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无双

第390章 青铜棺,玉鸠首

    吴夺听了之后,“爷爷,这有点儿类似于被污染的环境产生的变异啊!”

    “你这都什么比喻!那能一样么?而且,出现红冠怪蛇和穿山金甲,并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其他的藏鼎之处,未必一定会出现怪异的动物。”

    “随口一比嘛。”吴夺歪了歪头,“秘藏豫州鼎内部空间的情况,化肥既然能感应到,说明穿山甲是进去了的。想想,穿山甲倒是有可能穿山而入,进入这种密闭的山体空间。”

    吴大志点点头,“我再和化肥交流一下。”

    随后,吴大志便走到了化肥跟前,吴夺和权浩然也跟过去了。

    “交流”之后,吴大志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有用的信息。化肥能“表达”的,主要也就是吴夺之前“问”的内容了。

    不过,豫州鼎秘藏之地的地形,还是给了吴大志很大的启发。

    若真是“天坑孤峰”,地形很独特,对于参研天象图和地理图,肯定是有帮助的。

    同时,秘藏豫州鼎之处,若有“垂链悬棺”,说明这是一处墓葬。

    根据当年藏鼎的时间,这处墓葬,最晚也是战国末期的。

    即便是这么久远的墓葬,采用“悬棺”的方式,也是很罕见的,而且不太像是常规的正统的墓葬,甚至不像是汉族的墓葬。

    化肥“回忆”起这些东西,似乎很是疲累,吴大志又和它交流一番之后,它便去睡了。

    吃午饭的时候,化肥还没醒,吴夺也没去叫它,三人先吃。

    吃着吃着,三人不免又讨论起刚刚获知的这些个信息。

    “爷爷,这种天坑的地形,哪个地区更常见?”吴夺问道。

    “这怎么说呢?”吴大志抿了口小酒,悠悠问道:“臭小子,你不会觉得,通过这种地形,调查探访,就能找到这地方吧?”

    “那倒没有。这种地形,可大可小,而且未必就是规整的,有可能坑不明显,有可能山峰不明显,也有可能坑的形状不规则。”

    “对的。”吴大志点点头,“你明白就好。不过,这样的地形,肯定是南方多过北方。”

    此时,权浩然接了一句:

    “豫州鼎乃是九鼎之中最大最重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中央王权,所以也必定是他们最上心的。从这方面来看,藏于南方的可能性也比北方大,因为他们对抗的,主要是秦国,秦国的势力范围在北方。”

    吴夺接口,“是了,这种悬棺,好像也不是北方的墓葬。”

    吴大志却道,“这不是北方南方的问题,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墓葬方式。悬棺不接地气,除了能更好地防腐之外,必定有特殊的目的。如此情况,就不好用南方北方来推断了。”

    “爷爷,我记得古代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好像也有悬棺的葬式。”

    吴大志摆摆手,“不一样。你说的,是常见的悬崖置棺。一般是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悬崖,将棺材悬挂在或者安放在悬崖的位置。或者,是在崖壁凿孔,打上木桩;或者直接凿出龛位;或者,利用悬崖上的缝隙和洞穴,等等。”

    “噢······也算是很神秘啊。”吴夺想了想,“我以前应该还看过类似的纪录片,不过现在印象很模糊了。”

    吴大志应道,“从古人的归葬意义上讲,悬棺墓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葬式不同,再就是安放难度特别大。”

    权浩然夹了口菜,“老爷子,也就是说,这帮人将豫州鼎放到了一处特殊的墓葬之中。这处墓葬,位于天坑孤峰的山体内;而且,还采取了特殊的‘垂链悬棺’的葬式。这棺材里头,葬的也必不是普通人啊!”

