寻求一点白浆来刷墙。可是到了瓦匠家拍门,开门的是一个妇人。

    师父拱拱手道:大姐您好,请问陈瓦匠在家么?我想找他买一些白浆刷墙。

    妇人看了看我们三人,皱着眉问道:你们是何人?外地来的么?

    师父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回答道:我们呐,的确是外乡来的。目暂住在村东口大树下的那间屋子,来了也有三年多了。可能平时出门儿少,所以您不认识我们。

    妇人想了想,念叨着:村东口的大树下。。。哦,是那间一家子人都没了的那间破屋子吧?

    师父点头笑道:是是是,就是那间。就是因为日子长了,墙上又有些脏了,这才想着来买些白浆美饰一番。

    妇人又瞧了瞧我们三人,说道:好吧,但是你们来的不巧,我男人今天一早就出门做活了,恐怕得晚上才能回来。要不,你们晚上再来吧?

    师父想了想,师兄在一旁提醒道:师父,大晚上来人家不方便吧?不如咱们问问瓦匠在哪儿做活,趁着人家不忙的时候问问也好。

    师父想了想,觉得有理,便又对妇人拱手道:这位大姐,能告诉我陈瓦匠去哪里做活了么?晚上恐怕会打扰你们,干脆就白天把事儿给了了。

    妇人看了看我师兄道:嘿,这孩子还挺懂理的。你儿子么?

    师父呵呵笑道:非是儿子,他们是与我患难与共的徒弟,见笑,见笑了。

    妇人又瞧了瞧我,随后说道:好吧。我男人今日去了镇上西头的林府,你们若是闲着没事儿,就去那找他吧。不过我可提醒你们,那林府也是大户人家,最好从后门或者侧面找人去寻,别从大门走。

    师父忙点头道:好的好的,多谢大姐指点,后门、侧门,我记下了。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这就告辞了。

    然后我们三人又是对妇人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路上,师兄问道:师父,那咱们是不是又要去镇上了?

    师父想了想道:去就去吧,反正也没别的事儿。只是咱们手上的钱不多了,也不知能买多少白浆。。。

    师兄说道:钱不够就少买点儿呗,然后用字画挡住没有刷到的地方,如此间隔着也能剩下不少白浆的钱。

    我笑道:对对,还是师兄有办法。这样既省钱,又不会难看。

    师父微笑道:你啊。。也多亏是你,我可真是想不出还有这种办法。。好吧,那咱们这就去吧。

    走了好久终于来到镇上,又一路找人打听,这才找到了林府。到了正门一瞧就觉得不是普通人家,那门面看着就很阔绰,连门口的家丁穿的都不差,可想而知。。。于是师父带着我们俩就从正门旁边的巷子穿了进去,想循着边上去找侧门,或者后门。

    走了大约两百步左右,果真见到了一个小门。师父说道:待会你们别说话,让我来跟人家说。我们俩乖乖的点头。

    师父捏起门环拍了两下,然后就听到一阵脚步声走近。打开门后,一个看着就有点凶的家丁斜眼看了看我们三人道:干嘛的?要饭的?怎么敢要到这儿来?也不瞧瞧这是哪儿?赶紧滚滚滚。。。说着就要把门关上。

    师父赶紧拱手道:这位小哥误会了。。。我们不是乞讨的,是来寻人的。

    家丁又是一皱眉道:寻人的?哦。。明白了,又是那套来寻亲投奔的戏码是吧?这招早就不灵啦!光是这个月我就遇到过三回啦,赶紧滚滚滚。。

    师父忙拦着家丁,苦笑着说道:小哥啊,您真的误会了。我们不是那种人,只是来找在您府上做活的一位瓦匠。因为早上去他家找他的时候,他夫人说他在贵府上做活,我们这才找过来的。还请小哥帮帮忙通融一声,让我们见见陈瓦匠,说两句话就走。

    家丁的面色这才缓和下来,说道: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府上最近确实是在修缮屋子。那行,我替你们问问有没有一个姓陈的吧。

    师父笑道:多谢多谢,还请这位小哥问的时候再加上是牛家村儿的陈瓦匠,我们就在此等候。

    家丁念叨了一句:牛家村,陈瓦匠,好,记着了,你们就在这儿等着啊,我没回来也别敲门。

    师父连忙拱手答应道:是是是,我们就在此地安静的等着。

    家丁点点头,缩回去关上了门,然后脚步声渐渐走远。

    这时,我才开口问道:师父。方才这位家丁大哥说的是什么意思?还有人会专门上门寻亲骗人的?

    师父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唉,这种事情说多也多,说少也少。有句话叫做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咫尺无近邻。这话是说,只要一个大家族里,而且是那种整体都不算富裕的家庭。比如都是村里的农民,你住东村,我住西村的这种。只要是某一家的丫头被什么府上的老爷看中,然后收为妾室,之后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亲戚上门认亲,都想着能趁机捞一笔。哪怕捞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混个脸熟也行。日后对人吹牛也可以说,我家有个表妹/堂妹/亲妹妹/侄女儿/表侄女儿在XX府做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等等。。然后再借着这层关系去找这个府上的老爷捞点什么、寻点方便什么的,太常见太常见啦。

    师兄问道:那穷在咫尺无近邻呢?

