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任先生

51,他,我之心态对比

    由于人性在基本上应该都是善良的,即使是最不佳的【诈术】论命,这个人最初也不是这种样子的。无非是中间涉入一些特殊因缘,渐渐才认为以【诈】是上策。

    谈到这一些问命的时候,是【命主】与【论命者】之间的问题。因为即使【论命者】用【诈】,也一定要用【命主】可以接受的那种【诈】,才能成立。所以作者将【论命者】与【命主】双方之心态,作并行对比式:

    1.命主心态:

    希望你论命的预测,最好是能百分之一百的准,至少是他所重视的事项,一定要准。

    论命者心态:

    我知道【命运】一途本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就算是【命主】要求的十之六七的准,也是很难办到的。

    2.命主心态:

    希望你说真话,一句都不要假,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论命者心态:

    我知道,【命主】他只能听好的真话,但听不得坏的【真话】。

    3.命主心态:

    知道民间的【算命】,他相信一般的都是【瞎猜、乱蒙】,但希望你不是那种,希望你是有真才实学的。

    论命者心态:

    如果以【广义】的解释,我可能也是属于【瞎猜、乱蒙】的一种,不过在程度上稍稍高了一些,起码我自觉不会闭着眼睛乱说,可以从八字的理论上找寻到一些依据的来说。

    4.命主心态:

    问的越多,越详细越好!命金则近乎越少越少,最多就是下次再介绍人过来算了,反正我是能省则省,但你必须要多说。

    论命者心态:

    你问我的事在主题上我都可以回答,但我都会言简意赅的来回答。至于什么你说【再介绍客人、下次再来】的话,我就听听而已,不会相信。你这一次来就把钱付干净,咱们一码归一码。

    5.命主心态:

    认为【命理】,是一种固定的理论去推论每个人的吉凶。不论对任何人,不分贵贱、老幼、男女,俱皆是一种绝对性的公式,相同之语言来论命。

    论命者心态:

    我论命的角度、口吻、措词完全是以你【命主】的身份、焦虑程度、命金之高低来定。。。一种综合的取舍再予以你相应的回答,而并非是用固定、相同的语言去回答每一个不同的人。

    听完师父说的这一段,我哈哈笑道:还真是公说公的,婆说婆的,立场不同,大家所关心的事情也不同。

    师兄也笑道:是啊。彼此之间有点暗中较劲的意思,各执一词。

    师父也说道:本来就是嘛,就像你上街买东西,总会遇到砍价、还价的时候。

    以上的【命主】与【论命者】之间的内心想法,正是由于彼此立场的不同人造成的。所以二者之间,应该有着一种相互协调的管道存在,如此才能【宾主尽欢】。而这种管道,通常还是需要【论命者】自己架起来,因为他是卖方,【命主】是买方。只有卖主如何吹嘘、宣传自己的东西,从来没有买主去吹嘘他想买的东西。以下是一些简单之说明:

    1.【论命者】除了占有某一种比例,可以比较安详的论命---即是:

    甲:当初学命理之时,只是因为感兴趣。而自己则是有着固定的谋生之道,日子过的也还可以,中上等。

    乙:自初学以来,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慢慢的适应了业余论命者应有的心态。有着没有【命金】诱惑自己的财务压力,以及非算不可的个人洒脱。

    丙:自己平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没有人为的意外大破费之遭遇。

    丁: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不至于有【女小人】之烦累。

    这一种人,可以算得上没有【先天不足】。然而,他只能去为普通老百姓略微高一点点的阶层的人士去论命。大致都是【文人、书生、有正当职业。。。】为主,不大能适应低阶层的市井人士。很怕别人【考】他,诸如:命主发问我有几个兄弟?我父母还在吗?我过去哪一年的流年最好?

    师父说到这里,忽然转头看向我们,问道:这三个问题,你们可以答出来么?会如何思考答案你?

    我一听,便在脑中回想着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理论答案,诸如什么比肩旺不旺,财、印旺不旺,坐不坐绝?翻看过去的流年里哪一年是好流年等等。可是我还在想着的时候,师兄却轻笑着看着我道:你还真在想啊?

    我有些疑惑的问道:师父都说了,我能不想么?不想,这如何作答呢?

    师父和师兄都看着我哈哈大笑起来。

    我被他们弄的莫名其妙,而后师兄解释道:我觉得师父的意思并不是真的要我们去用理论套,而是要用别的方式来作答,是么?

