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朝

第一百二十二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

    “郎君啊,这新一轮新政开始后你就要忙了。说好的陪妾回朝鲜国一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呢。”

    李蕙玉看着漫天的烟火,不知为何心中有些感慨。

    “蕙玉不必担心,这轮新政我只要负责统筹一个纲领而后交给下属去做便好。而划出一个新政纲领,根本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完成。到时候我就想办法卸下差事,陪你去朝鲜国!”

    朱瞻基说的轻松,但是他知道就是这个新政纲领才是最难的一部分。

    朱棣只是划了一个简要的范围,要朱瞻基在这轮新政中扶持纺织业与冶铁炼钢业这两大行业。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太多,饶是朱瞻基也不能快速的完成。

    更加之朱棣还要修路、疏浚大运河、西南的最后一轮改土归流,这些事情一个比一个难朱瞻基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好。

    尤其是疏浚大运河,更是个让朱瞻基头疼的事情。这两任河道御史与河道巡抚一个比一个不专业,大运河堵的堵、溃堤的溃堤。河南与山东两地的布政使天天上折子,告河道官员玩忽职守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好大运河。

    “看来一切改革的前提还是教育啊!”

    朱棣之所以有底气扶持工商业,是因为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大明帝国有足够的工匠和专业的工厂主去支撑朱棣的新政政策。

    但是大运河,涉及到的水利知识可是现在大明帝国所欠缺的。

    官学只注重儒家经典与商业贸易新理论的结合,培养符合朱棣新政要求的“儒商”与“新官吏”。对于各种实操技术,那是根本没有投入精力。

    不过就算是这样,朱瞻基还是想到了一个偷懒的办法。

    “蕙玉你说我挑一个人,给他灌输新政的根本方针然后让他替我去执行制定新政纲领的计划行不行?”

    “什么意思?”

    李蕙玉有些没懂朱瞻基的话,便扭头问了一句。

    “所谓新政的根本方针,就是以对抗士绅集团为手段、以让大明帝国走向海外为道路、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目的。这样的最宏观,也是最深刻的目标便是根本方针。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各种新政大方向,便是新政纲领。

    而配套新政纲领的具体实操项目,就是新政措施。

    现在新政措施已经有勋贵集团和新文官们执行了,咱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根据新政根本方针来制定新政纲领的谋士。

    本来我就是那个谋士,谋划一切纲领来为大父这个新政领导者服务。

    而现在我要培养一个跟我一样的人,一个能够理解新政最根本的方针之人。

    有了这样一个人,就能让我的工作轻松许多。”

    “那郎君想要培养谁呢?”

    “于谦啊!”

    李蕙玉听见于谦的名字,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郎君你听说于谦过两天就要参加永乐二十年科考的事情没?

    他于谦年纪轻轻早就是举人的身份,所以说这小子对自身的才能一向是狂的很。上次喝酒他用非常狂傲的语气跟张辅他们吹嘘,说什么这次科考他要考个甲等第一进士及第!”

    “那不就是状元郎吗?”

    “对啊,要知道国朝的状元郎都是要尚公主的。如果于谦此番能够状元及第,或者最差也能甲等一科前十进入殿试郎君你就可以把你的妹妹嫁给他。

    如此一来于谦便有了出入东宫听郎君讲授新政方针的理由了,而且郎君到时候想要偷懒把工作交给于谦也能说的过去。毕竟驸马爷也不是外人,就算是陛下也不能说郎君偷懒的!”

    “让我看看,那个妹子正好到了婚嫁年龄还没订婚的!”

    “嘉兴郡主怎么样?”

    李蕙玉还是很看好于谦的,所以说一提起尚公主当驸马的事情便想到了地位最尊贵的嘉兴郡主。

    “今后那也是嘉兴长公主,不能让于谦那小子吃亏了!”

    “诶?蕙玉你怎地如此向着于谦?”朱瞻基颇有些醋意,搂着李蕙玉用一种撒娇般的语气说道“我记得于谦还骂过你呢,怎么你现在就原谅他了?”

    “什么原谅不原谅的,大家都是混官场的能被骂一顿就忌恨上人家了?

    于谦这人是个大才,收下他于郎君你大有好处。那妾又何必斤斤计较一些细枝末节,反倒是可惜了一位宰辅之才了!”

    “也是!不过蕙玉你忘了欣儿已经许配给井源了吗?

