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荆轲一起刺秦

第一百四十六章 混出邯郸

    看见赵树起身要走,翠姬连忙撒着娇说:“赵大人,天这么晚了,还要回去么,就在奴家这里歇一晚吧。”

    赵树伸出右手,用两根手指轻轻捏了一下翠姬的下巴,狎笑道:“宝贝,今天就不了,老夫回去还要办些事,明天晚上再来陪你!”

    说完,赵树穿好衣服,匆匆离开红香阁。

    翠姬心里暗暗叫苦,她也不知道郑武住在哪里,只能在心里祈求郑武:快快离开邯郸。

    再说郑武,一路小跑回到客栈,他心知不妙,若是自己的身份被揭穿,那春平君一定会怀疑到赵余姬的失踪与自己有关。

    他慌慌张张敲开于工的房间,将于工从梦中叫醒。

    “于大哥,于大哥,快起来,出大事了!”

    “什么事,这么紧张?”

    于工披衣起床,看着惊魂不定的郑武,又说:“不要慌,把事说清楚。”

    郑武将自己与赵树相遇的经过,以及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了一遍。

    于工毕竟是见过风浪的老大哥,听郑武说完,略一沉思,说道:“这样,你现在一个人马上动身,离开赵国邯郸。”

    “大家还是一起跑吧,我不能连累大家呀!”郑武急忙说。

    “大家一起跑,不但跑不掉,还真的连累大家了。你一个人跑掉,反倒会救了大家。”于工冷静地分析道:“我们本来就是来做工的木匠,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如果春平君怀疑你和赵余姬失踪有关,我们没跑,正好证明我们与此事无关。到时候,我会和大家说,以前大家并不认识你,我们是到了邯郸后,才认识你。你坚决要求加入我们的修建队伍。至于别的,我们一概不知,只要你跑掉了,所有的人都安全了。”

    “那赵厨呢?他会不会乱说。”郑武不放心地问。

    “他拿了那么多银两,即便被春平君开除家门,一辈子也无忧,他一定会装糊涂的。”

    “好,我现在就离开邯郸,你们保重啊!”

    郑武简单收拾一下,立即走出客栈,消失在邯郸的夜色里。

    于工相信:郑武练过剑术,人又年轻,一个人逃出邯郸应该没问题,现在要召集大伙,商量一下,统一口径,而且未来还不能马上离开邯郸,要在邯郸城里再找些活做,这样,才能迷惑住春平君赵佾。

    赵树回到府上,马上去见春平君。

    春平君正在书房阅读简牍,看见赵树一副急切的样子,便知发生了什么事。

    赵树将郑武一会儿冒名木匠,一会儿冒名富家公子的事说与春平君听,并将自己的疑问向春平君分析,春平君听后,马上命赵树带人,将郑武和于工等人全部带来府上询问。

    当然,赵树不敢把他偷春平君字迹的事说出来,以免惹祸上身。

    一刻钟后,赵树带人来到客栈,才发现郑武的人影早已不见,就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于是,就将于工等一行木匠带回春平君府,由赵佾来审询。

    赵厨在府上,听说赵树带人去抓郑武等人,心里十分害怕,以为东窗事发,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正当他准备逃跑时,家奴来报:春平君要见他。吓得两只腿只打哆嗦,等来到春平君的书房,发现赵树押来的人中没有郑武,长出一口气,心里终于安定下来。

    “于工,你告诉本君,你们这群人当中,为什么少了一个年轻人?”春平君问。

    “回春平君大人,你说的那个年轻人,根本就不是和我们一起的,只是我们在邯郸接到活后,他才加入进来,一起做事的。今日大人府上的事完工结账,晚餐后,他就一个人走了。”于工回答道。

    “赵厨,于工所言是否属实啊?”春平君转过身子,问站在身后的赵厨。

    “所言属实,所言属实!”赵厨点头哈腰道。

    “看来,这个小子来历不明,实属可疑,本府的婢女赵余姬半月前失踪,看来,与此人有关。”春平君若有所思,半晌之后,对赵树说:“赵树,你明日带人,在邯郸城里再仔细找找这个小子,另外,派画师画出此人的相貌,然后,通令到赵国所有的关卡,若见此人,立即捉拿,押回邯郸。”

    “是,大人。”

    春平君又和言悦色地对于工几个人说:“你们几人辛苦了,木匠手艺不错,在邯郸城好好做事,以后,若再有修建的事,本君一定来找你们。但是,你们也要给我留心那个小子,若是发现他,立即前来报官,若是隐匿不报,本君可是要追究你们重责的。”

    “感谢春平君的信任,我等记住大人的话了。”于工等人连忙向春平君谢恩。

    “好了,你们可以走了。”

    见于工等人告退后,春平君立刻召手,将家宰赵树叫到眼前,叮嘱道:“立即派人严密监视于工这群人的踪迹,看他和那个小子是不是一伙的,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立即全部拿下,送到官府严加审讯。”

    第二天,赵树出动春平君府上全部家奴,满城搜寻郑武,可哪里还有郑武的影子。于是,赵树遵春平君之命,来到邯郸府,通报春平君令,准备向赵国境内所有关卡,发出捉拿郑武的通缉令。

    郑武当晚趁着夜色,逃离邯郸城,天明时,来到一个村庄,此时,天空中雾气濛濛。他深一脚,浅一脚,走进村里,听得不远处,有马的嘶鸣声,原来是一村民,正在野外溜马,便走上前搭讪。

    “敢问大哥,这里离邯郸还有多远?”郑武问。

    牵马的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庄稼人,他笑哈哈道:“这位公子可是要去邯郸?这里离邯郸有半天的马程呢。”

    如此算来,这一夜,郑武跑了五十多里路。

    “正是要去邯郸呢,敢问大哥,你这匹马可卖与我?”郑武问。

    “公子此趟出门,竟没有骑马么?”中年人好奇地问。

    “我此去邯郸正有急事,我的坐骑在昨天夜里累死了。”郑武编了一个谎言。

    “行,我就将马卖与你,不过呢,如今战乱,马可贵着呢。”

    “大哥,你就开个价吧。”

    “十两银子,如何?”

    “行,就十两银子。”郑武一口应承,然后,从腰间的钱褡里掏出一把碎银递给中年汉子,那中年人把碎银拿在手中掂量了几下,便将手里的马缰绳塞到郑武的手中。

    郑武骑上马,向中年庄稼人谢过,然后,出了村庄,向邯郸方向跑了一段距离,他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中年庄稼人起疑心。

    晨风乍起,冬日的太阳,渐渐升起,让人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的温暖。郑武折转方向,沿着东北方向的燕国奔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