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医生,我能与器官对话

第六章 火眼金睛吗?他能看穿那些血管与神经丛?

    手术安排在了第二日的下午。

    各项检查安排妥帖,备皮完成,消毒到位。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上前与主刀医师进行了简单的核对与介绍,同时按照对方的习惯重新摆放了器械的位置。

    麻醉科的秦主任依然是迈着晃悠悠的步伐最后一个到场的,他的手中还抓着手机,径自坐在角落玩着贪吃蛇。

    在姚主任的催促声中,韩明快速启动了脑内的全息窗口,调出了系统的各项演示数据。

    在那一刻他甚至能听见患者大脑的呼救。

    大脑:哎我操,这个瘪犊子玩意赶紧给老子切走,压到神经元了,讲话都不利索了,再发展下去就要偏瘫了,难受香菇。

    当麻醉医生比出一个OK的手势的时候,众人开始忙碌起来。

    铣刀上前,掀开头皮。

    露出左侧的头骨。

    “准备头皮的剥离,注意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目前血压104/76mmHg,血氧饱和度94.”

    “收到!”

    姚主任:不能直接开颅,压强差会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缺氧,造成不可避免的神经损伤,我要先给他进行穿刺引流。

    韩明:还是我来吧,姚主任您帮我盯着一点机器。

    姚主任:你还懂脑室外穿刺引流?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较小,并发症少,对各类型的脑室内出血均适用。

    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有时会不彻底,一来,患者的自身状况不支持,再者,手术行进中突发的情况较多。

    预后较差,死亡率为31.6-76.7%,死亡原因是出血阻塞脑积液循环通路致使脑室急剧膨胀,脑压急剧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到破坏,非人力所及也!

    而这位患者毕竟67岁的高龄了,心脏的承受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脑出血穿刺引流手术,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一般来讲,脑出血是否需要穿刺引流取决于出血的量,还有出血的位置,对操刀者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般来讲,如果出血量比较大,例如大约25毫升,或者70毫升,没有脑疝的患者。

    尤其是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的药物,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脑出血的穿刺引流。

    那么穿刺引流要求要穿刺准确,要把引流管放到出血部位的核心。另外还有问题,就是穿刺引流管有时候,容易堵塞,需要进行一些提前的规避工作。

    “头架往左侧再移三公分,稍稍低一点,有个倾斜的角度,一会进电钻的时候也顺手。”

    “收到!”器械护士立刻上前进行调整的工作。

    (头架就是固定用的,有时会偏左,有时会偏右,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临时的调整)

    “从患者的报告上来看,还是选择在额骨处打洞吧,姚主任,您觉得呢?”

    在得到了姚主任的肯定眼神之后,韩明动手了。

    滋滋滋……

    【哇草,什么情况?】

    【现在是在脑室外穿刺引流吗?不是姚主任做?】

    【这家伙给整的,手可别抖啊,那可是脑子啊,稍稍偏了一毫米那就是要出人命的啊。】

    那些没能挤上台的医生们在监视室内急地直跳脚,不断拍着手掌,比台上的韩明还要亢奋,当然,更多的是不忿与嫉妒。

    “钻孔工作完成,准备输送导管。”

    “同步在腰部开口,放至引流管。”

    “11号尖刀片准备!”

    巡回护士实时播报着现场的进程,牵引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

    “患者的颅内压力正在一点点释放,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这说明引流的效果达成了!

    姚主任非常欣赏地看了一眼正在埋头干活的韩明,同时冲着麻醉医生的方向吼了一嗓子,“老秦啊,准备继续给药,继续维持心肺功能,企稳之后继续开颅。”

    “哦。”麻醉主任应了一嗓子,起身盯了一眼屏幕之后突然脸色一变。

    “不好,有情况!”

    怎么了?

    众人立刻如临大敌般望向了屏幕的方向。

    巡回护士第一个挤了过去,死死抱着屏幕上下瞅着。

    “患者的血氧掉下来了,之前还一直维持在90上面的,现在已经到了86了!”

    “不应该啊,我的给药不可能有问题啊,是不是患者还有什么合并疾病?”

    “不能够啊,所有的检查都做了啊。”

    “这边先停一下,再出去一个人问下家属,看看患者平时是不是用了什么药物,怎么回事啊,这些工作不是应该提前就做好的嘛。”

    麻醉医生与姚主任同时摇了摇头。

    几分钟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患者没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情况,平时也没有服用一些凝血的药物。

    麻醉科的主任皱了皱眉头,在那自言自语了两分钟之后用力一拍手掌,“我知道了!”