    这还是之前大父给井源定下的婚约,说井源及冠之后便立马与欣儿完婚。

    话说那个驸马都尉井源,我都没有见过呢。听说是那个勋贵家的子弟,还颇有一些战功傍身也算是个不错的驸马人选。”

    “三皇女还没有订婚吧,妾感觉三皇女配于谦也可以呢。”

    李蕙玉口中的三皇女,便是太子之庶出三女——未来的清河公主朱圆庆。

    “可惜了,父亲大人与母亲大人也就欣儿这一个嫡出的小皇女。要不然我非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于谦不可,庶出妹妹都不能在考虑的范围内!”

    朱瞻基有些慨然,望着那边趴在朱棣怀里的朱圆欣露出了宛然的神色。而朱尚欣身边那个鬼鬼祟祟偷吃朱棣点心的身影,却让朱瞻基莫名笑了笑。

    “对了!不如问问老五,他不是还没有婚配?

    看看于谦家有没有同样尚未婚配的妹妹,让老五娶了他妹妹当王妃不也能让于谦攀上皇亲?”

    朱瞻基口中的老五,正是朱瞻基的嫡亲二弟、在皇室瞻字辈总体排行第五的汝南郡王朱瞻墉。

    这小子乃是太子之嫡次子,身份上可是十分尊贵的。

    只不过由于朱瞻墉生性懦弱,跟太子如出一辙便不被朱棣所喜。所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个被边缘化的人物,就连朱瞻墉的亲哥哥朱瞻基与亲弟弟朱瞻墡都不怎么跟他一起玩。

    朱瞻基最宠爱的弟弟,一定是那个他一直防范却又信任有加的堂弟朱瞻壑。

    这种关系,跟朱棣对朱瞻基的态度颇有些相像。

    其次受朱瞻基宠爱的便是他的嫡亲三弟朱瞻墡,这个在政务上颇有才干且出事稳重的弟弟也让朱瞻基十分喜爱。东宫的不少政令,都是朱瞻墡负责处理交给朱瞻基审查的。

    “算了吧,五殿下什么脾性郎君你还不清楚了?

    别看五殿下天天是一副不吭声不搭话的样子,但是内里面与父王(李蕙玉也改口了)一样十分倔强。五殿下认准的事情,别人很难更改。

    前些日子邸报不是发售了一套连载副刊,就是那个红极一时、洛阳纸贵的《风华绝代》。五殿下看了里面的女主角从寒微出身进入亲王府,最终辅佐亲王殿下成为国朝柱石的故事之后大为赞赏。

    说什么要娶媳妇就要娶女主角那样的平民女子,还向陛下进言说宗室子弟都应该如此娶平民女子。五殿下言辞激烈,直指勋贵女子们奢靡狂妄的性格不能辅佐好宗室子弟。

    郎君你若是赶在这个时候跟五殿下提那劳什子的政治联姻,你信不信五殿下当场就会拒绝你?”

    “敢?反了他了!

    这小子天天就知道看那些小说画本,也不知道学个好。之前就要学小说里面的侠客恣意江湖,把行装都给收拾好了。多亏母亲大人发现的及时,要不然他就是给大明帝国皇室丢大人了!

    蕙玉你今天回去安排人去查查,于谦家有没有尚未婚配的妹妹。至于许配给那一个宗室子弟,我来考虑便是!”

    “郎君不考虑嫁皇女给于谦了?”

    “不考虑了,毕竟庶出的妹妹嫁给他也没多大的政治影响。我要嫁就要嫁嫡亲的妹妹,这样才能把于谦彻底的绑到我这一边!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换一条路走!”

    “那郎君你就想想怎么说服五殿下吧,反正郎君你要安排宗室子弟娶于谦的妹妹也必须是你嫡亲的弟弟。

    算来算去,只有五殿下这一个人合适了。

    毕竟郎君你就俩嫡亲的弟弟,另一个八殿下都跟秦藩联姻了。除了五殿下,你也挑不出别人了!”

    “听蕙玉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知道于谦家里有尚未婚配的妹妹了?”

    “当然,他妹妹不光尚未婚配而且年龄也正合适。

    今年正好及笄,正是寻一人家订婚的时节。

    不过于家现在是于谦做主,他来北京参加科考便暂时耽搁了他妹妹的婚事。

    前两天于谦的母亲大人还给他来信,说在京城当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举子结识一下顺带着问问人家定没定婚啥的。

    如果没订婚,就安排媒婆替他妹妹上门说一说亲事。”

    “可以啊!蕙玉你不愧是搞情报的特务头子!”

