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卒

第139章小曹将军

    为了鼓励士气,特别是曹军的士气,李定国对曹变蛟说,你们能进城不?只要你们能进城,我这里有的是银子------

    一听这话,曹变蛟顿时懵了。

    这一阵子,曹变蛟很是迷茫,他带人给贼寇开道,走着走着,他发现自己心态竟然变了。

    很多时候,他竟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名贼寇首领,正带领手下去做一件大事。

    这大事就是贼首李定国说的,为天下生民立命。

    “小曹将军,你叔父轮刀砍砍砍,你也轮刀砍砍砍,是不是到了你儿子的时候,你儿子也拿刀砍砍砍啊?”

    曹变蛟被问懵了,他想不明白贼首李定国为何要这样问他。

    “小曹将军,你叔父可以砍砍砍,谁叫他生逢乱世呢。到了你这一辈,也可以砍砍砍,谁叫你也生逢乱世呢。

    到了你儿子那一辈,对了,小曹将军,你有儿子吗?”

    曹变蛟摇头,道:“还不曾婚配。”

    李定国大包大揽的说道:“无事,我老营中有很多婆姨,就是米脂的婆姨也有。你哪天去看看,要是有中意的,我给你做媒人。”

    “啊?”

    曹变蛟也不知道大首领说的是真是假。

    “小曹将军,你希望你有了儿子以后,等他长大了,也让他拿刀砍砍砍吗?”

    曹变蛟愣了一下,随后点头,接着又连连摇头…---

    其实,即使是杀人最多的将领,估计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和他一样,整日砍砍砍。

    很多将领上战场的时候,其实是想着豁出他这一代来,然后后代就不必像他这样拼命了。

    只要是一名正常的将领,估计都会这么想。不这么想的,那是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看到战场上的惨烈情景。

    那些不得不上战场的将领,他们拼命砍杀,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家挣得一份功勋。

    更多的还是,他们想砍出一个太平天下,让他的子孙不用像他一样,整日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然后砍别人的脑袋。

    这说的是正常的将领,人屠不在此列。

    曹文诏曹疯子不太正常,但他的侄儿曹变蛟还算是正常。

    所以,这一路上,李定国就给他讲砍砍砍的事情。

    讲的次数多了,不用李定国说明是啥意思,曹文诏自己就琢磨出了这些话的意思。

    自悟要比别人告诉你结果,其意义更大。

    小曹将军不是一个愚笨的人,他领悟了李定国话中的意思,便知道李定国这话的意思是,现在大家豁出命去砍砍砍,为的就是子孙后代不用砍砍砍了。

    子孙后代不用砍砍砍了,必然就是有了一个太平盛世。

    现在,这大明太不太平了,老百姓不太平,当兵也不太平,当官也不太平。

    虽然,小曹将军已经是参将,可他觉得自己随时也会死去。

    整日打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完蛋了。

    就算是真有自己看得上的婆姨,那还不是守寡的命。

    所以,他对李定国说的那个一代人两代人砍砍砍也就罢了,可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砍下去,这世道就不是好世道,永远也不是好世道的话,很是赞同。

    李定国说,为将者,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更以为万世开太平为宗旨。

    整日这边砍了那边砍,到死也砍不出一个名堂,算怎么回事啊!

    就这样,无形之中,李定国给曹变蛟洗脑了。

    现在的曹变蛟,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边的人了。

    他是官军的参将,每日却要听大首领李定国的指派。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帮着贼寇做的。

    给贼寇做事多了,自己也就与贼寇无异。

    曹变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了,就是有朝一日贼寇放了叔父,他最后必然也是死罪。

    几千双眼睛都看着他,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早晚会被朝廷知道。

    而且,曹变蛟还知道,就朝廷那些行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文官,是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和自己的叔父的。

    所以,他很明白,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贼,和自己的叔父一起从贼。

    但自己的叔父是一定不会从贼的,对此,曹变蛟很是确定。

    好在叔父在老营里面呆着,诸事也不能管,曹变蛟也就可以自行做事了。

    这一次,大首领让他带着官军进城,且交给他很多银子,用来打赏手下的士卒。

    曹变蛟知道,这一次,怕是自己第一次心甘情愿地给大首领做事。

    银子自然是有用处的,且有大用处。

    曹变蛟召集手下,将上万两银子堆在他们面前,然后说道:“诸位将士,你等中许多人是我叔父的家兵,也就是我的家兵……”

    这话没毛病,曹文诏不管事了,他的东西自然归曹变蛟继承。

    “我叔父现在不能理事,军中诸事我说了算。今日,我决定从贼,以后跟着大首领砍出一个太平盛世……”

    军中哗然,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情,可这大中午的说这事,就有点让人惊讶。

    曹变蛟等喧闹声停下来后,才继续说道:“你等愿意跟随我的,军饷照旧,大首领还会每月多发给你等每人一两银子。不愿意跟随我的,每人领五两银子,立即回家……”

    曹变蛟说完后,就是看着这些手下。

    士卒们很安静,这些跟着曹文诏叔侄从辽东打到陕西的士卒,一个个都是看着曹变蛟。

    曹文诏叔侄对他们不薄,不然,他们也不肯跟着曹疯子发疯。

    他们当中,还有洪承畴手下的洪兵,洪承畴临走前,将他们托付给了曹文诏。

    这些人已经被李定国放过一次,故而,他们对李定国很是感激。

    自然,这些人没有走的,都是愿意从贼。

    曹文诏的家兵也不肯走,对他们来说,主子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跟着主子干就是了。

    只是,军饷不能拖欠,也不能少给。

    这样一来,三千人的队伍,面对上万两银子,竟然是一个想要离开的也没有。

    曹文诏的军队,被陕西贼寇称为曹军。曹军主力就是这三千人,而曹氏叔侄,就是这三千人的主心骨。

    现在,大曹将军不管事了,自然是由小曹将军说了算。

    既然小曹将军说从贼,那就从贼好了。

    于是,短暂的沉默以后,这些士卒便是振臂高呼,喊着“听小曹将军的,听小曹将军的……”

    小曹将军一高兴,便把这一万两银子分给了他们。

    李定国得知银子已经分了,且曹军士卒没一个离开的,便是很高兴地说道:“小曹将军,你记住,银子有的是,但人不常有,特别是身经百战,且对我等忠心的人。”

    曹变蛟明白,大首领说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但接着,李定国又说道:“最近军饷紧缺,咱们还是不要大手大脚了,该节约点就节约点。”

    说完,李定国就走了。

    曹变蛟看着他的背影,心说我一旦进了榆林城,定然给你弄十万八万两银子来。

    曹变蛟知道,榆林城这里与蒙古人经常做买卖,官府收的税金很多。

    陕西闹贼寇,一闹就闹了这么多年,朝廷也不舍得给救济银子,陕西官府就是靠榆林的税金扛着。

    曹变蛟觉得,就算这里的银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可打扫打扫库底子,怎么也能弄个十万八万两银子。

    “大首领,今日我花了一万两银子,等我进了榆林城,必然给你弄十万两银子……”

    李定国已经骑马走出很远了,可听到这话后,竟然是转头喊道:“行,我就等着你的银子了。”

    曹变蛟有点懵,心说这大首领难道是长了一双顺风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