    “嗯。而且,从年代、地点、特征来看,我感觉,有可能是青铜垂链、青铜棺材,不太像是木棺、石棺。”吴大志皱了皱眉,“当然,我也只是感觉。”

    “青铜棺?好像也不算罕见······”吴夺顺口嘟囔了一句。

    吴大志用筷子敲了敲吴夺的饭碗,“臭小子,你是乱七八糟的看多了!不要说青铜链吊起的青铜悬棺了,就是单纯的青铜棺,目前发现的,也只有一个!当年,李一言教授还间接参与过,虽然没到现场,但也掌握了不少资料······”

    “噢?爷爷,什么时候的事儿?”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西南的一处村落,发现了一个墓葬群,这些墓葬群,属于古滇国······”

    权浩然对青铜器有着极大的兴趣,在这方面,他比吴夺清楚,那一具青铜棺,的确是已知的唯一,“老爷子,您给详细说说?”

    吴大志此时也吃完了,放下了碗筷,点了一支烟,缓缓说道:

    “当年,一处古滇国遗迹被发现,陆续有专家到达了现场。而就在围起的考古现场不远处,当地一个村民要建房子,施工的工人们正在打地基。

    打地基,就要挖掘土层,结果挖开一定深度之后,却发现了木炭。而且,木炭并不是散碎的,而是一整块!

    因为靠着古滇国遗迹考古现场不远,考古专家们很快就知道了消息,经过勘探和研究,专家们发现,这下面,埋着的,是一个巨大的碳化木棺!

    确切地说,碳化木棺,不是棺,而是椁!所谓棺椁,棺是棺材,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

    就在这个碳化的木椁之中,是一个两米长的青铜棺材!这个青铜棺材,重达两吨半。

    但是,青铜棺材里头,只有一具成年男性的白骨,所以,一直没有考察出他身份。”

    吴大志说完,吴夺咝咝两声,“两吨半?如此说来,‘垂链悬棺’所用的青铜链,必定也很粗啊!”

    “嗯,即便用四条青铜链吊起,想必也细不了。”

    “爷爷,您看,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吴夺又问。

    吴大志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权浩然,“别光问我啊,你俩有什么高见?”

    “老爷子,可别用‘高见’这样的词儿。”权浩然也点了一支烟,“依我看,青州鼎也只能暂时搁置了。如今呢,豫州鼎的线索最多,而且貌似和化肥有所关联,重点自然是豫州鼎。”

    吴夺点点头,“对。这次您能参破青州鼎的秘藏之处,正是因为之前的基础。眼下,剩下的那八鼎,最容易参破的就是豫州鼎的秘藏地点了,因为有了‘天坑孤峰’地形和山中墓葬的基础。”

    “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还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吴大志点头,“化肥这次能‘记’起这些内容,那么参研豫州鼎的秘藏之处,它或许能真正帮上忙!”

    “对!”吴夺笑道,“本来青州鼎没戏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是化肥突然弄了这么一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臭小子,你这精神头儿倒是行。”吴大志站起身来,“凡事不可冒进,此事我们也都沉一沉,明天就是年三十了,过完年再说!”“爷爷,我发现您特别喜欢沉一沉。”

    权浩然此时也笑了,“吴夺啊,沉一沉也好,让子弹飞一会儿也好,这其实都是一种智慧。面临复杂的事情,妄想一蹴而就,是大忌。”

    “是。我也没说沉一沉不好啊。权叔,我看你们今天上集,还买了一挂千响大地红。”

    “好久没放鞭炮了。”权浩然感叹了一句,却又敲了敲桌子,“对了,回来一直说大事,我们今天上集,还淘了件东西呢!”

    “嘿!这也行?”吴夺一听,“那就看看吧,听起来像是个大漏儿啊!”

    “其实也没太仔细看,集上人多,有一眼。”吴大志抬抬手,“别在饭桌上看了,吃完饭收拾了,咱们边喝茶边看。”

    这件淘来的东西,就在他们赶集带回来的大编织袋里放着,不过没露出来;吴夺光看到露出来的一挂鞭炮了。

    这东西根本没用什么盒子装,就是包着报纸又套了层塑料袋。大集上来的嘛。

    权浩然拿出来之后,吴夺一看,好大一只玉鸟。

    得有十五厘米长了,而且圆滚滚挺厚实。

    权浩然说,本来这东西是在一个现写春联的摊子上,压春联用的;吴大志先给发现了,接着暗示权浩然,两人稍稍打了个配合,买了春联福字什么的,顺带把这玉鸟给收了。

    不过,玉器类的东西,即便不懂的人,也很难低价买走,这玉鸟个儿又大,整整花了一千块哩。

    吴夺拿起了这件玉鸟。青玉,带点儿蓝调,包浆不错,高光。但也有不少细微的磕碰。鸟形舒展,雕工简洁。

    在玉鸟的腹部,还带着一个直径三四厘米的圆洞。

    “这是一件玉鸠首啊!”吴夺叹道,“我怎么看着能到汉呢!”

