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感伤一瞬

    一天上午,张智正在实验室里忙着做实验。

    那个高中同学韩军来电话:“智子,在海东吧,在学校吧,我现在过去?”

    “是你呀韩军。你看下午行不行,我手上有个实验,离不开人。”

    “那行,下午我过去的时候,到了再给你打电话。”

    下午五点多,韩军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说他已经到了学校附近。

    一天的实验做下来,张智有点疲劳,午饭,他只是让师弟帮他在食堂里带了个包子回来凑合吃了两口,这会儿他想趁请韩军的机会,让自己也好好吃顿饭,就在电话里让韩军到学校南门那边。

    张智从实验大楼东门出来,走到南门的那条大路上时,一眼就看见韩军正和一个小伙子站在大门外朝这边张望。

    “哎呀,智子,你这博士读的真辛苦,真辛苦,做实验中午吃饭都没有时间。”等张智走近,韩军迎上来寒暄道。

    “经常都是这样,习惯了。今天咋有空过来了,没上班?这是——”张智握着韩军的手,看着他身边的小伙子说。

    “叫张叔叔。”

    那小伙子腼腆地叫了一声。

    “这是我哥家孩子韩健。咋样,智子,找个地方坐坐吧,咱哥俩多少年没在一起好好说说话了。这儿你熟,你领个地方。”

    “你们咋过来的?这边离地铁站有点远。”

    “我开车。”

    “都开上车了?”

    “公司的。”韩军说着,用手指指大门对面东南角上,那边停着几辆小车。

    两人边说着,张智边带着他们在南门外的那条街上找了一家差不多的饭店走了进去。

    坐定,韩军一副做东的架势,抢先叫服务员过来张罗着点了几个硬菜,然后拍着韩健的后背再次介绍:“这是我侄子韩健,就在海东上大学,马上就毕业了,这不,参加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的是海东海关,成绩出来进面试了。”

    “那不错嘛,学的什么专业?”张智问。

    “中文。”韩健答。

    “你知道不知道,智子,今年公务员考试竞争太激烈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五个岗位,有将近四千人竞争,是不是韩健?”韩军一边对张智说着,一边把头扭向自己的侄子进行确认。

    “这还不是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国家****有一个职位,计划招录两人,最后通过报考审核的有八千多人,考录比差不多是一比四千二。”韩健说。

    “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应届硕士生也报考了,好像没有进入面试。前一段听他说,因为报考的人太多,报名的时候,国家公务员报名网站系统还瘫痪过。”

    韩健回答:“有这回事,是报名的第三天下午到夜里,因为系统无法运行,只好暂停各种操作,进行系统维护。”

    “报考人数太多了,就算是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进了面试,淘汰照样残酷的很。他报的这个岗位,进入面试是十五个人,最后只要三个。我今天带他过来,就是想让你这个博士叔叔,给他讲讲面试方面的事情。”

    “这我可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张智赶紧说。

    “智子,你别谦虚了。韩健,你这张叔叔又是博士,又是总工程师,还是秘书长,啥都见过,让叔叔好好跟你讲讲。”

    服务员上来两个凉菜和一瓶白酒,韩军把酒往每个人的杯子里都倒上。

    “来,智子,干一杯。这么多年咱哥俩没见了,今天好好喝喝。”韩军端起杯子。

    张智被韩军刚才的话架得有点下不来,便不好完全推辞,就也端起杯子和韩军碰完,然后看着韩健随便问道:“为啥想考公务员?”

    “社会上现在不是都在说,公务员已经不是铁饭碗了,而是金饭碗。大家都知道‘工资基本不动、抽烟喝酒靠送’的段子。这次,我们同学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报考了。”

    “那你面试的时候,一旦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一定得从正面去认识。”张智微微笑着说。

    他看着韩健,回想着当年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种即将踏入社会前的那种青涩。

    “其实,面试的很多问题除了专业知识上的准备,一定要对社会近期的热点话题多了解一些,然后要有自己正确的见解。”

    “你比如,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挤向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除了官本位思想的这种牵引,社会上其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就是考公务员热的另一面,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环境不理想,导致创业激情降温。”

    “韩健,你好好听听,注意往心里记啊。”韩军叮嘱侄子。

    张智被韩军煞有介事的样子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社会,人们的成功标准,个人的职业取向,都会是多元化的,这个时候,官本位的思想也就随之被淡化。一二十年前,就是我和你叔叔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想着去当公务员,不少官员甚至还都停薪留职去下海。但是,这几年,情况就不同了。”

    “从实现自身价值而言,当大学毕业生发现除了走仕途,其他领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很小,那当然只能涌向公务员的考场了。”

