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七十四章 按揭贷款

    “哎,听说报社新盖的这批房子马上要分了。你们还准备要吗?”

    “要,这可是报社给的福利呀。”

    “最大的两百多平方呢。”

    “好多人都在犹豫,都去问丁雨润,丁雨润跟大家说,一定要买,只要是咱报社分的房子,借钱也要买。”

    “为啥呀?”

    “丁雨润说,他跑房地产跑了这么多年,了解的信息太多了,以后,房价肯定只会越来越高,他号召大家一定要买,若干年后肯定会有大收益。”

    “哪还有钱呀,上次买房的钱还是到处借的呢。”

    “贷款嘛。”

    “贷款你以为轻松啊,每月可是要还的。”

    “那你不能这样算,也许过了几年以后,钱还贬值了呢,但是房子涨价了,算算还是买房子划得来。”

    “那丁雨润自己打算买了没有?”

    “买买买,人家早就表示过了,报社盖的房子,质量好,性价比高,比在外面买房子放心多了。”

    西城日报社实现全电子化网络办公以后,采编部门的所有科室都集中在了由印刷车间三楼改建而成的电脑大厅里办公。

    大厅里不允许摆放工作之外的个人用品,所以,紧挨着大厅出入口,专门设置了大厅管理值班室、员工饮水休息室、衣帽鞋柜间等。

    张智和苟夏青在海东的那家西餐厅见面的那天下午,在西城,朱墨和几个编辑记者正端着各自的水杯,坐在休息室里的沙发上喝水闲聊。

    记者石俊涛从外面进来,到放着杯子的桌子上捧起他的那个大的惊人的搪瓷杯到饮水机前打水,听见朱墨他们正在聊贷款买房,就一边弯腰打水,一边又说起了那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见了面,讨论买房好还是租房好的段子。

    听石俊涛扯出这个话题,朱墨他们几个人又接着说起来。

    “要我说,咱们中国人完全都是被这个美国老太太给忽悠了。看看咱们周围,多少人都是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急着买房子,而且要买大房子,不管需要还是不需要。”

    “中国人现在买房,都开始倾向于按揭贷款,但是,在贷款的人里边,恐怕有三分之一的人,要把每月收入的一半用来还款。好像有一个标准,说是如果用月收入的一半去支付买房贷款,那就相当于越过了收入和支出的警戒线,就是房奴了。”

    “还有资料上说,中国现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有自己的住房,但是在美国,自己有房子的人才占百分之六十多,德国好像还不到一半。这样一比,咱们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富豪。”

    “是啊,前几天我也看到新华社的一篇电稿,电稿里说,人家美国那么富,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刚才石俊涛说的段子里的那个老太太一样去贷款买房,人家的住房面积其实也都不大。”

    女编辑王钊大着嗓门接着她自己的话又说:“那电稿里说,在韩国的城市里,有一半的房子,面积都是小于六十平方的,日本的普通人家,住房面积也大都是这样的。你们不知道,简直让人都不敢相信,那电稿里还举了个例子,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竟然是自己租房子住,为了省租金,就只租了一个两室的公寓,他还有个女儿,女儿如果回来了,就得在房间里临时再加一张床,然后一间房要睡三个人。”

    “是啊,咱们肯定要比德国人、日本人穷吧,可是你看看,咱们的房子,八九十平方米现在都算是小户型的。现在,几乎家家都是,也不管需要不需要,没有钱,节衣缩食借钱也要买房子,要是不买,看人家买了,就开始担心将来挣不到房子升值的钱,想想,简直是不可思议。”

    朱墨可是从来没想着去买房子升值,她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她也没这个心思。而且,这两天她又正为买报社的那套房子心烦呢。

    房子是贷款买的,办手续的时候,就已经出了一次麻烦,就是因为那次麻烦,朱墨把电话打给在海东出差的张智,两人还因为电话里出现的那个孩子的声音,夹枪带棒地较量了一番。贷款买房事真多,这次,报社财务科又通知她,抓紧时间到银行去一下,可能贷款还款又出现了问题。