    调整了剂量之后,患者的血氧又回到了94,手术继续。

    众人皆是呼出一口长气,吓死个人,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造影剂先打进去吧,咱们要在术中进行评判,看看那些血肿和细小的出血点的情况再决定后面切口的形状。”

    姚主任看了韩明一眼,给出了一个最为稳妥的指令。

    “好。”

    随着造影剂的缓缓推入,众人的注意力全部被牵引到了前方的屏幕之上。

    “稍稍靠上的那一点先标记一下,那里血管从与神经元遍布,一会行刀的时候要格外留意。”

    “左边的那个地方可以先保留,切一半留一半,不要触碰到边上的血管,更不能划破血管壁。”

    “收到!”

    巡回护士趁着韩明停刀讲解的时候快速的上前为他擦拭额前的汗水。

    看着对方帅气的侧脸,她甚至还用隔壁有意无意地触碰了一下对方的面颊。

    哇哦,真的很舒服,看来书上没骗人,果然蹭蹭真的很舒服哩。

    这个韩医生这么厉害的吗?

    连神外的手术都懂?

    你看看主任看他的眼神,简直就像是发现了一块瑰宝似的,真是个天才呀。

    肿么办,人家就是对天才没有抵抗力呢。

    今天与之配合的器械护士是个老手,为了这太手术特意从心外那边借来的,名叫刘青青,肤白貌美大长腿,护理科的一朵花!

    “姚主任,将靠近三号血肿的地方放大一下,我看的不是很清晰,那边是不是有一个瘤子躲在血管的后面,被阴影挡住了?”

    “啊?”

    姚主任也跟着一惊,立刻将那块区域进行了局部放大。

    这一看不要紧,他额头的汗都出来了。

    真的有一个凸出的地方,真的有畸形的存在。

    不是吧,之前演练了那么多次了,无论是虚拟的建模还是实况的造影,当时都没标注这个点啊?

    要不是眼前的这位年轻医生的提醒,一会开颅的时候直接走刀岂不是造成术中的大出血?

    太可怕了,不敢想!

    【这家伙刚才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新的血管畸形的地方?】

    【他的眼睛难不成还比机器更精准?】

    【1200倍都不如他?】

    (一般脑部的手术显微调节在1200到1900之间,再往上就真的很考验手指的灵活性了,即便是大主任也很难驾驭,风险成几何系数增加)

    【真的太可怕了,应该把他抢过来!】

    【不是吧,你不是骨科的嘛,神外的手术骨科的过来干嘛?借锯子啊?】

    完成最后的标注之后,继续开颅的环节。

    “铣刀。”

    “拉钩,稍稍斜上,给一个弧度,不要过分牵引。”

    一步步将皮下的组织与肌肉分离开来,铣刀同步跟上。

    颅骨被打开,海绵体暴露。

    “海绵。”

    “进行第一轮抽吸,扫清术野。”

    “我来同步电凝止血。”

    【不是吧,姚主任是在给那个家伙打下手吗?】

    在场的众人已经不是简单的嫉妒了,现在已经拉升为仇恨了……

    手持双极电凝器的姚主任在抽吸的过程中也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按在原先他们制定的微创的方案,患者压根就撑不到抽吸的过程就会因为颅内的高压而直接死在手术台上,这太可怕了。

    神外与心外的几位主任提出的先进行微创,术中效果不佳的时候再进行开颅也不迟的方案压根就不可行,因为患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也糟糕的多。

    甚至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也不为过,差点就造成了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啊。

    “目前积液已经抽出,可以进行同步的夹闭了。”

    二人密切配合着,瘤体尽数找出,目前不能直接切除,只能先进行夹闭。

    “这个瘤体有多大?”

    “过来量一下!”

    “9厘米!!”

    “这么大的一个瘤子,难怪会萎缩呢,空间完全被侵占了啊,这也是造成癫痫的最直接的原因。”

    “组织镊。”

    韩明手中的刀和组织镊有好几次都是堪堪贴着神经元过去的,看的人一阵紧张,不由地拳头捏紧。

    “先缝合硬膜。”

    “劳驾,可吸收线。”

    “打骨钉!”

    韩明快速的缝合完硬膜之后,并没有急着下手,而是侧身伸手在边上比划了两下,选择了一个倒三角的方式将打骨钉嵌入了患者的脑内。

    【这样就不会形成二次的崩塌了,不会挤压出血,更不会出现二次伤害了,厉害啊,这小子有点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