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第二十九章 集结整训

    翌日辰时,士兵们在伍长、什长的带领下列队,随后一个又一个什汇聚在一起,然后化为队,随后又化为屯,联合在一起,去领了各屯的马匹,随后一个个屯在小广场上列队,整军,汇合成曲、部!苏平到达校场时,斥候部四百人已集结完毕,等待苏平的检阅。

    士卒们身高尽皆六尺以上,七尺的也是比比皆是,身形魁梧,身姿挺拔,光看体态,就无愧全营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种子的名号。

    所有人全部内衬红衣,外披黑甲,腰挂环首刀,背携柘木长弓。左手压住刀首,右手牵着马缰,面色沉稳,目光锐利,一看就是勇猛敢战之士。

    士卒右手侧牵着的马匹大多为河曲马或是匈奴马,品种不一,但都是精壮的健马。马头昂首,身体站直之后竟只与其主人身高相差不足一尺。

    古人虽不懂基因,但是早就知道血统。常年观察记录之下,早就总结了一套相马理论,可以通过马的表征判定马的品质。

    最直观的表征就是马匹的身高,关于此点,《周礼·夏官·廋人》云:“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又有《说文》:“马二岁曰驹。”《注》:“六尺以上马,五尺以上驹。”

    其意为,马匹两岁还未成年,称作驹。身高五尺上,不足六尺,不是未成年,就是品种不行,只能称驹,不能称马。

    六尺以上才算合格,可称为马。此等良马又称骄,为壮健之意。唯有六尺上的战马才能有负担士卒全副武装,长途奔袭作战的体格与力气。

    七尺以上曰騋。騋字,左马右来,《说文》中解释:虽自马来,却异乎其类。故七尺之上的马匹,在群马之中也算是千里挑一,苏平的追云就是一匹騋。

    中原马大多矮小精悍,没有高马血统。八尺以上的马匹在中原极为罕见,万匹乃至十万匹,难现其一。古人认为此乃真龙与马交合所诞子嗣,故称作龙马,又作天马。

    皇帝自命真龙,又称天子。可见这等马匹,只能供皇帝骑乘或使用。民间一经发现,地方会即刻送往都城,藏于天子六厩之中,片刻不敢耽搁。将领在外征战缴获,即使对宝马万分喜爱,也绝不敢私藏,会立刻进贡给皇帝。哪怕皇帝恩赏,王命赐予,也是非重臣功臣不许。

    汉武帝熔铸等比例的黄金,派遣使团跨越万里,想要换取的大宛汗血宝马就是天马。为了获取汗血宝马改良中原马匹血统,还不惜发动了两次战争,攻伐大宛。不过这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后的事情了,距离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还有二十年。

    斥候部的战马看上去平平无奇,好像与军中其他的马匹无甚区别。实际上,这些全是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来,极为适合斥候部的良马。

    斥候部因作战需要,要求马匹,不但力量上要承负得起士卒全副武装,且在耐力和体力上,还要兼顾短程爆发与长途奔袭。因此,不是所有战马都能符合条件,须得用心挑选。

    部里的所有战马,是苏平找了好多旧友,托了许多关系,费尽了心思和人情才好不容易才凑齐。

    胡叔亮、曹方出列抱拳俯首:“斥候部全员已集结完毕,未曾误时,请赵司马检阅。”

    “做得不错。”苏平赞赏地点了点头,表扬了二人一句后,示意二人返回队列。

    四百人马黑压压的攒聚在一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平的身上。

    虽然这些目光中都包含着对军功的渴望,但苏平一眼就能分出这当中,谁是刚入营的新兵蛋子,谁是战场搏杀多年的老兵。

    新兵的眼神中有着桀骜不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谜之自信,对战争狂热向往的同时,还有着对战场的迷茫。

    老兵的眼神,平淡中充满着杀气。这是一种淡漠,来自手上沾血之后对人命的漠视。这对心志不坚的人而言,极具压迫力,普通人面对他们眼神也会本能的感觉到不适,不能与其对视,会不自觉的远离对方。

    单独的个体没有什么气势,四百人全副武装集结成军,一股军威煞气顿时扑面而来,刺激得苏平毛孔舒张,汗毛站立。

    苏平并不是被吓到了,而是升起一种男儿权力在握,执掌权柄的快意。这些人可以在苏平的一声令下,扬刀跃马,冲锋陷阵,斩将夺旗。

    ‘大丈夫自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但苏平站定在队伍之前,目光一一扫过每一个人的面庞的时候。不管他们对苏平熟悉与否,都是昂首挺胸,努力展现出自己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一面。

    苏平大吼一声:“张河。”

    “到。”张河应声出列。

    苏平从追云背上取下两袋东西递给张河:“将身份木符分发下去。”

    军中军籍在册的每位士卒都有一个木符,上面会刻上姓名、职位和相应的队伍番号。现在斥候部人事变动剧烈,士卒们原先木符上的信息已经不实,需要更换新的木符。

    “看到你们手中的木符了吗?有字的那一面刻的两列字分别是是‘并州刺史部’和‘代郡斥候部’,这是我们的部队番号。背面原是应当刻印你们的姓名和职位,现在却是空白,知道为什么吗?”

    苏平顿了顿声,声调陡然上扬:“在我的队伍里,能者上,庸者下。你们初入斥候部,我给你们机会。部中伍长、什长现在全部作废,各伍两两对战,最终胜者即刻为伍长。什内两位伍长相搏,胜者立为什长。”

    “那要是打赢队率、都伯,是不是就能当队率、都伯?”

    这突然传出的一句话,引得一些人哈哈大笑,然后大声喧哗起来。

    苏平一声嗤笑,看都不用看,说话和大笑的全是新兵蛋子,无知无畏,不知道天高地厚。军中老兵此时都是面容整肃,默不作声,决计不敢有多余动作。

    苏平冷厉的看着嬉笑的新兵。

    先是一个新兵发现身边的老兵严肃沉默,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慢慢的闭上嘴。

    渐渐地,更多还在喧哗的人都感知到气氛开始压抑,声音变得越来越弱,队伍在某一瞬间陡然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