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大唐

第31章 哲理是什么

    “怎么说也是一个人,由着他扔在敛房也不是个事,这时节,时间久了,尸体腐烂发臭不说,还容易产生瘟病。若是衙门方面允诺,就拿这些钱把师翔安葬了吧。”

    钱尔力心头长叹一声,由衷的拱了拱手,“三郎仁义,钱某定当照办。武家两位公子对师翔并不在意,若是三郎不需要再验查尸体的话,尸体就可以处理掉了。”

    “那一切麻烦钱捕头了!”

    .......

    离开刺史府,下一个要去的地方便是黄杏林。

    一路上,李令月一直默默地观察着郝健,眼前这个男人与自己曾经见过的大不相同。

    “三郎,你为什么要替师翔收尸?”

    “没有为什么,看着可悲,心中同情,自己又有些钱财,做这些事儿举手之劳罢了。就像是走在街头碰到了乞丐,偶尔心生怜悯,也会给一些铜钱。人生,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大多时候都是随心罢了。”

    “随心?三郎的话,总是透着些深意!”

    莫名的,李令月在郝健身上感受到一种洒脱,那种随心而动,不受束缚的心态,真的很让人羡慕。

    .......

    黄杏林白石坡,并不难找。由于这里刚刚死过人,附近的人都躲着走,甚至连来黄杏林避暑的人都少了许多。

    师翔的尸体是在白石坡发现的,不过下了一场暴雨,血水痕迹被冲走七七八八。站在白石坡,向高处望去,一条小路直通黄杏林深处,百亩黄杏绵延无尽,枝叶茂密,有风从远处吹来,似乎林中藏着什么秘密。

    白石坡无遮无挡,那一夜天降暴雨,师翔来这里做什么?

    郝健凝眉思索着,忽然,脑海中闪过郝象义曾经说过的一番话。

    “听人说黄杏林那边有上好的木料,便去寻木料,哪曾想刚寻了一会儿,便下起了雨,小弟就急匆匆的回来了。”

    这句话,提醒了郝健。

    黄杏林离着安州有些距离,附近并无村镇,离着最近的便是清心小街了。大半夜的,师翔来黄杏林做什么?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当时下起了雨,师翔想来黄杏林找地方躲雨。

    可是,白石坡显然不是能避雨的地方。

    “幽幽姐,我记得黄杏林深处有一座小屋的。”

    思幽点头道:“是有一座小屋,以前曾有一个老人看护着黄杏林,他一直住在那里。只是,那老人几年前就过世了,也不知道那间屋子还在不在。”

    郝健已经有好多年没来过黄杏林了,倒是思幽,经常与媚兰来此处玩耍。思幽走在最前方,三人朝着黄杏林深处走去。拐进小路,最后有一片草丛遮挡,小路也到了尽头。思幽伸手将一人高的蒿草推到旁边,往里边走了走,视野内又多了一条小路,小路另一端连着一座小屋。

    小屋用不知名的木头堆砌而成,外边长满了青草,若不细看,甚至看不出这是一间房子。

    来到小屋前,伸手推门,并没有想象中发霉的味道,阳光透过缝隙,照着屋内一切。矮桌、凉席、被褥,虽然简简单单,却是干净的很。

    郝健顿时大皱眉头,这里有人居住。看墙上青草以及房间干燥程度,那人应该最近才住进来的。

    小屋角落里,一群蚂蚁在地面上聚集,在那里有着一片殷红的血迹。血迹鲜艳,显然是最近才留下的。

    “师翔是在这里被杀的?”

    李令月蹲下身,有些错愕的看着郝健。

    郝健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李令月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只是有些奇怪,小屋如此隐蔽,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安州人都不太清楚,师翔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令月托着下巴,想了想说道:“无意间发现的?”

    “当时下着雨,视野模糊,心急火燎的,只会沿着路走,断不会走到这里吧?难道师翔跟凶手认识?”

    郝健苦笑着挠了挠头,现在无凭无据,全靠猜测,根本不靠谱。或许找到凶手,一切就都明白了。

    住在小屋中的人不会是师翔,那么定然是凶手。这样,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凶手为什么要住在这间小屋里?

    恰在此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清晰入耳。伴着钟声,似有梵音蔓延开来。

    钟声?

    郝健和李令月几乎同时看向对方,然后不约而同的跑出屋外。沿着钟声传来的方向,一路走去,不多时来到一处高坡悬崖处。自此望下去,成片的黄杏林如汪洋大海,而在东边山林尽头,青烟袅袅,梵音渺渺。

    “叶海滔滔钟声响,纵使千年亦称王!钟声,难道指的是这里?三郎,那里是什么地方?”

    李令月美目泛着神采,玉手指着青烟升腾的地方。

    “那里是白兆寺,怎么把白兆寺忘了呢?叶海滔滔,远处钟声传来,白兆寺......等等.....难道住在小屋的人是?”

    郝健与李令月再次对视一番,二人几乎不约而同的脱口而出,“明则行!”

    思幽随后赶来,却是一脸疑惑,“谁是明则行?”

    .......

    白兆寺始建于前隋大业年间,传闻先帝李世民当年征讨四方时,曾经深处绝境,便到白兆寺上香祈福。随后,一战转败为胜。后李世民觉得白兆寺相当灵验,附近百姓也是众口相传,渐渐地白兆寺成了安州附近最有名的寺庙,多年来一直是香火鼎盛。

    传闻是真是假不知道,但白兆寺香火鼎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午时三刻,日头正烈,寺庙香客却是络绎不绝。

    在安州待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来白兆寺。郝健对佛陀之事并无兴趣,也不信神佛,自然懒得捐香火钱,倒是李令月和思幽一脸虔诚地拜香求佛。

    看李令月跪坐在软垫上,一脸虔诚的祈祷,郝健觉得甚是怪异,忍不住小声嘀咕道:“明明入了道门,却又虔诚无比的拜佛,也不知道道尊会不会发火。”

    李令月虽然闭目祈祷,耳力却是灵敏的很,她睁开美目,冷冷的剜了一眼。

    “心诚则灵!”

    “额,是,你说得对,佛即是道,道即是佛,自古佛道是一家!”

    “佛道本就不分家,同是出家脱俗,追求极乐无为,殊途同归!佛道一家,也算你说得有理!”

    郝健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撇了撇嘴,“这都聊得下去?还聊得这般有哲理?”

    李令月美目一翻,歪了歪头,“哲理是什么?”

    “哲理.....哲理就是不是歪理的真理!”

    李令月俏脸微怒,当即转过头,不再搭理郝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