    “什么特务头子?人家是大明帝国响当当的女将军!”

    “是是是!女将军!女将军!”

    朱瞻基谄媚的一笑,随军趁人不备偷亲了李蕙玉一口。

    “嘿嘿,蕙玉你就算是女将军那不也是我的妻嘛!”

    “是妾!”

    李蕙玉有些娇嗔,眼睛望向别处故意没给朱瞻基好脸色看。

    “都一样!都一样!”

    朱瞻基连忙打了个圆场,便继续拉着李蕙玉的手左蹭蹭、右蹭蹭让李蕙玉哭笑不得。

    “赶紧去看看五殿下的态度,别在这里恶心老娘!”

    朱瞻基闻言立马闪开,跑去朱棣那边趁朱棣不备直接抓走了朱棣身边的朱瞻墉。

    “欣儿你刚刚看没看见一道黑影闪过?”

    “大父你是不是花眼了,我可是什么都没看见呢!”

    朱圆欣看见了朱瞻基冲她比了个“嘘”的手势,于是乎就选择性的没看见朱瞻基对朱瞻墉的拳打脚踢。

    “我说老五!你一天天看什么不好,就喜欢看那些画本小说之类的东西!

    你看看你,没个正行哪里有我大明帝国宗室子弟的风范?”

    “可是大哥你也喜欢看画本啊,臣弟的画本有不少都是从大哥你那里拿过来的呢。

    还有小说,大哥你不光看你还写呢。

    《殷商东渡记》、《新编贞观故事》不都是大哥你的杰作,你还在这里说臣弟的不是?”

    “《殷商东渡记》是为了下东洋计划,《新编贞观故事》是为了给大父正名。你以为你大哥我是乱写东西的?

    还有你大哥我喜欢看画本不假,但是你大哥我不沉迷于画本故事啊!”

    “大哥你说这些都没有,反正臣弟就是喜欢看!

    还有啊,大哥你忽然过来抓着臣弟质问臣弟看画本的事情作甚?”

    朱瞻墉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朱瞻基的脸色,发现朱瞻基没有那种真正生气的怒意之后才算是放下心来。

    “大哥给你介绍一门好亲事,你愿不愿意?”

    “什么?可是臣弟想要遨游江湖,在民间自己寻找臣弟的王妃。

    臣弟的王妃,一定是个善良的农家姑娘。白天去官学偷偷的旁听识字,晚上帮着父母打理家务。

    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一个地痞恶霸看上了臣弟的王妃还意图强抢民女。而正好路过的臣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砍了那恶霸!收下佳人芳心!”

    “你给老子闭嘴!

    还遨游四海?你想出去流浪啊?还地痞恶霸?你画本看多了?还正好路过?怎么这么巧就能让你碰上了?还拔刀相助?就你打的过地痞恶霸?

    妈了个巴子的,看老子今天揍不揍你的!”

    朱瞻基作势就要打朱瞻墉,朱瞻墉吓的连忙窝成一团求饶道“大哥饶命!”

    “你看看你,有一点的皇家子弟之气度吗?”

    “大哥你这是包办婚姻,臣弟不认可!”

    朱瞻基曾经为了恶心文官集团,在邸报上发表了一篇连载小说名曰《书生李君文》。

    小说当中的主角是个农家小子,却爱慕了地主家的女儿崔鸢鸢。当地主表示反对二人的婚事之时,主角李君文大骂地主道“你这是封建大家长!你这是包办婚姻!你腐朽!你落后!”

    朱瞻基怕文官集团的官员看不懂,还特意备注了封建大家长与包办婚姻的含义。

    这篇小说果真让文官集团恶心的不行,就连勋贵们看了都直呼李君文是大逆不道。

    最后在全国上下的一片声讨中,这篇小说被禁了。

    “就包办了!你能怎地?”

    “大父就是封建大家长,大哥你也要学大父吗?”

    朱瞻墉这声音大了一点,被朱棣给听见了。

    朱棣再怎么说也是原装的古代人,这个时代所谓的封建大家长才是真正的信条。

    而朱瞻墉说他是封建大家长,确却是以一种贬义的味道来说的。

    这朱棣能忍?

    “妈了个巴子的!小五子你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