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悍家福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绞缬

    冯连久家的离开清苑不久,萧孟朗从府外回来了。,。见妻子神情不明的倚在罗汉‘床’上看似沉思又看似在生闷气,心底很是含糊。却见妻子略带怜悯般望向他,更是忐忑不安起来。

    待皇甫惜歌沉声将冯连久家的话讲给他听后,萧孟朗心底压抑已久的情绪猛然又‘波’动起来。母亲去世时他才三岁多一点,谁都当他不懂事,却不知他那小小身体里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与思想。

    当年从打萧孟朗降生不久,萧刘氏的身体就日益弱了起来,一年里有七八个月都在吃‘药’扎针养病。萧林氏,闺名林若繁,那时便借机打着照顾表姐与小?

    外甥的旗号日日赖在萧府。其实,她照顾萧刘氏与三郎是假,想趁机****了大老爷再取刘绮芳而代之是真吧。

    林若繁当时日日劝慰着表姐叫她安心养病,话里话外都说大老爷和婉筝三郎自有她这个表姨照顾,不要说萧刘氏病中更加敏感的心能猜得透她的用意,三郎这带着前世思想的小婴孩也将她那用心看得甚是透彻。

    萧孟朗始终坚信,若没有林若繁搞鬼日日用些心理攻势,母亲绝不会早早离世。尤其是母亲离世不久后父亲便迎了林若繁做续弦,更坚定了他这个想法。

    如今妻子的话在他心中更是投出大大*澜,沉寂了十几二十年之后终于再也无法恢复平静了。难道说除了心理攻势之外,林若繁还对母亲做了别的下做事儿?比如就像当初的清苑那个麝香墙皮?

    皇甫惜歌见他一脸凝重,便知道那冯连久家的话绝不是空‘穴’来风。既是如此,这事儿慢慢深究吧,否则三郎也放不下了,何况做人媳‘妇’的不是要以孝为先吗,也算对已故婆母尽尽孝心。

    萧孟朗今儿一早就去了郡主府,带上阿四两人一同去了桑林村。之前丝绸作坊建起来后,每月都是萧孟朗带着阿四前去巡视,后来因了皇甫惜歌又是有孕又是产子,萧孟朗已是两三个月不曾去过了。

    好在有彩云在,桑林村的村民又淳朴谆厚,萧孟朗和阿四到了后只觉得这次若是不来可是个遗憾,那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甚是令两人感动。萧孟朗给村民们挨家发了喜蛋又请里正张罗着村民一同用了流水席,村民们也送了很多礼物给小哥儿,既有自家做的虎头鞋虎头帽、肚兜和细棉布里衣,还有拨‘浪’鼓木马摇摇车……

    萧孟朗想到这里也不再与妻子继续一进‘门’时那沉重的话题,只叫婆子们将他带回的礼物搬进来给三‘奶’‘奶’瞧瞧。皇甫惜歌被那民间的小玩意儿惊得膛目结舌,却不得不承认她在桑林村做得是买卖不假,收获的除却银子还有很多暖心暖肺的情份,这些情意可是比银子可贵无数倍。

    趁着晚饭时辰还不到,萧孟朗又拿出小本子与妻子商讨起作坊的前景。素绸素缎的织造工艺对于桑林村来说已是得心应手,又不怕过时导致货物积压,可毕竟需求有限。是该发展个染坊将各种素绸缎做出更绚丽缤纷的‘色’彩来,还是去请些织造大师来进一步加工织造品种?

    “织造大师不好请吧?”皇甫惜歌微皱眉头。靠着皇家郡主的名头去连哄带吓外加收买,未免下作了些,何况就算如此也不能将全大齐的大师都请来。

    在皇甫惜歌眼里,不管什么生意只要不垄断就不叫好生意,除非只是为了赚些脂粉银子或是消闲时小打小闹。茯苓两口子打理的玫瑰坊也罢,萧孟朗亲自打理的杏‘花’村也罢,赚的银子可够在禹哥儿长大后买座三进宅院?

    之前曾有人不停地打听厨神的锅底配方,虽说萧孟朗早已有防范手段不怕打听,到底给皇甫惜歌打了个底儿——想要垄断生意就得独特就得别出心裁。何况还有鹿场与鹿胎膏、遍寻整个大齐再找不出第二家的例子摆在这儿。之前也有人学着三郎养鹿,只是那野生的畜生哪是那么好饲养的,养一百死八十是常见之事,更不要提叫母鹿怀胎熬膏了。

    才想到鹿胎膏,皇甫惜歌火石电光间想起梦中曾经见过的绞缬术,立刻欣喜异常。梦中的她曾有一世生活在宋代,甚是爱穿紫缬襦袄与青碧缬襦裙,那紫缬纹可不又叫鹿胎缬?

