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六章第一节

    然而,就在赵忠等人正在暗中仔细商讨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何进那方也已受到袁绍借助门下亲信张津所发出的提议,正计划要将蹇硕包括赵忠等人在内的宦官集团给一网打尽。而就在双方各自谋划的时候,中常侍郭胜因为是何氏姊妹两人的同郡老乡,且一直都是两人这方一派的人马,因而就鼓捣赵忠等人不要与蹇硕联手,并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何进知晓。随后,何进便指示黄门令将蹇硕逮捕,并随后立即处死。

    而蹇硕一死,西园校军便在袁绍的率领下全部投靠在了何进的门下,且随后又在袁绍的推导下,何进准备要继续清理后续的那帮宦官。而这就不免引起了赵忠等宦官集团的恐惧,随即便只得跑去向董太后求助,然后准备借助于骠骑将军董重的力量与何进一争高低。

    之后董太后准备要参与政事,但被何氏给屡次破坏,于是董太后就与何氏之间产生了口舌之争,并随后不慎泄露了他们当前正在密谋兵变的事情,以至于导致计划随之败落。原本董太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说何氏不过是凭借其兄弟何进手里有兵权而已,她侄子董重手里也同样有,且早晚会把何进的人头给砍下来。于是,就因为这样一句意气之言,就立时引起了何氏的怀疑,并随后将这个事情通报给了何进知晓。

    随后,何进便联合公卿大臣在朝堂上奏报,说董太后曾经指使已故中常侍夏恽勾结地方州郡,贪污索贿暴敛财物,且全部都藏匿在了自己的居所内;又因其是藩国王后,按照仪制规定不应在京师皇城居住,应当迁回自己原本的封国定居。这个奏请被皇太后何氏批准,于是董太后被迁回河间定居,然后刘协还留在宫中。

    之后,何进又派兵包围了董重的府邸,将董重收监后宣布撤免其车骑将军的职事,而后董重一时无望,选择自杀。而得知董重身死,董太后一时追悔莫及痛苦万分,随后也制造了自己意外死亡的假象,并制造迹象将行凶的目标直指于何氏姊妹二人。于是这个事情导致了天下人对何氏姊妹议论纷纷,民心开始不再归附于何氏一派。

    之后,灵帝敛棺葬于文陵,百官都去参与送葬,而何进害怕这期间会再发生阴谋事件,因而就借口身体有恙没有随行前往。而彼时王越的确有计划带人在送葬的期间去刺杀何进,但何进事先有所预防没有露面,所以这个事情就没有成行。而之后为了更便于控制刘协,何进便又跟何氏商议将刘协迁改为陈留王,这样即使他将来回到了封国,他们也可以就近对其进行监察。

    由于司徒丁宫不能教化民众,无法引导民心朝向于自身有利的一方,于是其便被撤免了司徒的职事。而后,在那袁绍的建议与分析下,何进又向太后何氏进言,想将所有的宦官内侍都给裁撤罢免,然后更换底下的士人群体来充当,以借此来挽回一下之前所丧失的民意。但何太后对于此事却并不同意,认为宦官的职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且汉家的规制确定了由宦官来统管宫内的一应事务,而如今她还仍在守丧期间,便让她与那些士人共处其室,这又如何能够符合汉家皇室的体统。

    由于太后何氏坚决不允,何进只能退而求其次,准备先清除那些放纵违规之人。但这时袁绍认为宦官本身过于接近权力的核心,如果此时不设法将他们一网打尽,之后必然将会贻害无穷,所以他是力主要将他们给全部解决掉的。而何进这方要谋划清除所有宦官,宦官那方却也同样不会甘愿这样坐以待毙,因而就贿赂了何太后的生母舞阳君以及车骑将军何苗两人,希望其二人可以为自己这方说个情。于是宦官因此而得到何氏的坚决庇护,使何进的计划迟迟不能得以推进实施。