    师父说道:那就反过来看嘛。刚才是有一家人富起来了,其他亲戚都想跟着富起来,就过来凑热度、混脸熟。而这个呢,则是其中一家人从原本的大家都差不多的水平降低,变成了比一般人还差、还穷的状态。那么,就很少会有人去救济、帮助他们,甚至会装作陌生人不理会。

    我啧啧说道:还真是现实呢。那这样的话,周围的邻居应该也会伸出援手吧?好歹都是住着那么近。

    师父缓缓摇头道:这个嘛,得看运气,但更多的还是要看大环境如何。比如说大家都穷的吃不饱饭,连自己活不活得下去都是未知数,这样的话怎么还会来帮助他人呢?若是太平盛世,家家都有余粮,或许还可以帮一把。但只是暂时,而不能是隔三差五的那种频率。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贫,当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帮助、施舍一些,那种做法叫做雪中送炭。而救贫,就是说一家人本来就穷,还不上进、不努力,整天想着今日到这个邻居家借点米,明日去那个邻居家借点油,一切全靠他人救济,而不自己动手创造。这种帮助就等于是助长了他的懒惰,使他变本加厉,如此做法就不大可取了。

    说着说着,就听到有脚步声临近,师父做了个手势,我们就安静了下来。门被打开,一个国字脸的男人探出头瞧了瞧我们,问道:是你们找我?

    师父拱手施礼道:是是,我是住在牛家村东头大树下的那一户外来人,想找陈瓦匠你购买一些白浆用来刷墙用的。因为你们家夫人说你不在家,这才寻来,打扰之处还请多见谅。

    陈瓦匠点了点头道:哦。。。你们就是那几个外乡人,我有点印象。不过,我也不卖白浆啊,你们找我我也没东西卖给你们。

    师父点头道:呃,实在抱歉。因为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懂这盖房子什么的,只是知道寻找作这门手艺的行家,想寻个方便。请问陈瓦匠平时都是在哪里购置白浆的,帮忙推荐一两家,我们也可以少走些弯路。

    陈瓦匠听了点点头道:你倒是精明,好吧,看在都是一个村子的面子上,就指给你一家,过去之后你报我的名字,兴许掌柜的还可以给你让一点。

    师父忙高兴的说道:诶,那感情好,多谢多谢!

    然后陈瓦匠就说出了一个地址,也在镇上某处。说完后,陈瓦匠也没有多留,就对我们点了点头,关上门继续进去干活了。

    得到了店家的地址,我们三人便准备朝那里过去。刚走出巷子,我眼尖,就看到一个打扮很熟悉的人从眼前掠过,下意识的就喊了一声:铁算先生!

    师父和师兄,还有铁算先生都回过头。

    铁算先生见是我们,哈哈一笑道:原来是任先生师徒啊,怎们今日有空来镇上?

    师父笑着拱手道:家里墙面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寻思着来镇上买点白浆刷墙,刚问到在哪儿买,正准备去呢。您这是?

    铁算先生笑道:哦,这林府家里有间屋子要修缮,请我来给他们看看风水,顺便指点一下家具的摆放格局。

    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其实是家里有事儿,不好意思明说,用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整。

    师父做了个明白的表情,道:那既如此,您就先忙着。这家人看着就是大户人家,还是莫要让人家等着急了。

    铁算先生嘿嘿笑道:也好,那咱们就此别过,若是有缘,自会相遇。

    师父点点头,又是拱拱手,这才带着我们离开。

    等到我们根据陈瓦匠的指点到了那家店之后,师兄费了半天功夫,磨了许多嘴皮子,这才用跟预想差不多的钱买到了合适计量的白浆。三人这趟出来也算是功德圆满,但是到了中午也都有些饿了。于是师兄便提议带着我们去上次铁算先生带着去的那个小摊子上吃,师兄七拐八拐的勉强能识的路带着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坐在摊边吃东西的时候,我就问师父:师父,方才铁算先生说的那是什么意思啊?什么不可说什么的?

    师父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嘛,我也说不准,因为各家有各家的麻烦。兴许是那个林府的主人家近来做生意、或者是做官遇到了什么不顺的事情,因而想通过修缮房屋,修改风水的方式来转运。

    我又问道:就把家里的屋子重新整一整,再把家具挪挪位置就行了?人就不会倒霉了?

    师父呵呵笑道:当然不是那么随意的,按阳宅的理论来说,是要经过一定的勘察,再结合命主家实际的情形才好定如何摆放。但阳宅,为师懂的不多。不过奇门遁甲里有一种迁移,可以拿来使用。就是说当人觉得运气不好之时,就可以查看当时之遁局,然后依据天禽四季月吉,天辅春夏吉,天心秋冬吉,对应着当时的季节,参考这三颗星所在的遁局中的方位,然后随意将一物移动,放置在家中的某个对应着三颗星中某颗星的方位即可,能暂保两个月左右的吉祥。若是那个方位还有吉门开、休、生,便是吉上加吉。不过这种方式也只是书上提了一句,我也不敢保证奏效,但总归比什么都没有的好。若是一般的有心人,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拿去忽悠人,反正只要钱到手就够了,具体人家是不是真的有利那就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