    这玉鸟的造型,是一只鸠鸟;鸠首,就是手杖的杖首。

    玉鸠鸟的腹部圆洞,插上棍子,那就是完整的手杖了。手杖得有杖首才方便扶握嘛。

    手杖的杖首,形式和材质五花八门,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便宜的材质也有昂贵的材质。

    鸠鸟的杖首,是一种尊老敬老的传统造型。

    这里头还有个传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有一次败退,曾经被项羽军队追杀,受伤的刘邦躲进了一棵树后的灌木丛中。追兵至此,正要搜查灌木丛,却发现有一只斑鸠在树上很自在的样子。追兵就觉得树的附近不可能藏人,否则斑鸠应该很惊慌才对。

    刘邦称帝之后,就创设了玉鸠鸟的杖首形制。手杖一般都是老人用,鸠鸟杖首从此就作为尊老敬老的形制传下来了。

    传说自然未必是真的。不过汉代推行鸠鸟杖首以尊老敬老,这是史实。汉明帝就曾经为古稀老人举行宴会,宴会之后赏赐的财物之中,就有鸠鸟杖首的手杖。

    所以,鸠鸟杖首很常见,汉代有,此后的朝代也有。

    但是,鸠鸟杖首,却以木质和铜质居多;玉鸠鸟杖首,那就不常见了。

    玉石本就不是便宜的东西,而且做杖首不是小件,需要大块玉料;还得圆雕,雕工也是钱。

    吴夺说了一句之后,吴大志和权浩然相视一笑。

    “你这眼力,如今真真可以了。”吴大志又问,“确定不是宋仿或者明仿?”

    吴夺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就是汉玉。而且这块青玉色泽不错,带蓝调,比一般的青玉好看。这样一件汉代玉鸠首,怕是得几十万的价儿,一千块,真真大漏儿!”

    权浩然拍掌,“其实啊,不止我们看上了,还有个老爷子也看上了呢。这位老爷子像是城里人,不知为何逛大集。”

    “那你们还能一千块就拿下了?”

    “他看成是明仿了。”

    “明仿再往少了说也得过万啊,他连一千块都不肯出?”

    “有时候啊,就是一个即时的心理状态。当时,春联摊子的摊主说,最少也得一千块;你爷爷先抄到了手里了,那个老爷子还说:顶多值两百。你爷爷立马说:八百我就要了!当然,最后还是一千买的。”

    “这么个情况啊。”吴夺说道,“我知道了,所谓明仿,是那个老爷子之后又去找你们的时候说的。”

    “你说对了。”权浩然介绍,“他找上我们,不说两百了,说两千。你爷爷说二十万也不卖,他就有点儿急了,说明仿的东西,你们还真当成宝贝了!”

    吴大志此时插了一句,“他呀,可能是觉得这是农村大集,大意了。或者说,自大了。自大,可是古玩行的大忌。”

    “最后呢?不欢而散?”

    “算是吧。我告诉他,就按明仿算,两千也不对,他就拂袖而去了。”

    吴夺叹道,“这古玩行里,不是没有捡漏,但是过一手捡漏,那就难了!因为能出手的,往往都是懂行的。”

    “嗯,他还不如你这个小年轻明白呢。”权浩然笑道,“得,你爷爷说了,这个漏儿,真是时候,他准备自己配上手杖,用了!”

    “汉代玉鸠首,那还不得配个紫檀花梨?”

    吴大志摆摆手,“臭小子,现在拽上了。我给你说,紫檀花梨的手杖,其实并不好用,因为太沉。我准备配个竹杖。”

    竹杖?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吴夺随口吟来,三人齐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