    朱墨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她的工资卡余额不足,贷款月供已经两个月没法自动扣除,如果继续申请这项业务,必须先要缴纳还款滞纳金,而且工资卡上必须有充足的余额,否则,以后就只能自己每月到银行柜台办理现金还款业务。

    当初购买这套房时,朱墨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钱不够。房子总价将近二十万元,那时朱墨的手里也就六七万块钱。

    而张智当时却积极性很高,他鼓动朱墨说:“钱不够贷款买。你要知道,你这一套房子的钱,在海东也就买个卫生间差不多。”

    “那贷款交了首付,我可就一分钱也没有了。买了还要装修呢。”朱墨说。

    “我给你添点儿。”张智难得豪爽。

    那时,张智刚刚因为西城市的高层次人才住房分配的时候,因为曙光院自己额外出台的政策,把张智他们几个年轻一点有条件居住的人都给排除在外了,他心里正憋着一肚子气,正好就赶上了西城日报分这批房子。

    张智想买这套房子,他当时还有自己另外的打算。他想把他的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到时就让父母住这套新房子。他始终不忘提醒自己,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跟着儿子生活,天经地义。可是,紧接着,他开始有了考博的念头,房子分到手后,他却什么也顾不上了。

    就这样,朱墨跟着单位里的不少人一起,办理了公积金贷款手续,一共贷款十三万元,贷款期限是十五年,每月还款一千多元,还款方式是银行从朱墨的工资卡上每月扣除。

    这次,就在财务科通知朱墨的前两个月,朱墨其实已经发现自己的工资发放出现了问题,因为有一个月,她拿到手里的工资单,实际发放金额竟然显示的是负数。朱墨到财务科去问,财务科的答复是,她的工资全部扣完也不够当月的贷款还款,所以,财务科就相当于预付了朱墨下个月的工资。

    工资条竟然是个负数。为了买这套房,朱墨感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所以,朱墨这时几乎是气愤地说:“那个大讲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和租房段子的人,肯定就是个干房地产的,就是为了煽动所有的人都去买房子,编出了这种故事来推波助澜。”

    石俊涛接着朱墨的话说:“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说到底还是个段子。现在,多数人手里确实有钱也是事实,再加上许多老房子条件又不好,你看咱报社的那些破平房,不也是刚拆没几年嘛。”

    “对对对,中国人传统观念还是先安居再乐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没有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的故事,肯定也会有人编出别的故事,反正,就是要想办法让你相信贷款买房的正确性。”

    “所以,我觉得,编这个故事的人有责任,传播这个故事的人也有责任。哈哈哈,都是良心大大地坏。”

    “现在越来越开放,国外发生了什么事很快就会传到国内,但就是国外贷款买房的事在中国普及的最快。有些人就是相信什么都是国外的好,能模仿的很快就模仿得像模像样的。其实,有多少人能有机会到国外去看看。就是那些能够出国的人,也未必能看到人家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朱墨说:“说到底,有钱怎么都行,没钱怎么都不行。唉——”

    朱墨现在几乎天天唉声叹气。

    那天到银行问清情况后,她把自己还剩下的一点存款缴了滞纳金,又把欠缴的两个月贷款还上后,真的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办理贷款的时候,本来朱墨和张智两个人已经说好,每月两人各自拿出五百元用于每月的还款,张智到海东读博士前,朱墨每月会张嘴向张智要这五百元,可是张智到了海东以后,朱墨想着海东生活成本高,就不再提张智那五百元,而张智自己也从不主动说这个事,所以,每月还贷款,现在就成了朱墨一个人的事。

    朱墨每个月的工资两千元左右,又要还贷款,又要负担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费,还有孩子的各种学习费用,时不时地,她还要给张智买件衣服寄到海东,这样一来,每个月真是把朱墨难的龇牙咧嘴的。

    从那以后,朱墨就时常想着,要是没有买这套房子就好了。

    可是,房子已经买了,款也贷了,再想也没用了。于是,她就又开导自己,就自己给自己打气:咬牙坚持坚持,不就是三年时间嘛,三年后张智博士毕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样一想,朱墨对未来的生活就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