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八章第六节

    彼时,王允已基本完全的掌握了朝廷上下所有的情况,而此时在长安也有至少好几万的兵马,这其中有之前皇甫嵩所移交的三万兵马。因而王允就与司空荀爽等人暗中商讨,可以借助于手头现有的兵力,与关东联军相互联合,然后再委派皇甫嵩为统兵将军,一路向西对董卓进行讨伐,则其大事或可成也。但是计划还没有正式实施,荀爽就因病去世了,然后因为给荀爽办理丧事的缘故,就把这个事情给临时耽搁下去了。

    然而就在王允随后准备要实施计划的时候,董卓那方却忽然得到消息,说皇甫嵩在被征召之前曾与他人暗中密谋要与关东联军相互联合,发兵从函谷关这里去进攻洛阳。于是董卓便立时下令将皇甫嵩撤职收监,然后准备等他回去之后审查定罪。于是王允原定的计划没有得逞,便立时又调整了计划,而改任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职事,并委任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然后通报董卓说要派两人由武关出兵去讨伐袁术,与洛阳那方进行战略配合。

    王允的意图是要打着讨伐袁术的幌子去讨伐董卓,而对于这一点董卓当然是不清楚的,所以他觉得这计划倒似乎不错,如果由长安那方出兵来一同夹击袁术的话,则势必可以很快的灭掉南路联军这一方。但随后董卓又考虑到一旦长安将兵马派出,万一韩遂马腾等西羌叛军那方这时率众前来突袭三辅的话,则其处军力空虚又如何能正常应对。所以随即就把这个计划给否决掉了,让王允那方只管做好周边的安全防卫,暂时不需要参与到讨伐关东联军的事情上来。

    于是计划又没能得成,王允便立时又再次改变计划,让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跑去向董卓求情,先设法将皇甫嵩给释放出来再说。而由于皇甫坚寿比较能说会道,跟董卓之间也有一点过往的交情,所以就说得董卓开始在考虑这个事情。毕竟这不是有确凿证据的事情,而西面的一些防务事宜也还有需要用得到对方的地方,所以他就觉得是不是需要先把他给放了再说。而这时一旁的盖勋就向董卓据理力争,希望可以让皇甫嵩得以还归自由之身。于是董卓就给了盖勋一个面子,下令把皇甫嵩又给释放了,然后委任他为议郎的职事。

    而尽管皇甫嵩被成功释放了,但以议郎这个职务并不可以掌握兵权,而眼下董卓又仍然监控着长安这方的一些情况,所以便只好暂时先将这个计划给搁置下来,打算等之后有合适的机会时再行实施。之后,王允又改任士孙瑞为尚书仆射,改任杨瓒为尚书,并向献帝奏请增设了安汉都护一职,负责主管三辅安全防务及应对西羌叛军的事宜。

    话说公孙度在抵达辽东赴任后,便按照国法处死了其郡中犯了刑事的一些豪门大户,总数大概有一百多家,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之后公孙度便将这些没收的财产全部拿来变现,并用变现而来的钱去招兵买马,并向东去征伐高句丽,向西去征伐乌桓,向北去征伐扶余等,将他们征服后便进一步去扩张兵力。

    随后公孙度向手下的官吏柳毅、阳仪等人表示,汉室的国运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他们现在有义务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匡正它。随即公孙度便将辽东郡一分为三,又分出辽西与中辽二郡,并将柳毅阳仪二人委任为太守。之后又率军渡海去攻占了青州境内的东莱郡,然后结合前面所攻占周边少数部族的领地,而分别设置了平州与营州两部,并将自己任为平州牧,另外委任他人为营州刺史。而后他又设立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宗庙,继续确立了汉朝仪制权威在东北一带的存在地位,并按制度授予自己辽东侯的爵位。