    师父呵呵笑道:不错!完儿,缺儿。你们需记住,不论是论命这个行当或是别的什么,尽量的要把主动权掌握住,如此你们才可以随心所欲的进或者退。

    方才这三个问题,是不需要用理论知识去认真比对、思考的。而是要用一些话术来对付。比如,问父母、或者问兄弟,你可以直接用冷杠的方式恫吓对方,吓得他自己说出他的问题之答案。比如你可以说:若是你父母、兄弟尚在,你的日子可就不大好过啊!

    我疑惑道:师父?这么说人家可不大好吧?这不是摆明了咒人么?

    师父微微摇头道:说什么话,你也要分对什么人。比如这种会考问你的人,市井中人,他们就是有点像上次你师兄遇到的那个姓刘的地痞一般。在他们眼中,你只是一个跟他们差不多的人,出言讥讽你、考问你那才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将你当做什么大人物,对你绝对不会有敬意,甚至于他们对谁都如此。而对于这样的【命主】,摆明了是收不到什么钱,甚至还会耽误你做生意。如此你还需要对他们客气什么?大胆的反讽他便是。还有他问什么自己过去最好的流年是哪一年这种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去想,而是应该很肯定的回答他:你啊,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运过,真正的好流年还在后面呢!

    如此,他便有很大的可能从考问你,变成有些惊讶,然后来询问你。以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将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之后嘛再按照什么牵拢平扣,看情况使就行了。

    如若不然,你想了半天、找了半天的答案,他反而会觉得你好笑,更加激气了他逗你的心情,于是就会一个接一个的考问你,考的你冷汗直冒,手脚冰凉,自信全无。

    我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非常人,用非常之手段。那师父,照您这么说,理论知识还是不顶用咯?那咱们天天还看?

    师兄这时开口道:非也!师父是不想咱们变成那种彻头彻尾的江湖中人,好歹也要带点文人的气质。哪怕引经据典用的不多,也不可以荒废。你可以不用,但你不可以不懂。说白了,师父其实还是有些瞧不上江湖中人,不屑与之为伍。

    师父叹了口气道:唉,这是个人的性格问题。况且我也不是很希望你们将来长大的靠这个吃饭,还是找一些常规的谋生手段最好。眼下嘛,只是凑合着而已。经常看书,也可以使你们养成书卷气,不似那些市井之徒整日游手好闲的,最起码让人一眼瞧过来不讨厌。能做到这点,为师就已经很知足了,剩下的,就是你们自己的性格了,那就不是我所能修改的了的。

    我和师兄忙道:是,师父,我们晓得您的苦心。

    师父点点头,拿起书继续道:

    有些人会认为【被考】是一种【轻视、难题】。所以他怀着一种---

    甲:对他一定要尊敬,不论他算得准?或是算不准?都要给他留面子。

    乙:千万不要遇见【考】他的命主,万一遇上了,正好又凑巧答对了。那么【论命者】就会有一种非凡的自得与喜悦,溢之于言表。但同时,他又很怕那种【被考】而又不准的【自窘】。因为他自己知道,一旦遇上了【考】,十之八九都会【答错】,接下来就是【坐立不安、捉襟见肘、六神无主、信心全无】。

    丙:他习惯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好像是在暗示【命主】,我是很正派的!

    这些形态都是【迁就命主】的一种,不问命主是何身份、处境。。。【论命者】都是以一副【老神在在】的态度来论命。令命主感到【多问不得、而且问的时候一定要低声下气。。。也不能考问。。总之就是只有听的份,然后乖乖的给钱。。。信不信由你,来不来随便】的一种。

    这其实也是【论命者】因为曾经的无奈而为自己增加的一层保护色,为的就是不再重复过往的窘境,希望能用以上的办法来杜绝这种情形再次发生。否则,一次两次、三次的打击之下,恐怕他也就无力再染指这门生意了。

    2.论命者,半真半假。。。有时像是非常专业的【坐馆】,而有的时候又说什么我很忙、恕不接客、不方便等等推辞。

    3.有财务上漏洞之【论命者】,私人生活开支很大,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很复杂。

    等等形式的【论命者】,对于【命主】都是有着不相同的观点。而最为糟糕的一种,就是拿【命主】当【傻子】,只要看准了对方的【焦虑弱点】,就会以此为突破口,用各种带有【营销的手段】来变相的让你掏钱。以论命为幌子,实则是榨干你的荷包。

    所以,以平均性而言,作者将有可能出现的【命主】类型,分门别类区分出来,以免你浪费时间去探寻命主的目的,省去【答非所问、问非所答】的尴尬过程,直接进入主题。如此,节约你的时间,也可以使【命主】对你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