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皇太子

第三十九章 粮草的重要

    出征当日,天子破天荒地没有来送行,而是以丞相刘屈髦,代表朝廷送将士们出征。

    “前面就要过渭水了,丞相不必再送了!”

    李广利的精神不是很好,说这话时也是有气无力,而刘屈髦同样忧心忡忡。

    就在昨日,刘屈髦收到了一个更加让人睡不着觉的消息。

    据赵地的人反应,天子已经安排了绣衣使者在赵地调查一些事情。

    所谓绣衣使者就是直属于天子的秘密调查机构,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他们拥有天子的符节,到各地巡视督查,发现问题,直接向天子汇报。

    虽然这绣衣使者属于御史里不高的官职,却因为直接隶属于天子而让天下群臣闻风丧胆。

    干得好的有江充,王贺。江充就是负责调查巫蛊之祸的那位酷吏,现在已经死了,而这个王贺就是与位面之子刘秀大战的王莽他曾祖父。

    天子派了绣衣使者去了赵地,说明已经在怀疑巫蛊之乱里的事情了。

    “将军此去保重!”刘屈髦望着李广利,神色凝重。

    他们做的事情,天子会不会查实,如此滔天的大罪,最后的下场又该如何?两人没有答案。

    “本想着丞相可以奏请陛下,早点立昌邑王为太子,那样的话,我们将来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只可惜,现在到了这般地步,是不可能了!”

    不作不死,李广利也在为做过的事情懊恼,现在别说外甥的储君之位,自己的命也是一个未知数。

    “将军不必懊恼,以前的事,陛下不一定会查出,待将军立下大功,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刘屈氂说着就把声音放低,“更何况,将军领兵在外,手握军权...”

    “有情况,立刻给我送信函!”李广利也是低声在刘屈髦耳边嘱咐了一句,两人眼神怪异,彼此充满了杀气。

    贰师将军随后上马,带着七万兵士出发向前。

    站在渭水桥畔的刘屈髦望着浩浩荡荡远去的部队,心里幻想着这群士卒不久的将来,杀向长安的样子。

    他叹了一口气,这当然是最坏的打算了,谁也不想到那一步。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前线不断有战事消息传来。

    匈奴人把重要物资向着更北的方向转移,并迁移匈奴百姓。

    因为匈奴人的撤退,御史大夫商丘成带的2万兵士起先并无遇到匈奴,便撤兵折返。

    匈奴人采用了你进我退,你退我追,耗你时间与粮草的老战术,派大将与当初投降的李陵共同率3万骑兵追击。

    这帮匈奴追兵里,怎么会有迷路将军的孙子——李陵?就算投降了也不可能反过来打汉军吧!

    李陵当初投降了匈奴,武帝气于一时,并没有迁怒于他的家人。

    很久之后,武帝才悔悟,这李陵是因为没有了援救才被迫投降的。当初为李陵求情的司马迁受辱,这事没办法了,无法挽回!

    但李陵还有挽回,于是武帝犒赏了他的旧部,还派使者公孙敖去匈奴接他回家,可公孙敖没接到人,还听错了消息,把李绪给匈奴人练兵说成了李陵在给匈奴人练兵。

    汉武帝勃然大怒,杀了李陵全家,他的母亲、兄弟、妻儿全部被诛,所以这传话也是比较可怕的,事情一传二,二传三就传变味儿了,村头说的李四死了羊,到了村尾,变成张三死了娘,明明另外一个姓李的帮了匈奴,传到汉武帝耳朵里,是李陵。

    全家被杀,李陵自此彻底倒戈匈奴,这次更是率兵与商丘成激战九天。汉军杀死了大批的匈奴人,至蒲奴水,匈奴兵战败,慌忙撤兵。

    马通的四万骑兵到达天山一带,匈奴阻截汉军,终因汉军兵力强盛而退走。

    至于李广利,因为巫蛊之祸的原因,让他在这次战役中加倍的努力,他刚出塞的时候就遇到匈奴骑兵的拦截。李广利率军将匈奴兵击散,并一路追至范夫人城。

    三支队伍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这源源不断传往长安的好消息,让天子倍感欣慰。

    而昌邑王府邸,收到消息的刘髆更是大喜,舅舅的成功是他最后的一丝希望,他祈祷着此次出征,李广利可以深入匈奴内部,将匈奴王庭赶去更北的地方。

    战事进展顺利是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的匮乏问题突显了出来,粮草的紧张成了朝廷头疼的事情,说到底,还是出征前最难搞的事--钱!

    战争抛去前线交战,打的就是物资,打的就是粮草的供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决定了一场战争怎么打,打多久!在古代,粮草别说丢失,就是晚到,运粮官也要受到严惩。

    而粮草在运输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古代交通运输能力欠缺,一场战役,即便从各地调拨粮食,路上消耗高达七到八成,而在先秦,可达到九成。

    这意味着从后方运输的粮食最后到达前线只有十分之一。

    加之运输载体的限制,耗费人力巨大,后方需要源源不断向前方运粮,才能保证前线的兵士有饭吃,马有草料吃。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面对吴国与楚国的60万大军,从昌邑派兵南下,占据淮泗口,从背后断开叛军粮道,致使吴楚联军大乱,周亚夫轻松破了叛军。

    而官渡之战,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亲率精兵五千,偷袭袁绍屯粮重地乌巢,焚毁了对方的粮仓,袁绍全军军气崩溃,这成了曹操能够胜利的关键。

    所以说粮草实在是太重要了!

    战事要源源不断的粮草,而源源不断的粮食,就要土地里有源源不断的产出。

    对此刻的西汉朝廷而言,粮食是重中之重,西汉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朝代,百姓有地种,地里有粮产,才能保证朝廷的正常运作,文景两朝,米多得吃不完,烂在粮仓的丰厚积累下,才有了今上征战四方的基础。

    当然眼前的战事只是一时,更重要的是将来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自朝廷出兵后,前线军粮告急下,刘弗陵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朔方之行,刘弗陵一路目睹了大汉天下,尤其是北方地区,土地的贫瘠,生产力的低下,只有大力振兴农业,让地里长出更多的粮食,才能挽救此时的困顿,安民心,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