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四章第四节

    由于入职收费的事项又逐渐再度开启,这事不可避免的又受到了宦官集团的从中利用,从而又再次使自己的宗亲子弟窃居到重要的职属上去。而这又立时导致了底下人们的不满,就连边章韩遂等叛军也开始以诛讨宦官的名义来向东进攻,并寇掠三辅直逼长安。

    于是,灵帝便又立时下令让皇甫嵩前往坐镇长安,指挥大军抵御羌军的侵袭。而在临前往的时候,皇甫嵩便向灵帝奏报说赵忠等人在邺城的宅邸太过豪华,已超过了相应的仪制规格,所以按照相关规制决定将这些超规的宅邸给全部查封并没收充公。而这事随后自是受到了宦官集团的记恨,并由张让向灵帝奏报应对皇甫嵩征收五千万钱的在职费用,以此来补充库存的开支所需。然而这个事情皇甫嵩却根本没有搭理,而自顾前去长安坐镇指挥平叛大军,而灵帝此时也希望皇甫嵩可以安心的应对西面的战事,所以尽管对方没有给,他也没有追究这个事情。

    是时,崔烈认为凉州之地十分贫瘠荒凉,其叛乱事件频发,且耗费巨多也无法一直平息,不如暂且放弃,以减少军费上的开支,以及老百姓在赋税方面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个事情灵帝并没有立时表露出任何态度,只是让百官在朝堂上自行商议,然后这个事情就遭到了已任职于议郎的傅燮的指责,认为西凉之地是前人们经过历代努力逐渐开拓下来的,是守护国家西部门户及对西方世道进行交涉的重要通路,其现实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和巨大,岂可擅相丢弃;连普通的下层士卒都知道一旦放弃或丢失这块土地,就意味着放纵叛军占据此地而后发展壮大,之后将会完全的危害到国家的安全与祸及到朝政的生死存亡,然而他崔烈身为朝廷的重要大臣,却非但不去找出具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而硬是说出这等用心不良的提议,如果不是根本不懂国家大事,就是故意这样提出以达到危祸朝纲的目的,如若这等居心叵测,则当要按律判处斩首之刑。

    灵帝认为傅燮说的才是正确的,尽管平叛的事情对于百姓的压力比较大,但他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或办法来进行转圜一下,比如增加入职费用的收取来贴补这个事情。所以即便是当前的压力较大导致了一些困难,也应该要尽可能的想方设法对困难进行周转,而不能轻易的逃避与妥协,否则他皇帝要这些有用的大臣在这里做什么呢,难不成只是用来摆设给人看的吗。

    灵帝下定了决心要平定西羌的叛乱,就像之前平定黄巾暴乱的情况一样;且随后更换了太仆张延代替邓盛出任太尉,当然这个是收取了正常的入职费的。而后灵帝又让十常侍等人设法筹集了大笔资金作为军费,然后作为交换都给他们授予了列侯的爵位。

    而这时三辅之地却突发了蝗灾,导致该地区的粮食歉收。于是皇甫嵩只得临时收缩战线,以避免一时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后续的补给不能持续跟上。而这就被那有心的宦官集团给利用上了,说是皇甫嵩缕战无功又耗费巨多,应当予以免职撤换。原本灵帝还并没有考虑到一定要撤换皇甫嵩,但由于皇甫嵩在收缩战线时导致三辅的皇家陵园暴露在了叛军的眼前,而遭到了大肆的侵犯与破坏,于是灵帝因此而感到生气,便立时将其给撤职罢免了,并收回了其爵位下的六千户食邑。

    之后,灵帝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及执金吾袁滂任其副手,负责前往长安坐镇指挥攻讨叛羌的事宜。之后又任命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归于张温麾下指挥。而于此之时,蹇硕又向灵帝作出提议,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再召唤吕布前往助力破敌,这提议得到了灵帝的认同。

