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宗门秘境斩妖十年

第七十七章 仁人志士

    翌日。

    青云峰,学经堂。

    小书童宋行上线了。

    上课这事,宋行心里一万个不想。

    但奈何不了沈昭昭大啊...

    权力大。

    整个须有宗的大小姐,说开除就开除。

    沈昭昭今天穿着一身淡粉色的华衣,看上去精致玲珑,凸有致。

    还别说,真不一样了。

    宋行想起那日沈昭昭说的长身体。

    嗯,很明显。

    他这边闲着,沈昭昭正在奋笔疾书。

    她现在的修为,已经到达明心境心海阶段。

    更需要研读大量名经,来稳定心神,沉淀内心。

    心海心海,就如同汪洋大海。

    一直风平浪静不可能,偶尔也有狂风巨浪。

    要想在这狂风巨浪中存活下来,便需要坚定的内心。

    但沈昭昭表示:

    人家还小,不想经历大风大浪。

    本来一举突破到心海阶段,高兴的像是林间欢悦的小鹿。

    本姑娘实在太厉害了~

    给自己放个假,起码十五天。

    不过分吧?

    正在她满心欢喜,计划去城里玩的时候。

    沈雅告诉她,要参加什么天枢学院选拔。

    还要在这几日,争取将修为提升到神变境,不然会有危险。

    哪有什么危险呀?

    有大师兄在,谁敢放肆!

    “神变境,可太难了。”

    “还不能玩,呜呜呜...”

    沈昭昭突然停下笔,重重叹口气。

    心情一下子不好了。

    小嘴一撅,眼眶稍微湿润,看上去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

    “女孩子,心思果然难懂啊。”

    宋行假装没看见,反正不是他的锅。

    此刻正闭目养神的易老,睁开一只眼,发觉了异常。

    但他的神色好像还挺高兴,轻声说道:

    “昭昭啊,是不是学累了。”

    “要不,今天就到这吧。”

    一听这话,沈昭昭明眸一亮,俏脸立马欣喜起来。

    把笔一扔,双手举起,高兴地不得了。

    “好哎,好哎。”

    她心里的想法:

    能偷懒一会是一会。

    课间休息也不错。

    不过,易老接下来的话,给她当头一盆冷水。

    “你师娘说,让你研读完名经去找清剑讨论修炼。”

    “劳逸结合嘛,读名经久了,去练练剑也不错。”

    咔。

    沈昭昭忽然停下了动作,好像被定住。

    脸上刚几秒钟的喜悦,一下子又悲伤起来。

    “这太难了...”

    沈昭昭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得听师娘的话。

    师傅更听师娘的话。

    “知道了,易老。”

    沈昭昭站起来,噘着嘴晃着小脑袋往外走去。

    都没心情跟宋行说再见。

    这边悲伤气氛,那边轻松愉悦。

    “终于完事了,太枯燥了。”

    宋行也站起来,不用陪大小姐,他有好多事情要做。

    时间自由分配,真不错。

    他刚想跟易老打招呼离开,却是听易老说道:

    “宋小友啊,别急着走。”

    “来来来,先坐先坐。”

    说完直起身子瞅瞅窗外,沈昭昭走远了。

    易老放下心来,心里想:

    “虽然说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但学生在这,当老师的也不好意思经常问啊。”

    “面子得有。”

    他看向宋行,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指定又有事。”

    宋行也不好拒绝,坐下后笑着问道:

    “怎么了易老,有什么事吗?”

    脑筋急转弯的书,他真没有。

    要是还想知道,他能现编几个。

    易老摸着胡子,和善的笑着。

    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道:

    “是这样的宋小友,大小姐现在正是境界突破的关键时候,沈长老的意思,需要让大小姐研读一些非凡的名经。”

    “须有宗里流芳百年的名经虽然不少,但遗憾没有传世佳作的名经。”

    “小友应该也知道,传世佳作的名经,可是很稀少的啊。”

    这话不假,宋行也了解过。

    流芳百年的名经,整个九天界域不超过一百部,相当珍贵。

    价值,不能用灵石来衡量。

    而传世佳作的名经,更是屈指可数。

    都是历代大师呕心沥血之作,其内蕴含的道理,无穷无尽。

    此类名经,更可研读贯穿整个修炼道路。

    无论是至尊,甚至到达帝境,也会时常静心细读。

    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一个宗门的底蕴,除了实力、财力、人力之外。

    名经的拥有数量,也是衡量标准。

    能有一部传世佳作的名经,才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大宗。

    一部,能顶流芳百年的名经十部。

    “易老刚才那么说,难道想让我出主意?”

    这可办不了。

    在大小姐的前程上,宋行可不敢胡乱作为。

    易老喝口茶,又继续说:

    “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机会,能得到传世佳作的名经。”

    “哦?”

    原来不是出主意,宋行放心了。

    “《古窗幽经》,不知道小友听说过没?”易老问道。

    “《古窗幽经》?”宋行眉头微皱,思索几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陈儒大师一生之作。”

    “不过据传流失百年,难道现在又被找到了?”

    易老点点头,眼中多了几分赞许,随后解释道:

    “名经从未流失,只不过被我一位古国的朋友珍藏,实情我就不跟你讲了。”

    “我也是豁出去老脸,软磨硬泡之下,他才同意将《古窗幽经》借与我。”

    “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

    说到这,易老故意顿了顿。

    宋行自然明白,接过话来:

    “什么条件?”

    易老很自然的取出纸张笔墨,看来早就准备好了,和善笑道:

    “何为‘仁人志士’?”

    “我诠释了我的看法,但他更想听听你的见解。”

    “我的...见解?”

    宋行有点懵。

    无缘无故,素未谋面...

    自己竟然出名到这种程度?

    “还是易老想不出,拿我的答案装比?”

    都有可能。

    “这个的话...”

    能收藏《古窗幽经》,还身在古国,指定是个大佬。

    说不定,就是当代大师。

    宋行觉得他一个小人物,有点班门弄斧。

    要是说错了,丢脸。

    很丢脸。

    易老见他犹豫,也是说道:

    “宋小友,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接触到更多你想象不到的人。”

    “你学识如此渊博,日后必定有所作为,甚至成为大师。”

    “更何况,此次若能成功,会帮助到大小姐,你若想要奖励,我也可以跟沈长老说一下的。”

    奖励这倒不至于。

    能认识大师,宋行觉得可以。

    有朝一日抱大腿,12cm小鸟也起飞。

    于是宋行便静下心来,细细思索。

    脑海中所有杂乱无章的名言至理,在此刻好似形成一本有五千年历史的厚重典籍。

    他快速翻页,意识忽然定格在一句名言上。

    宋行面目平静,眼神清朗,自信言道:

    “名经中有言:‘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期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细节之处不可粗心大意,在无人的地方也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即便身陷囹囵,穷途末路,也要昂扬奋发,这才是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