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辅佐刘备入主江东开始

66:张昭和许靖差点吓傻(求追读!)

    堂内。

    刘备看到熟悉的笑容,清楚陈舒打得什么主意,配合着说道。

    “来啊,唤子义将军前来!”

    如今张飞远在乌程县,刘备账下能够听命的将军仅剩下太史慈,以及樊能,后者驻守丹徒。

    除此之外,关键时刻陈到也能派上用场。

    笮融如今在曲阿城内,听闻还在组织过几日的佛会,忙得不亦乐乎,完全不像是一个将军。

    听得刘备吩咐,堂外亲兵自是答应一声,前去传令。

    而堂内,四人继续议事。

    刘备问道。

    “军师所言,吴郡有三内患,笮融为一,其二为何?”

    起初,张昭与许靖均觉得吴郡安稳,觉得陈舒“耸人听闻”,但听得分析,对陈舒愈发看中。

    正襟危坐,以“弟子礼”坐着。

    见此,陈舒心中一乐,未曾想如此大才子也会表露出如此恭敬之态。

    要知道,文人相轻,在学识上基本处于互不认输的态势,互看不顺眼,正像是许靖和许劭两兄弟。

    而如今,张昭与许靖皆不再怀疑陈舒,虚心求教。

    “吴郡隐患之二,自是吴郡朱氏!”

    吴郡,朱氏?

    听到朱氏的名号,堂中三人均是色变,似乎有点难言之隐,不愿意提及。

    许靖和张昭虽然是北地人,但逃难于此,自然知晓江东六郡的些许格局,其中吴郡四姓最长。

    朱氏,便是吴郡之中一豪强世家。

    古来世家,不可动!

    这是历来统治者,以及军阀之主的共识,一旦触及了世家利益,恐被治下其余世家所忌惮。

    没有任何意外,想要治理吴郡,这四姓是必然绕不开的角色,同时还需要委以重任。可在陈舒眼中,却成了隐患!

    相比于第一个隐患,第二个隐患来的更加猛烈,也更为棘手,张昭和许靖闻言不禁噤了声。

    张昭心中不禁感慨一声。

    “好胆!”

    许靖难免惊叹。

    “此非常人也!”

    对世家动手,而且还是对吴郡之中最顶尖的世家动手,若非胆魄非凡之辈,甚至都不敢动此念头!

    反观陈舒,轻描淡写中便将吴郡朱氏打入“隐患”之中。

    关于吴郡朱氏,刘备也曾与陈舒交谈过,并且得出了一个“拉三打一”的策略,打得就是朱氏。

    在陈舒出吴县之时,便有了主意,若是朱氏“低头”,陈舒也会想方设法让朱氏成为“叛逆”之家。

    可如今,朱氏自己跳出来与刘备作对,那一切可就水到渠成了!

    刘备此前在北地,在徐州,面对世家真是低声下气,便是成了一州之主,也需要礼让世家三分。

    现在有机会覆灭一个世家,刘备心中没来由起了兴奋,但作为君主,刘备还需保持一份态度!

    其面色不悦,问道。

    “军师,此言若是传出,恐吴郡世家不喜,若与孙策勾结......”

    这一点,亦是张昭,许靖等担忧的。

    陈舒清楚刘备此意,笑道。

    “主公且放心,笮融是急病,需先治,但对吴郡朱氏不可用猛药,主公需‘潜移默化’,感化朱氏,使其投效!”

    “若吴郡朱氏,能够与丹阳朱氏划清界限,主公亦能对其放下戒备之心。”

    丹阳朱氏,代表人物自然是朱治,先后追随孙坚,孙策,后又追随孙权,是孙家的核心人物。

    吴郡和丹阳郡乃是近邻,两家朱氏若没有联系,自然是无人相信。

    原本历史上,孙策在拿下吴郡之后,便让朱治当任吴郡太守,也有用朱治来笼络吴郡朱氏之意。

    张昭与许靖,刚刚投效,陈舒自然不会全盘托出,说个五六分,剩下三四分留给他们去猜。

    最后一分,是留有回旋之余地。

    闻言,张昭和许靖这才释然一笑,说道。

    “军师所言不错!若能得到吴郡朱氏辅佐,主公承平吴郡,进而攻取剩余五郡更加轻松也!”

    在提到朱氏之时,张昭和许靖背后可都是冒着冷汗的。

    他们都觉得陈舒太胆大,若是一着不慎,实在难以收场,尤其是今后还需要在江东立足的情况下!

    现在看着陈舒“迷途知返”,舒心不少。

    刘备看了陈舒一眼,得到其“意见”,当即放心,继续问道。

    “那军师,这吴郡第三患是?”

    一为笮融。

    二是朱氏。

    “这第三隐患,则是吴景与孙贲之遗留势力!”

    闻言,三人神色一变。

    “吴景,与孙贲?”

    陈舒点头。

    “主公,诸位,孙策出自吴郡富春,若以其进军路线,实际与故乡背道而驰,可知另有玄机。”

    刘备等闻言,看向江东舆图,目露不解之色。

    “从江东舆图上看,孙策军囤聚于秣陵县、江乘县等,未曾深入丹阳中部,以及南部地区,完全沿长江南岸分布。”

    “此意何为?”

    陈舒问道。

    张昭和许靖对视一眼,尽皆陷入沉思,不一会儿,前者说道。

    “孙策军有水师,或是想以水师之利,两路夹击吴郡?”

    许靖闻言,认可点头。

    “确有其意。”

    陈舒微笑点头,表示认同。

    张昭虽无大略,但智足,一点拨便能清晰。

    “这也是丹徒被占,正礼公被伏击身亡的缘故,若非主公不经丹徒,恐也会遭到孙策军埋伏!”

    当初陈舒下了码头,走的捷径,并不从经过丹徒,反倒是刘繇这个倒霉蛋急匆匆的往丹徒撤退,遭遇伏击。

    闻言,刘备等人神色一滞。

    广陵郡同时接壤淮南(袁术)与丹阳(刘繇),吴景与孙贲的渡江时间又早于孙策,在广陵占据桥头堡,并不奇怪。

    至于这孙贲,是孙策孙权堂兄,早年随孙坚征战,在丹阳一线有自己的势力,后被刘繇驱逐。

    “孙策在江北,有吴景接应,在江南有孙贲接应。”

    “这便可以解释,为何孙策东渡之初,要沿着长江南岸一路向北扫荡,而不是返回老家富春。”

    众人闻言,眼中泛起神采,看着自信谈谈的陈舒,满是敬佩。

    言语之中尽是对当下局势的剖析,虽然未见其果,但张昭和许靖已然深信不疑陈舒的判断。

    “彩!”

    张昭拍手。

    “军师大才!靖佩服!”

    许靖亦是拜服。

    陈舒见此,摇手一笑,说道。

    “月前,主公击退袁术军马后便已经肃清过广陵郡内吴景势力,在这江南之地则有孙贲之残余势力。”

    正在此时,堂外亲兵来报,言太史慈求见!

    刘备闻言,深吸一口气,后坚定眼神,说道。

    “来的正好!快快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