    对于何氏不允尽诛宦官这个状况,虽然何进暂时没有办法,但不意味着袁绍也没有办法。在袁绍看来他们此时可以采取胁迫的方法,只要向四方征召猛将武士组成军队,并打着诛讨宦官的名义向京师进发,这样一旦何太后感到害怕,再趁势向其进言,则或许就可达成此番的目的。对于袁绍所提出的建议和分析,何进觉得是有道理且可以执行的,因为天下人本来就都憎恨宦官,如果引发天下人都联合起来声称要诛讨宦官的话,没准这个事情还真能达成其所想要的那般也不一定。

    然而对于这个提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比如何进的主簿陈琳就认为这个事情是因小失大的一种不当做法,本来大权在手就可以借以为之,但却偏偏要放弃手中的权柄而去求助于外人,这就相当于闭着眼睛捉麻雀是在自欺欺人。更何况就算可以召请外援,可万一有人拥兵自重借势作乱又该如何是好,而万一要是真在皇城中引起了大乱,一旦伤到了皇帝或者谁,这个责任又该要由谁来承担,这岂不是要杀头的罪过吗。

    曹操此时也不完全赞同这个事情,且在他看来只要诛除为首的那几个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将所有的宦官都给杀掉不可,而这只需要一介狱吏就可以达成。又况且宦官之事是自古以来就已有的,想要将之全部清除干净从而改变传统,这恐怕是不大现实的,且将有很大失败的风险与可能。

    尽管陈琳和曹操都不大认可召外援入京的这个提议,但是何进还是决定要推进施行,并与袁绍商议具体应该要召哪些人入京。而根据当前的情况判断,那个董卓和丁原都是可以召唤的目标之一,且此时只有他们的兵马距离京师最近,所以最先召唤其二人前来可谓是最合适的。

    对于提出召唤董卓和丁原的事情,那何进则感到有些犹疑,认为这两人都是灵帝生前所安置的人手,他们原本的立场都应是拥立刘协的,想要召他们前来只怕有些不大合宜,能否调遣得动恐怕都是一个问题。对于何进的疑虑袁绍却不以为然,眼下灵帝已经敛棺入葬,且皇子辩已经登基为帝,形势既然已定,其二人虽属灵帝生前所派遣之人,却也未必一定不会接受招揽;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他们二人应该不会不知变通,应当还不至于会这么愚蠢。

    何进觉得袁绍分析的有道理,正准备要命人去实施,但这时侍御史郑泰却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当然,对于召唤丁原前来他倒没有表达什么意见,而对于召唤董卓这事他却认为是万万不可以行通的;且不说董卓这人为人强横,正常不会轻易改变自身既有的认知,而既然他是灵帝所调度安置的人手,就必然不会再轻易投靠他人;而此番其一旦借机进入京师,则必然将会寻机有所作为,到时万一要再反过来与宦官联合,则那时即便连后悔也只怕来不及。

    对于郑泰的意见,尚书卢植也认为是有道理的,且明确表示自己也不认同此番召唤董卓前来的计议。而尽管两人都表达了反对的立场,但何进自认为还是可以招得了董卓,毕竟这世上还没有谁不想攀龙附凤往上爬的;而即使董卓不能被正常招揽,他也同样认为自己有能力驾驭得了对方,毕竟他可是当朝大将军,想要夺取谁的兵权,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任他董卓再如何强横,又能对此做得了什么呢。

    而袁绍也认为这个董卓没什么可值得顾虑的,更何况他本身对宦官也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宦官原先也是背叛了灵帝的;而无论是先前通谋黄巾教主张角一事,还是此番透露了蹇硕那方的计划导致其失败被杀一事,都必然会引起董卓的憎恨。所以,对于董卓而言也只会想到该如何清理宦官,而不会想到要与宦官联手,那不符合其原本既有的个性。

    于是,商议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随即何进便派人去联络董卓与丁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