    张温去职司空以后即又改换了杨赐来担任,然后这一年冬季杨赐去世,即又随之改换了光禄大夫许相担任。而在杨赐临终之前的时候,曾向灵帝推荐了一个人,作为灵帝秘密隐藏于暗中的谋士智囊;这个人叫做李儒,是司隶人,是从太学院里培养提拔出来的,目前被灵帝主要任职为五经博士,暂且负责陪伴刘协读书习字。

    话说那边章韩遂两人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在京兆这里与张温对峙,一路则绕道向前去袭击河东,准备要切断官军这方的后勤通道,然后对长安来个前后包夹。而针对于这个状况,张温准备要分兵去阻断对方想要绕袭河东的企图,但董卓这时却提出异议,认为他们应该与对方采取相同的方式,同样分兵一路去进驻美阳,然后伺机切断对方的后勤通道;并同时上报灵帝,可召请吕布带队前来,负责击退进犯河东的叛军。

    对于董卓的提议,张温只接受了前一半,即分兵一路去进驻于美阳,与留守的叛军形成了互为犄角的形势;而至于进犯河东的那支叛军,张温则并没有采用召请吕布前往的提议,而是选择了召唤涿县县令公孙瓒率三千乌桓突骑前来助战。原本张温认为北部边防事宜关系重大,如果吕布离开导致鲜卑趁隙而入,则难以保证北部防线不会突破从而被其等长驱直入;而公孙瓒彼时也有勇武的威名,召他前来应当足以替代吕布来应对此番进攻河东的叛军,且至少不会影响到北方的正常防卫之事。

    然而尽管张温考虑得似乎很有些合情合理,但现实的情况却狠狠的泼了他一盆冷水,因为预定的粮草军费迟迟未能及时发放,于是还在半途中的时候那些乌桓突骑就全都自行解散逃走了。而这不由让领队的公孙瓒气得牙痒痒,顿时在心底里憎恶上了这些乌桓人,认为他们都是一些十分不可信的人。

    而有关进攻河东的西羌叛军,领头带队的是边章与北宫伯玉。而当灵帝得知河东之地已经危在旦夕的时候,便按照蹇硕先前的提议立时派人持诏前去召吕布前来助援。然而,当吕布接到汉灵帝所下发的这封诏书时,明面上却让使者返回告知于灵帝说他暂时不能前往,因为漠北那方的鲜卑人已在蠢蠢欲动,似乎正有打算要伺机再度来犯的企图。于是使者正常返回汇报,灵帝得知此事后感到有些震动,他没有想到吕布竟然会推辞了他的诏令;但转念一想又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毕竟北部的边防也确实比较重要,如果没有他在当前可能也确实会容易有失。

    然而这时那谏议大夫刘陶却忽然上奏进言,说前不久才有张角聚众寇乱,而眼近前即又发生了西羌叛乱,如今边章已率众攻到河东这里,恐怕再发展下去就要直逼京师了;如今百姓遇到这种情况只会想到举家逃命,而不会想到要让自家的子弟踊跃参军抵抗外敌,对于这等导致民心丧失之事的具体起因,便主要是因由十常侍等宦官集团的所作所为使得天下百姓对汉室朝廷当今的情况开始感到有些失望的缘故。然而对于刘陶的指控,那十常侍等人却表示先前张角的事情已经明确调查清楚,且已发下诏书明示了汉家的威恩,各部作乱的黄巾皆已驯服改正,未再做出反叛朝廷的作为;而今下这西羌叛乱之事发生的具体因由,连地方州郡都没有奏报任何相关的情况,他刘陶足不出户又是如何知晓相关情况的实际成因的,难不成其与那叛羌的首领有所勾结,想要联手更换这大汉天下的主掌人吗。

    而不可置否,对于宦官们的这套反戈一击可谓是致命的,尽管灵帝尚没有搞清楚这里面的经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擅自诬枉他人勾结叛逆可也是莫大的罪过,因而刘陶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就难免被宦官给反告了一个诬枉的情形,从而被收监入狱进行审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