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真妙果

第一百八十七章:夏朝连年不断的灾祸

    徐恒,字福林。

    文德三年出生,一落魄将门之后。

    文德二十七年高中二甲,入官场。

    至文德三十三年,南越叛乱之时,请命自愿调入南征大军之中,做一参军。

    文德三十四年,军大败南越,徐恒献上一险计,欲败敌军,同时愿亲率一支军为前锋。

    主将见计可行,然因其内略险,又见徐恒愿亲率一只军为前锋,遂同意。

    文德三十五年,大军败南越而归朝复命。

    因徐恒在此战役中表现上佳,遂为文德皇帝授四品扬威杂号将军一职。

    此外,文德皇帝另赐下一良驹与徐恒。

    文德三十六年,文德皇帝驾崩。

    由其三子,时年三十七岁的安王继位。

    安王继位,改年号宣景。

    而徐恒在此时,却才算真正展露了头角,特别是在军队上的建树。

    在后来,数次南征,西征,北征之中,屡建功勋。

    终于,在宣景十六年,被宣景黄帝以其有多次征南扫北平西之功历,直接授予安国公爵位,官拜一品安国镇远大将军之职。

    安国宁,镇外邦,故称安国镇远大将军。

    徐恒在用军之道上十分狠辣,而在官场之上却是深谙帝王之心。

    自己是由文官入武官的,所以明白自身身份特殊,除了在战场之上熟识的几个好友以外,便再无其他交集了。

    而在战场之外,哪怕是遇见了那几位熟识的好友,亦是少做交道,也让皇帝安心。

    皇帝对此人亦是十分器重,对此行径更是满意可加。

    宣景二十年,皇帝病重。

    其长子昏庸不堪,民间多有恶名在外。

    而次子、三子,更是在朝堂上下斗得不可开交。

    五子、六子更是早年间就已病故。

    四子也是在一次出游期间,不幸失足落水,后虽救起,却因湿邪之气入体而亡。

    终于,太子被废。

    次子、三子在一次入宫的时候,三子叛乱,被早有准备的二皇子当场射杀。

    后二皇子在出宫之时,被刺客一剑穿心,当场身亡。

    至此。皇帝之位,唯有尚存的七子以及尚且年幼的九子可继承。

    最终,无疑由年仅十六岁的七子继位。

    继位后,改年号昭武。

    昭武皇帝虽年幼,但有满腔报复,手段亦是了得。

    上位不过半月,便将朝廷上下打理了个平稳。

    然这位皇帝终是太过年轻,易心急。

    执政期间多重五官而打压文臣。

    若以小火慢炖的方式,自不会这般生乱。

    导致武将手中的权力与日俱增,而文官手中的权力却是与日减少。

    自然,那些文官会对这位年轻的皇帝生出不满。

    而那些武将也不见得会中心,反倒会因为与日俱增的权力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来。

    而最先出问题的,无疑是被与日打压严重的文官。

    在昭武三年,南方世家裹挟大量地方官员叛乱。

    后被徐恒率军平定,但也因此埋下了个祸根。

    昭武八年,南方再起叛乱,此次是由一位大权在握的地方武将造成的。

    短短三月,叛军便以果挟南方三郡之地,二十余万众,声势不可谓不大,席卷范围不可谓不宽泛。

    这一次声势浩大的叛乱,引得大夏上下哗然不已。

    此次又由徐恒率军平叛。

    昭武九年,徐恒这位安国镇远大将军,不出所望的又一次平叛成功了。

    平虽然是平了,只是这连黏的动兵平叛,对于大夏本身的压力也是不小,毕竟人吃马嚼的。

    其实这些虽然对夏朝有一定的压力,但也不至于太夸张。

    导致压力大的根本原因,实际还是因为那位年轻帝王急功近利的作为,致使下面的人都有那么一点点阴奉阳违的意味。

    所以有一群人上下通气,拖后腿之后,压力这不就上来了嘛。

    毕竟明的人家不敢来,但是暗地里还是敢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南方数郡之地受到创伤,已经算是损了些许元气。

    昭武十年十月,北方有蛮族入夏劫掠。

    此次北方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灾雪,导致草木大片成霜,牛羊无食大量死亡。

    蛮人无法靠着牛羊皮作成的保暖衣物御寒,也无法靠着牛羊肉、牛羊奶为食渡过这个恐怖的冬天。

    所以这次的劫掠十分的声势浩大,足足数十个部族联合,一同举兵三十万来犯。

    并且大多还都是骑兵,天生的马上战族。

    一个月的时间,便席卷了北方数郡之地,兵锋直指永安郡前的金南郡。

    徐恒率五万正军、十万辅军,自永安郡内出。

    经金南郡与燕北郡接壤的金阳关处止军。

    并同时传令于北方诸郡,让各郡率郡军在金阳关处会盟,形合围之势,将北方入境的蛮人为困。

    昭武十年十一月下旬,金南郡会师五十万,与北方蛮族三十万大军隔河相望。

    北方大军本就无多少辎重,都是一边劫掠一边前进的。

    又有另外五十万大军从四面包夹而来,受到此等震慑,而派出去劫掠以补充辎重的小部军队也被迅速抹除。

    在对峙了一个月之后,北方蛮族便于次年春一月退去了。

    不退就得被百万大军给围殴了,人家脑子可能不太好使,但这点还是能看出来要跑路的。

    后经统计,燕北郡这一次不说各类资源财务的损失,光光人口就损失了接近一百五十万。

    这次的事件,对于夏朝而言,堪称元气大伤,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根本缓不过来。

    然而天公不作美,老天不想给这面子。

    一场大雪,生生从昭武十年十一月下到了,昭武十一年三月方止。

    在这场大雪中,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不晓得有凡几的百姓流离失所。

    哪怕是三月雪过了,但是农忙时节却过了,地也不好种了。

    紧接着大雪过后,就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

    这场大旱从三月一直到了昭武十一年十月方才退去。

    百姓本就尚未从大雪的灾殃里面缓过来,又经这一场大旱,那更是雪上加霜,难活得紧啊。

    特别是死掉的尸体没有处理,在这个大旱里面,自然就变成了滋生疫病的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