    “来,韩健,你也敬张叔叔一个。”韩军招呼韩健说。

    三人便一同碰杯。

    “我说的这些,都是你在面试中应该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的问题。按我的想法,公务员面试,应该还是主要考察你对报考岗位的适应性,还有团队精神呀、协作能力呀这些方面。”

    “我明白,张叔叔。”

    “韩军,你咋样。现在房地产行业可是挣钱的很。”张智把话题转向韩军。

    “差不多吧。”韩军还是在地铁站他们偶然碰面时那副满意的神情。

    “房地产行业可是暴利。海东现在房价这么高,我们这些老百姓都想知道你们这些房地产公司到底挣得都是哪些钱。”

    “那要看成本了。商品房的成本,包括开发商得到土地的价格,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还有各种税费,等等吧。在海东,这些成本肯定比其他城市高得多,房价自然水涨船高。要说,凡是与政府有关的成本价格,都应该向社会公开。比如,经济适用房的所有成本就应该全部公开,但公开这些信息是政府的义务,而不是开发商的义务。”

    “哦,原来是这样。”

    “所以,现在房地产公司是代人受过。老百姓不清楚这是谁应该做的事,就认为开发商应该有个说法,开发商肯定不买这个账。”

    “韩军,你这一说,倒是让人同情开发商了。”

    “不说同情吧,只能说,干啥了解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本性。房产商如此,各行各业的商人都是如此。只要不违法,房产商有权采取各种手段谋求利润。如果房产商违法了,大家可以举报他,政府应该查办他,但如果仅仅因为房产商赚钱太多就受到指责,肯定是没有道理的。”

    “不是还有人说,本来我们就买不起,你们还把房子建的那么高档干什么。要知道,那主要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如果建高档房子更赚钱,开发商当然会多建,这就好比奔驰宝马汽车公司从来不生产低档轿车,是一样的道理。”

    “哎呀,韩军,你现在可真是业内人士了。”张智真心佩服地说。

    “这个圈里待时间长了,就都明白了。不知道你听过没有,还有更有意思的说法,说你们这些开发商建的那些高档住宅,还都用高高的围墙圈起来,这简直是与人民大众为敌。”

    “他们不懂,围墙是别墅这些高档住宅的基本特征,古今中外,高档住宅不都是深宅大院吗,怎么能上升到与人民为敌。行,就算说得对,那也不是房产商与人民为敌,房产商只是提供一种住宅产品,是否与人民为敌,应该是那些高档住宅业主们的问题,对不对。”

    韩军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这个韩军呀,不仅是业内人士,而且是业内资深人士了。”张智也忍不住地笑着说。

    韩军又说:“没有哪个商人愿意与人民为敌,他们还想赚人民的钱哩。”

    “所以,你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好,但你看看你叔叔每天可挣得都是大钱。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社会,人们的成功标准,个人的职业取向,都会是多元化的。这样一想,你面试的时候就没有压力了。”张智对韩健说道。

    “其实,要我说,真要是公务员面试不顺利的话,你一个学中文的,先去考个教师,然后,花几年时间再把学历提升一下,今后发展的空间就大了。”张智又说。

    “我不太想当老师,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私下里就说,她决不让她的儿子再当老师。当然,当大学老师肯定可以了,当中小学老师我们好多同学都不感兴趣。”

    “那为什么?”张智觉得自己的母亲干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好像从来没有厌烦过。

    “也不是不好,当中小学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要有一种要把他们教育成才的冲动才行。”

    “哈哈哈哈,这孩子。”韩军笑着拍拍侄子的后背。

    “孩子说的也是实情。那你可要好好规划规划你的人生了,万一这次面试没有成功,下一步怎么走,可要早做打算。”张智说。

    韩军接着说:“现在的老师太看重钱,不过,这些年,整个社会都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

    “你就说我那孩子现在上的这个学校,以前老师给学生补课那是分内的事,但现在不一样啦,很多老师给学生补课都是收费的,课余时间收费给学生办补习班太普遍了。有的老师干脆到学生家里给学生当家教,不都是为了多挣钱吗。”

    听韩军说到这儿,张智忽然联想到自己。自己也有孩子,自己的孩子也在上中学,可韩军滔滔不绝地说的这些情况,自己竟然一点也不了解。

    他不清楚韩军说的这些情况,在西城是不是也存在。

    他想,韩军了解这些情况,说明韩军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可自己的女儿一诺现在的学习情况,他是一点也不了解呀。

    想到这里,张智的心里不免涌起一阵酸楚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