    那一世她的家族是个皇商之家,凭着她家老祖宗传下来的鸟兽草木八彩杂革皆可绞染而出的绞缬手艺,专为宫中独贡绞缬绸。可惜她后来嫁了个轻商重文的男人,一辈子也不能抬头做人…罢了罢了,梦里的事儿不提也罢,皇甫惜歌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这一世她身为皇家郡主都不曾见过绞缬绸,难道是大齐没有人会这个绞缬工艺?难不成在宋代时这手艺便逐渐失传了?也难怪,绞缬本是民间常见的玩意儿,只为令那粗布颜‘色’‘花’样更鲜亮些,民‘女’也能随心所‘欲’打扮得美些,后来却变成了宫廷专用只染丝绸、普通百姓不得穿着,不失传才怪了。

    想到这里皇甫惜歌满心的雀跃,却不敢贸然与萧孟朗立即商讨。若是三郎问她从哪里得知的这个工艺,她要怎么回答?说是书里看来的?可三郎看过的书只比她多不比她少啊。要不然干脆就说是在宫中藏书阁看过的孤本?

    主意打定,她便低声问萧孟朗道:“三郎可曾听说过绞缬或是扎缬?若是听说过,可知大齐何处有这种作坊?”

    萧孟朗愣了愣便立刻狂喜起来。妻子竟然懂得扎染?若不是他记得前世的所有,他哪里知道绞缬便是扎染工艺,想来还得叫妻子继续给他解释。可妻子又是在哪里知道这东西的?遍观整个大齐可是没有一个人会扎染术吧,否则他怎么从来没见过半块扎染布?

    皇甫惜歌的回答打消了他的疑虑,原来妻子是在皇宫里看过宋代孤本,里面记载了关于绞缬是如何变成皇家贡品过程的一系列文字。怪不得前世时,西南很多做扎染生意的少数民族大妈大婶们都说这手艺差点失传,若不是她们的祖先抱着山高皇帝远的念头,恐怕已被宋朝狗皇帝完全葬送了一个珍贵的民族工艺。

    “我虽是没看过惜儿你说的那个宋代孤本,却在几本书中都见过有记载,不过那几本游记杂谈也都不是本朝的,恐怕也算是孤本了。”

    “大齐想必是没人会这个手艺了,否则不会你不曾见过,我也不曾见过。”萧孟朗也与皇甫惜歌一般撒了个谎,而皇甫惜歌也信了,还暗道三郎果真读书破万卷,这些书她便没看过呢。

    于是小两口仿佛一拍即合、越说越兴奋起来,直到流苏进来询问将晚饭摆在清凉阁还是正房西次间,两人依旧紫底白‘花’鹿胎斑、蓝底白点鱼子斑的说个不停,流苏被这些根本听不懂的话搞得满头雾水,只得出‘门’唤丫头们进清凉阁摆饭。

    匆匆用罢晚饭,小两口便一头扎进西书房。萧孟朗取了鹅‘毛’笔,先将各种草木染料大概列到纸上。红‘色’系的红‘花’、茜草、苏枋,紫‘色’系的紫草蓝‘色’系的蓝靛黄‘色’系的姜黄郁金,还有黑‘色’的五倍子……

    皇甫惜歌一脸的不可置信望着他,甚至带些崇敬道:“难不成你早就想开染坊?还是你杂书看得太多了?”

    “给我几分颜料,我就敢开染坊,这话不是一直都众口传颂的?”萧孟朗嘿嘿笑答。隐下的话没敢再说出口,他其实想说,给我点阳光我就灿烂,小妻子其实就是他在这个异世最绚烂的阳光。

    绝配啊真是绝配啊,他更想说的其实是这句。好巧不巧,妻子的汤沐邑是桑林村,新建的作坊正出绸缎;好巧不巧,妻子看过扎染的书籍,讲起这事儿、并且真正做起来绝不算贸然。尤其好巧不巧的是他前世在西南长大又在那里当过兵,而他前世的妻子就是洱海人……

    记录罢各种染料后,两人又抵着头画起了‘花’样。鹿胎斑鱼子斑等自然都算简单的,对称团‘花’也不复杂,串扎撮扎更是各有特‘色’,蝶纹鸟雀虽是难些,多试几次也该不在话下……

    皇甫惜歌却记起之前曾经想过的、所谓不垄断不算好生意,不由得握住萧孟朗继续下笔的手:“干脆先简后繁好了,先不要画得太多,省得万一被人偷走了手艺与图样后拿不出制胜手段。就先从各种底‘色’白团‘花’做起好了,你说呢?”

    “何况只要先做出一种‘花’‘色’,不单单是素绸素缎有了新模样,还能生出很多衍生品来,银子慢慢赚不着急,要紧的是要始终将这‘门’手艺牢牢握在手里。”

    皇甫惜歌全然没注意,她的话里竟然夹杂了铁盒子时代那些人常说的词语‘衍生品’,更没想过心底所谓的‘垄断’也不是齐朝说法,而萧孟朗还以为妻子是打他嘴里学来的,不由得失笑。却还是抛下笔对着妻子挑起大拇指:“所谓的巾帼不让须眉,也就是惜儿这般了,得妻如此是为夫的福分啊。”

    能嫁给萧孟朗,何尝不是她的福分?北宋那个重文轻商的男人,一篇酸文可挣得来十个铜钱?皇甫惜歌甜甜的笑着,回想那一世时带来的酸涩早已无声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