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列传

第十章第一节

    随后,对于韩遂马腾那方董卓便派遣了使者前去与二人联络,想要通过赦免及授封的方式来对二人进行招安,但这个事情需要一些时间,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商谈得上。然而对于吕布所提的后面的这个提议,董卓在稍微的琢磨了一下以后,就立时向下方司隶校尉刘嚣那里发出了指令,说凡是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等情况者,一律全部抓起来判处死刑,并同时将所有财产都没收充入府库。

    而不可置否,董卓的这个做法与吕布的本意是有所不合乃至完全相反的,按吕布的意思只要有一套制度能让众人都做到子孝、臣忠、吏清、弟顺,而后可以据此得以进入仕途,则人人都能有一个可期的前途,自然就不会再干那些为非作歹的事情了。这类似于一直在实行的举孝廉和良家子的举用制度一样,只要能让天下人全都认可与支持,自然就都会欣然从之,又何疑会有所谓内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然而尽管吕布的本来意图或许是好的,但是董卓并非是能够承载其内在设想的那样一种明主,而估计或许除了刘协以外,目前应当还没有谁能真正理解他所说的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董卓会反其道而行直接将之给列入了刑罚的作用范围,就不难想象这本身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形。而这样一实施之下的后果,便是相互检举,互为揭发,诬告毁谤,含冤入狱,而后因之而屈死者数以千计之多。于是底下的老百姓都因此而感到胆战心惊,走在路上也只敢以眼神来相互示意,而不敢有任何言语上直接的互动与交流。

    而于此之际,长安这里就突然的发生了地震。于是,司空种拂被罢免,任命光禄大夫淳于嘉为司空。然后太尉赵谦也被罢免,任命太常马日䃅为太尉。而王允因为干事深得刘协及董卓等人的信任,所以这事他没有受到任何的干联。

    由于董卓退还长安,致使平讨关东联军的战事迟迟不能得以推进,于是袁绍那方便趁机派人与张杨及于扶罗郭太等众进行谈判。袁绍写信对张杨表示当前董卓已经战败并退往长安,短时之内不会再出兵到洛阳,如果他此时率部去攻打他们,仅凭其当下所拥有的兵力恐怕将难以抵挡。所以与其同他为敌,不如率部投靠于他,这样他还可以给他们提供军需粮草,能保证他们当前的正常存续。

    彼时袁绍是分别派人去与对面三方进行谈判的,而由于张杨这方与那两方并不是同一路子的,也担心自己会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地,从而给后方的并州大本营带来危险,所以就临时同意了袁绍那方的招揽。而于扶罗郭太那方得知张杨已经带队加入到了袁绍的麾下,两人出于物资上的需要也随即暂时接纳了袁绍的招揽。而后,袁绍令于扶罗同张杨一起屯驻在漳水河岸边,使他们两方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然后又准备要图谋兖州,于是便先派郭太率部去寇掠东郡。

    是时韩馥一见袁绍竟开始打起了盟友的主意,于是便立时下令切断了对其那方的后勤供应,随即袁绍便计划要对韩馥用兵。而恰逢这时韩馥手下的大将麴义叛变,韩馥便派兵进行讨伐,结果却败给了麴义。随即袁绍又改变主意,而派人前去与韩馥进行商议,说只要给他继续提供物资补给,他就愿意帮助其一同讨伐麴义。

    对于袁绍的提议韩馥答应了,但这时袁绍手下的门客逢纪却对袁绍提出建议,认为与其仰仗别人的鼻息靠别人的供给来延续生存,不如直接将对方的地盘给占据,如此不是要更加的万无一失一些吗。对此,袁绍则认为冀州的兵马比他强大,而且他没有充足的军需补给可以用来扩充兵马,所以万一按这样去做导致失败的话,恐怕连仰仗别人生存的机会也没有了吧。