    由于公孙度一时间控制了东北地区,并在军势上已经涉及到了青州境内,对北路关东联军的大后方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于是袁绍等人便立时商议具体该如何应对这个情况。袁绍在与韩馥等人经过商议之后,认为如今汉室的皇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完全掌控着,这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反董大计;且眼下董卓或怀有篡逆不臣之心,以至于无法确定皇帝本身还能否正常存活下来,所以为了周全起见他们应该另外再立一个皇帝。

    而彼时袁绍等人都想拥立太傅刘虞为新皇帝,认为刘虞是宗室出身,为人贤明,又深得人望,是当前非常理想的不二人选。但这时曹操却立时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他们举义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讨伐董卓,而不是像董卓一样去擅行废立或另立皇帝;而且如今的天子年纪幼小,被奸臣董卓所强制挟持着,他们非但不去解救年幼的天子,而要在这里商讨另立他主,这岂是人臣所当为之事。且曹操随后表示如果他们要敢另外拥立一个皇帝的话,那他就自己跑到西边去投奔那边的天子,就不跟他们在这里玩了。

    尽管曹操表达了自己十分激烈的反对意见,袁绍及韩馥等人也依旧要实施自己的计划,并派人给袁术送去书信,希望可以得到袁术那方的支持。然而袁术也表达了自己反对的意见,但不知道其具体是怎么想的,且表示他们当下的作为是为了国家大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像他们这样的作为与那董卓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袁绍没有想到袁术会表示出反对的意见,因而又继续写信去劝导袁术,说当前的皇帝并非是灵帝的亲生子嗣,而可能是董卓另外找的傀儡所伪装的,所以他们才会想要参照当初周勃灌婴迎立代王的事例。而眼下朝中的公卿全都是董卓所安置的人手,他们全都是听命于董卓的指令而行事,所以他们这些人也都是不可轻易相信的。只要他们在各处关塞屯集重兵且紧守要地,就可以将董卓那方给自行困死,而他们这边只要再另外拥立一个圣明的皇帝,则自然可以安享太平盛世。再者他们的家族已经在西边被全部诛灭,而此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参看一下伍子胥的事例就可以知道大概怎样去做,难道不可以像这样按计划去作为吗。

    对于袁绍此番的说辞,那袁术依然明确的表示出了反对,且认为当前的天子就好好的在西边,而且其有当初周成王的资质,如今不过是被贼臣董卓所控制着而已,哪里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子。这不过是汉室所经历的一次小的磨难而已,最终都会顺利渡过,而就因为这个就说那个不是灵帝的子嗣,这岂不是诬枉的说辞。还说什么家族被灭就另外找个皇帝这样的话,那是董卓的所作所为,又岂是当前的天子所下的诏令。最后在结尾处袁术又表示他当前的主要志向在于消灭董卓,不考虑其它的这些或那些的作为,所以不要再给他发信,他也绝不会再回复的。

    于是,袁绍眼见跟袁术那方说不通,就跟韩馥等又商议了下,便直接派遣之前担任过乐浪太守的张岐等人前去向刘虞奉上尊号;并向公孙度那边也送去书信,说他们准备拥立刘虞为新帝,问他那边是否愿意也参与一下。公孙度那方在收到书信后倒是没有什么异议,然而刘虞那边对此却激动得有些不得了,直接就斥骂张岐等人,说皇帝当前还在董卓手里控制着,这些人不想着怎么去营救皇帝,而要在这里搞谋朝篡位的一套,这不是要陷他于不义之地吗,让他如何可以接受。

    袁绍等人眼见刘虞不能接受当皇帝这个事情,就想请他先组建朝廷执掌管理尚书事宜,按仪制给他们都先封官授爵再说。对此刘虞仍然表示了拒绝,并表示如果再强迫他干这种谋逆的事情,他宁可跑去匈奴的领地隐居起来,也绝不能够接受这种做法。而尽管刘虞实在不肯接受他们所计划的这个事情,但好在公孙度那边也暂时消减了原本的攻略态势,以至于袁绍等人觉得这个事情具体能否成行,都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所以就暂时放弃了原本的打算而不再勉强刘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