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第二十七章 西汉军制

    苏平并未脱履,直接盘起双腿,坐在草席之上。右手无意识的,一顿一顿的叩着膝盖,脑海里思绪翻飞。

    代郡是诸侯国代国的一部分,如今的代王叫刘义,是刘邦的六世孙。

    西汉行政管理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在各自的封国里,享有政治、军事、财政等大权,有着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利。朝廷则控制诸侯国以外的郡县地区。两者相合,共同巩固帝国的统治。

    这些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军队,不仅兵员质量,军队战力不同,建制人数,军职称谓也各不相同。哪怕在朝廷控制的州郡之中,各地军队的建制体系也是相当混乱。

    好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收回了叛乱诸侯国的军政财税大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制定相对统一的军队规制。朝廷也借着大胜后的余威,顺势收回了一些识时务的诸侯王封国的权力,当时的代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诸侯国重新划分出郡县,军政财税由朝廷派人统一管理。至此,代郡的军队编制向着朝廷统一标准靠拢。

    大汉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精锐主战部队,普通卫戍部队和辅兵部队。

    精锐主战部队所有兵员属于募兵制,全部是职业战兵,战力强劲,属一线部队;普通卫戍部队兵员属于役兵制,汉朝律法规定,男子成年后须服两年兵役,战力一般,属于常备部队;辅兵部队属于民兵,基本上是大战时临时征调,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只能帮助大军做一些运送粮草、安营扎寨的后勤辅助工作。

    如今汉军部队军制,在屯编制前严格实行二五军制。

    伍:五人一伍,共5人,含1名精兵,设伍长;

    什:两伍一什,共10人,含2-3名精兵,设什长;

    队:五什一队,共50人,含5-10名精兵。设队率(秩比百石);

    屯编制后视情况实行二二至二五制度。

    屯:两队到五队为一屯,计100-250人,含10-30名精兵。百人设都伯(秩真百石);百人以上设屯长(秩比二百石);

    曲:两屯到五屯为一曲,计200-1250人,含50-200名精兵。设正职军侯(秩比六百石);副职假侯(秩中二百石);

    部:两曲到五曲为一部,计400-2500人,含200-500名精兵。设正职军司马(秩比千石);副职军假司马(秩中六百石);

    校(卫、营):两部到五部为一校,计800-10000人不等,含500-1000名精兵。由杂号将军(秩真二千石)或校尉(秩比二千石)任正职,校尉或军司马任副职。

    师(不长设,一般为大军下一级作战单位):两校到五校为一师,计万人上下。含1000-2000名精兵,一般由四征四镇将军(秩真二千石)或四方将军(秩中二千石)统领。

    军:万人以上即可称军,但一般大军人数为3万-5万,精兵占比在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按具体情况可以扩充,人数上不封顶。一般由三公将军(秩中二千石):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或大将军(秩比万石)统领,极特殊情况由皇帝直接统御。

    斥候部满编状态时共有400人,包含1名军司马、1名军假司马、2名军侯、2名假侯、4名都伯、8名队率及382名士卒。

    如今斥候部只有68人,不足满编状态的五分之一。当务之急,是立即补充兵员,恢复建制。

    想到这里,苏平停下敲击的手指,向着帐外喊道:“张河,请两位队率进来议事。”

    两位队率本就在帐篷之外,并未离开。听见苏平的声音,直接走进帐篷,抱拳低头行礼(汉时除却祭祀、拜见皇帝、军中主将及长辈,其余情况很少行跪拜之礼)。

    “胡叔亮、曹方拜见军司马。”

    苏平离开席榻,一手拉着一个,将其扶起。

    “老胡、老曹。大家都是兄弟袍泽,何必如此多礼。”

    胡叔亮闻言并未出声,只是憨憨的笑着。边上的曹方却是一脸严肃:“礼不可废。”

    苏平也是随口一提,毕竟军中等级森严,搞什么后世的平等简直是在扯淡。

    胡叔亮善使长刀,为人憨厚耿直。因与张河是同乡,两人私下里交情甚好,经常来串门。一来二去,赵恒对其也很是熟悉。

    曹方为人严肃刚正,性格冷厉。因其平日里总冷着脸,也不与其他人亲***日里两人即便碰面,也只是点头示意,并未有深交。

    苏平战术咳嗽一声:“你们的封赏下来了,文牍上怎么说?”

    曹方拱手,有些惭愧:“此战虽有斩获,但小队折损大半。两相抵消,只记了一个小功。倒是爵位向上进了一级。”

    胡叔亮在一旁出声附和:“属下也是一样。”

    说罢,眼睛直盯着苏平,显然是听到苏平的封赏中有一句‘部中任免自决’,想要升官。

    苏平是有给二人升任都伯的想法,但却不能现在就给。

    虽然苏平军功履历足以胜任军司马一职,但新官上任,威信还是有些不足。现在给予都伯一职,太过儿戏,必定折损威信。而且,两人现在的功劳不足,直接提拔,不能令士卒信服。

    可以先安排两人招兵,一来在日常工作中稳固、确立苏平的威信;二来完成兵员补充,可凭招兵的功劳,再行提拔两人。一举两得。

    想到此处,苏平只能装作没看见胡叔亮的眼神,对着二人面露苦色。

    “两位在斥候部已有两年,对匈奴习性也是相当了解。应当知晓,按照往年惯例,在入秋前后,匈奴必会入侵边境,劫掠人口粮草,以求过冬。现在已经是六月初,三月之内,我部必会被调回边关,侦查刺探匈奴动向。

    部中现在的情况你们也都清楚,人员严重不足,急需补充新血。三月之内,既要完成兵员补充,又要加紧训练,恢复战力。时间如此紧迫,二位可有良策?”

    胡叔亮与曹方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知所措,活像课堂上被老师突然提问的小学生。

    没有人提建议,苏平只好直接吩咐。

    “胡叔亮,你交友广阔,你同乡张河,信息通达。你二人负责在营中的骑卒之中,挖些老卒精锐过来。曹方,你辛苦一些,负责从新兵里,挑选一批好苗子。”

    接着苏平顿了顿,看向二人,语气变得生硬。

    “一月之内,我希望看见斥候部满编。”

    最后一句话,斩钉截铁,胡曹两人俱是一震,当即抱拳俯首应声。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