    对于袁绍的疑虑逢纪则不以为然,且表示韩馥这人是个庸才,连麴义的叛变都平定不了,又哪里有什么实力来与这方交战。他们可以在联合麴义的同时,派人去联络公孙瓒,然后趁公孙瓒与麴义两方联合进攻韩馥的同时,再派能言善辩的谋士去与韩馥谈判。而后再对其陈说祸福,使之晓得个中利害,然后再托以生死存亡为要领,则必然可以使其逊位让贤。

    袁绍采纳了逢纪的建议,先派人去联络麴义和公孙瓒,与他们商讨相互合作攻略冀州的事情。麴义很爽快的就同意了袁绍的合作提议,并率部依附在了袁绍麾下。而公孙瓒那方则托以朝廷的诏书,表示会立时发兵对冀州进行讨伐。

    而后公孙瓒便率部进入冀州,随即韩馥又派兵去抵抗公孙瓒,但在与公孙瓒交手的过程中落入下风。而这时麴又进兵对韩馥迫近,作出一副要进攻的态势,以至于令韩馥顿时感到形势上有些岌岌可危。于是袁绍便趁势进驻延津,并派出了外甥高干同手下的亲信门客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前去对韩馥进行游说。

    是时辛评向韩馥表示,当前公孙瓒率部从幽州来战,而北方几个郡的县城都准备响应,看上去其攻势已不可阻挡。此外,近处又有麴义所部在旁随时进攻,再加上车骑将军袁绍也已进军到了延津这里,如此形势之下,不知道韩州牧这方又当如何应对。

    对于辛评这一番所言,韩馥这边除了心下感到惶惶不安,其它的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于是他就向辛评询问,对于眼下这种局面他的确感到很有些危险和困顿,然而他们那边又具体都有些什么好的看法和建议呢。

    这时那荀谌就立时向韩馥发出疑问,论得天下人心之势,其与袁绍相比谁更胜一筹。韩馥表示自己不如袁绍。于是荀谌又继续询问,论临机应变处危之能,其与袁绍相比谁又更胜一筹。韩馥又表示自己并不如袁绍。随即荀谌再次询问,论智谋勇武过人之质,其与袁绍相比谁更胜一筹。韩馥依然表示自己不如袁绍。

    随即荀谌便又继续向韩馥解释,说袁绍原本就是当世的人杰,因而在论起各方面的条件时其会都不如他,而如今他受制于比自己质性更低之人的手下,自然不会感到心甘情愿。所以在这时如若他会选择与公孙瓒联手,而对冀州这方的重资之地进行攻略,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正常想象的。不过尽管这会使这方陷入到危亡之境,但毕竟其二者之间曾有旧谊,且眼下也还都分属于讨董联盟的盟友,所以如果他这方能够适时将冀州牧的位置让给袁绍的话,则彼时必然可以受到他的优待与厚遇。而到时公孙瓒那方既无力与这方相争,众人又都可以安然无恙,其这边还可以获得一个让贤的美名,这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韩馥觉得这荀谌说的好像还挺有些道理,于是就准备要采用这样的一番提议。然而这时其手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及治中李历等人听说了这个事情以后,就立时跑过来对其进行劝谏,说眼下的冀州可以聚甲兵百万,粮草军需可以供给十年所耗,而袁绍孤军一支,又没有任何的后勤来路,且眼下还需要仰仗他们这方来提供物资补给;而如果此时这方掐断对其所有的军需供应,则其立时就会像断了奶的婴孩一样会被最终饿死,这又怎会使这方沦落到需要将冀州出让给对方的地步呢。

    对于其一干人等的苦心劝谏,韩馥却并未能予以领会,且表示他原本就是袁氏家族的门生故吏,且才干也比不上袁绍,而度能让贤的作为是古人所推崇的高尚品德,他原本就理所应当要这样去做,他们这些人又为什么非要在这里非议他呢。而由于韩馥执意要将冀州牧的位置让给袁绍,其他人无论怎么劝谏都无法阻止,于是原本已进军至孟津与董卓所布置军马对峙的从事赵浮与程涣两人在得知此事后,便也立时率领手下上万弓弩兵赶忙朝着邺城方向回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