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兄弟之谊

    张智那天从西城离开后,没有回海东,而是去了北京。

    两天前,甄福喜给他打电话,问他这几天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话,北京正在举办印度制造展览会与印度科技展,希望张智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来看看。

    打电话的时候,甄福喜说他人现在就在北京。

    “来吧兄弟,吃住行全包。”

    “老兄怎么对印度这么感兴趣。行,如果去,我上车前给你打电话。”

    这几年,张智去过不少国家,亚洲国家他去过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但对印度的了解非常有限。他知道甄福喜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有印度的一家机构参与。

    在上个月举办的中国upc工业展览会创新与人才论坛上,已经有专家在发言中提出,中国的upc产业应加强与印度相关产业的合作。

    提出这一观点的专家介绍,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这不仅改变着亚洲的经济发展,也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两年后,中印两国贸易额将达到2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这个专家还介绍,印度的工业生产力和竞争力近年来大大提高,印度已经成为亚洲除日本外最大的高技术产品聚集地。

    长期以来,在世界upc产业发展版图上,印度这个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中国upc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智还是在这次论坛上首次听到有专家关注印度,当时他并没有对这一观点产生太深的印象。

    现在,甄福喜也向他提及印度,他觉得,自己这个产业协会秘书长,不能不多了解一些这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情况。

    正好,西城这边的事暂告一段落,他向导师请假的时间也还有几天,所以,接到甄福喜的电话后,他就考虑从西城直接到北京去一趟。

    张智和甄福喜在北京会合后,他几乎是在走进展厅的第一时间,就改变了自己对印度工业产业发展的固有印象。

    印度在北京举办的这个展会,规模和规格都出乎张智的预料。

    他和甄福喜在展会上整整泡了一天。

    “说实话,之前只知道,印度的软件公司很厉害。”张智说。

    “不过,信息技术产业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投资,它所需的只是人才、计算机,还有信息高速公路,在资本投入上并没有太高要求。”张智又说。

    “可是有一条他们做的比较好,政府给予信息产业相对较大的发展自由度,而不是进行过多干预,同时,政府还给予零税收这样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使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咄咄逼人,而且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甄福喜显然了解的多一些,话里也很推崇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模式。

    “你看,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两百多家都是请的印度企业开发软件。比如在微软遍布全世界的两万名员工中,大约有10%都在印度。”

    “其实,印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人才。而且,英国对印度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印度人口中相当一部分都可以说很流利的英语,这倒是对一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甄福喜接着说。

    两人边参观展览,边聊着有关印度这个国家的话题。

    展览会不仅集中展出了印度的软件开发、纺织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名牌产品,而且展示了印度日益强大的出口能力,以及同中国进行商务合作的新空间。

    在不同的展区,张智都能感受到印度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自信,尤其在高品质的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方面,印度的发展目标剑指全球中高端市场。

    这让张智这个中国upc工业协会的秘书长感到警醒。

    他发现自己近两年对全球行业发展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少了,而且关注的目光一直局限在荷兰、巴西等欧洲和南美的一些upc产业传统生产国,这严重影响了他对upc产业发展的形势判断。

    他不得不承认,很长时间以来,自己每天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中国在制造业上有优势,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的软件服务业遥遥领先,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这两个称谓本身,就体现出了两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合作潜能。”甄福喜又说。

    “但现在看,印度不只有软件。展会上的这些产品,说明中国和印度在制造业方面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张智感慨道。

    “是啊,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印度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而且,有一点不能不承认,中国在低端产品的生产上能力极强,而印度则更看中高端市场,比如印度生产的这些高品质的纺织品、皮革制品。”甄福喜说。

    张智意识到,他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背景部分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协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对企业的引导也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

    “怎么样,张智,受启发吧。”两人回到展馆门口,甄福喜说道。

    “没想到老兄你是独辟蹊径啊。”

    “其实,开始我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块,是我的一个研究生看到了一份文献,结果还找到了一项横向课题。”

    “你上次说的另外一个项目进行的怎么样了?”张智问。

    “我正想说说这个事。那个项目小试已经结束了,我准备和学生合发一篇论文,你如果需要,发的时候也算上一个?”

    “那就给我也属个名吧,我这儿好长时间没出文章了,手上现在也就只有开题这个小论文。”张智感激地说。

    “咱哥俩还有什么客气的。不过那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小试,我考虑着,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我有个想法你看看怎么运作?”

    张智等着甄福喜往下说。

    “我们学校的成果考核标准越来越高,这几年,我还没有一个项目进行过省级以上的鉴定,我想着眼下这个项目,你看能不能就针对小试结果,你们协会组织个成果鉴定会,你这儿应该比较容易操作一些,所有费用我这里出。”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以往都是针对项目完成中试才进行鉴定,有的还要求达到工业化。”

    “其实,这个项目在现在小试的结果上进行放大,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时间上有点来不及,我是想年底前能够拿到一个像样的鉴定结果,这样,下一年度博导资格考核的时候可以跟上用。”甄福喜的话里流露出急迫的心情。

    “说到鉴定,有一件事你不知道,上个月海东展会论坛上的那次鉴定会,鉴定结果到现在都没有确定下来。”张智说。

    “怎么回事?”

    张智就把上次进行成果鉴定的情况,从头到尾仔细说给甄福喜听。

    “你是不在现场,那个女市长真是个人物,当时王院士也在场,她在会上讲完那番话后,王院士当场没说什么,但是论坛结束后,协会准备出论文集的时候,王院士说,对论文涉及的成果鉴定,再好好把把关,结果,那次的论文集到现在还没定稿呢。”

    “要是现在专门针对你这个项目组织一次鉴定会,王院士那儿恐怕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想顺利通过,会有一定难度。”张智补充说。

    “这倒是,这个专业圈里的人,大家都熟悉,王院士的意见很有权威。”甄福喜有点失望。

    “等到中试完结,我给你组织个鉴定会。咱这项目可是实打实的,到时候名正言顺请王院士参加。”张智不想让甄福喜失望。

    这些年来,甄福喜和张智两人是真心实意地在事业上互相帮衬着,不管是谁遇到事情,两人之间能帮就一定会帮,不能帮,也一定实话实说。

    甄福喜这次是专程来北京出差的,而张智是临时被甄福喜约过来的。甄福喜知道张智在忙着开题报告的事,来看看这个展会,应该是会有帮助的。

    “前几天,中印刚刚签署了一个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于今年十一月前制定出一个路线图,以确定如何把之前的部长级合作提升为政府级合作。我觉得,国内upc产业这一块,今后应该有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甄福喜提醒张智。

    “我下来注意关注一下,尤其是他们的皮革业。”张智回答。

    两人为了节省时间,在参观展览的时候,中午就在展会上买盒饭凑合了一顿。

    晚上,甄福喜非要请张智好好吃顿饭。

    “老兄别客气了。”张智推让。

    “在北京请兄弟吃顿饭,老兄还是请得起的。”

    张智清楚,甄福喜这个博士生导师,手里掌握着可观的科研经费。

    两人喝了酒,吃了饭。

    喝酒的时候,张智因为心里有太多的事,显然比平日喝得多了些。酒一喝多,他就特别想说话,想跟自己的这个又是老乡又是大学同学的老兄,说说自己这一年来遇到的许多事情。

    不过,酒虽然喝得多了一些,但并没有过量,他还没有失去对思维和言语的控制能力。他心里很清楚,有些话,再想找人倾诉,也得暂时忍住。

    这一夜,张智就住在了甄福喜在酒店的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