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启程还京

    一夜的时间匆匆而过。

    对于旁人而言,这或许只是普通的一个夜晚。

    但是对于大同的百姓而言,这确实有生以来,睡得最为安逸的一夜。

    即便,这一夜的大同,没有边军驻守。

    即便,这一夜的大同,平常依如从前。

    可所有的大同百姓,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

    要知道,大同自古,就是中原与塞外的兵戈之地,每每都要担心是否有外敌来犯。

    有时候就是突然误闯过来的一小队蛮夷兵马,也会在城中引起酣然大波。

    这是前哨吗?

    后面还会不会有大军前来?

    但现在,这边忧虑已经全然消失。

    经过昨日的那一场战事之后,他们明白,大同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安宁时期。

    甚至,有可能这般继续安宁下去,在这里的人,也将体会到中原之地那些夜不闭户,一觉睡到天亮的感觉。

    大同军民欣喜不已,酣然入梦。

    而在草原上,却是另外一个模样。

    王勋所率领的大同边军,在将达延汗所属歼灭之后,就在那里就地扎营。

    而其他各处的边军,则是各式各样,有的不顾疲累,连夜赶路,还有的则是发现了一处草原部落的所在,当即率兵冲杀了过去。

    车轮斩?

    今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殿下旨意说的明白,亡族灭种,若还留下血脉,那还叫亡族吗?

    何况大明百姓万千,留下这么多养不熟的白眼狼干什么,一旦他日反骨,可能就会成了祸害。

    所以,一众边军此刻尽皆化成了冷血的机器,在发现鞑靼部落的踪迹后,二话不说直接包围过去,紧接着就是一阵箭雨攻击,一些鞑靼百姓根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这般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这样的景象,并不是仅有一处。

    伴随着六大边镇的全军进发,类似的情形不知道在多少地方上演。

    ……

    大同城中。

    刘健带着疑惑睡去。

    昨夜直到最后,他在脑海之中也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想象出殿下所言的铁路,到底是和何般模样的存在。

    不过。

    在他离开之前。

    太子殿下已经当着他的面下旨。

    命令兵仗局所属准备试制铁轨,同时尽快制定好相应的标准,以为后来的普及,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刘健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自己或许就能从大同这边上奏的奏章上面,看到那铁路的模样。

    刘健睡了,眉头自始至终没有展开。

    当天色方明的时候,他就急急从床上爬了起来,在跑去太子殿下的府邸,得知殿下还未起床后,又急急朝着兵仗局的所在奔去。

    在他看来,自己弄不清楚这铁路是怎么回事,那些兵仗局的工匠,应该会给他一个答案吧。

    不过。

    他还是太过心急了。

    兵仗局也只是刚刚得到旨意一晚的时间而已。

    即便孙福等人连夜商榷,整理,但也仅仅只是弄明白了殿下的意图而已。

    面对大早赶过来的刘健,孙福等人也是一阵无语,不过碍于其阁老的颜面,孙福还是冲着刘健解释道:

    “按着殿下所言,这铁路说白了,就是将两根铁质的筷子,平铺在地面上,而马车通过特制的车轮,在上面疾驰。”

    “因为这铁路没有太大坡度,再加上铁质的路面较为光滑的缘故,所以说一旦马车跑起来,前方的马匹几乎不用耗费太大的气力,就可以拉动马车。”

    “这样一来,速度得到大量的提升不说,而且因为这是在修好的路面上行驶,完全不需要顾忌道路的情况,骏马奔驰起来,速度也会得以释放。”

    “而且,据我们作业的讨论,这种马车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其起步的时候,若真正跑起来的话,有可能一匹骏马拉十辆马车的情形都可能出现,当然,下官说这些,也仅仅只是为了证明他节省马匹气力而已,小马拉大车的情形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接下来的实验再做定论。”

    孙福解释的清楚。

    刘健这一回也终于想象出了铁路的模样。

    平摊的道路上,铺上两根筷子一样的铁轨,马匹在筷子里外奔跑。

    这么听起来的话,貌似确实是能达到孙福之前所言的效果,可陛下所言的那些,真能倚靠这铁路实现吗?

    刘健不知道。

    不过。

    在弄清楚这铁路到底是什么东西后,刘健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听孙福的意思,能不能成功还要试验,那也就是说,殿下虽然异想天开,但是也没有到了意气用事的地步。

    只要他能试验,那一切就好办多了。

    若是能成功的话,而且这东西的造价朝廷还可以接受,凭什么放过这可以长固久安的机会呢?

    刘健想到此处,尤其在见到不断有工匠前来找孙福的缘故,索性也未在兵仗局这里停留,起身又朝着太子殿下的府邸行去,他是臣子,侍驾乃是本分,刚才是因为心中疑惑不解,所以才跑到了兵仗局这边私下打探,如今事情弄明白了,他也该干自己的差事去了。

    只不过。

    他这边才走到半路,就遇到东厂之人前来召唤。

    “禀告刘阁老,殿下已经准备启程还京,阁老还请速速前去。”

    嗯?

    这么快!

    刘健没有想到,殿下这一次居然这么快就要走。

    但惊愕过后,就是感叹不已。

    殿下终究还是长大了,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玩闹的孩童了。

    现在的他肩负着整个大明的命运,长期身在京师之外,确实也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事情。

    所以。

    刘健接旨过后,快速的朝着朱厚照的所在行去。

    紧接着。

    大队人马就开始朝着京师的方向赶去。

    当然。

    朱厚照可没有忘记。

    这里还有刘健的一件差事没有完成呢。

    那大同城外的京观词,如今可还没有着落。

    原本之前就打算让刘健题词的他,结果因为刘健那又是怀疑又是臆测的事情得以作罢。

    但这并不代表,朱厚照就忘却了此事,如此巨大的功勋,自己题词已然有些不合适,而为了让天下人信服,刘健这个阁老,自是最为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