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迹被窥

    和许律师忙完起诉的准备工作,张智暂时松了一口气。

    他想趁着自己人在西城,请姜美丽和她老公吃顿饭,以示感谢。

    吃饭的时间,他和姜美丽商量,选在了自己回海东的前一天,也就是五月六号。

    五月三号那天,甄福喜突然给张智打电话,说他带着老婆孩子从南京回了银城。

    “张智,你现在在哪儿。”

    “我在西城呢,老兄。”

    “这样吧,你如果不着急回海东,我带你嫂子去西城玩两天,顺便去见见你。还有,过完节你回海东,咱俩一块走。”

    “你要去海东?行啊,那你过来吧。”

    甄福喜给张智打完电话,第二天就到了西城,但他并没有马上联系张智,他不想再麻烦张智接待他们一家。

    到了五号的晚上,他才又给张智打了电话。

    “那明天中午一起吃个饭吧,你正好可以再见一个熟人。”张智便把请姜美丽两口子吃饭的事告诉了甄福喜。

    第二天中午,张智先到了西城酒家二楼的一个单间等在那里。

    快十二点的样子,姜美丽带着她老公、孩子还有她姐姐的女儿先到了。

    几分钟后,甄福喜打电话说已经到了楼下,张智赶紧迎下楼去。

    “大家不用再介绍了吧。”张智领着甄福喜一家回到房间,笑着说。

    “哟,甄教授你好。”

    姜美丽很快认出了甄福喜,便像老朋友似的,和甄福喜握手寒暄。

    “你好你好,今天我可得借花献佛,好好谢谢姜工程师。”

    甄福喜接着主动提起几年前姜美丽帮自己发论文的事。

    大家说着,张智招呼着每个人围着桌子坐下。

    “哎,张智,朱墨和孩子呢?”姜美丽问。

    甄福喜也用眼光询问。

    “她们回孩子姥姥家了,人家家里今天也聚会呢。”

    张智早就想好了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说完,他向旁边站着的服务员交待,热菜可以慢慢上了。

    因为相互间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大家都显得不陌生,加上姜美丽又是一个性格开朗、风风火火的人,餐桌上的气氛就很是热闹。

    甄福喜的妻子坐在那里话不多,她是甄福喜的第二任妻子,所以,他们的儿子才刚刚上小学。

    姜美丽的女儿比一诺大两岁,已经上高中。

    一起来的姜美丽的外甥女小微,正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上大三。

    三个大小孩子也是见面熟,不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地凑在了一起。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从黄金周说到了旅游,从旅游说到了跟在座的人有关系的南京、海东还有武汉,又说到了这几个地方正好都是国内高校数量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

    “来来来,小微,你这两个叔叔,又是教授又是博士,可以给你参谋参谋,看到底该怎么选择。”姜美丽招呼小微。

    姜美丽说,她这个外甥女已经基本确定被保研本校,可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不打算要这个保研指标。

    “为什么要放弃呢?”甄福喜问。

    “我现在这个专业,我们学校还没有硕士授予权,我可能被保送到另外一个专业,可是我不喜欢那个专业。”小微说。

    “你看看,多难得的保研机会,还清高地不要,等你自己考,啥也考不上你就傻眼了。”姜美丽急急地说。

    “我同专业的一位师兄,也是被保送到别的专业读研,学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就想申请转专业,最后也没转成,他现在特别后悔,每天硬着头皮学,还要去补很多本科阶段没有学过的课程。我可不想像他那样。”小微说。

    “那你可要慎重考虑,能被保研,多少人求之不得呀。”张智说。

    “我给你说说我们学校今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吧。比如,理工科类的材料专业,十二个人报考本校,考上九个,考取比例为75%;有三十个人报考外校,考上十个,考取比例为33%。再比如,文科类的新闻专业,二十三个报考本校,三个没考上,考取比例为87%;十六个报考外校,考上三个,考取比例不到20%。”甄福喜说。

    “这个情况我也了解一些。我想放弃保研,确实很多同学都觉得可惜,因为放弃的专业在我们学校是重点专业,如果想继续深造,这个专业可以一直读到博士,再做博士后的研究。而且,出国的机会也很多。”

    “这多理想啊。”张智又说。

    “可是,我真的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

    小微接着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就一直对经济方面的专业很感兴趣,这两年我也一直在选修一些相关的课程,我要自己去考,考一个真正喜欢的专业,其次,我想换个学校,也换个城市。”

    “实际上,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再到留校,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人,在高校师资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很多人都是这样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的,这样的路走下来,几乎没有任何风险,那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呢。你们不知道,现在多少人都在往这条路上努力呢。”张智对小微说。

    不知为什么,张智话音未落,姜美丽的心不由得一怔。

    她突然觉得,张智的这番话,可能让她窥视到了张智的一个秘密:

    张智找自己急着补办结婚证,是不是他准备博士毕业后,要给自己和老婆孩子办理留在海东的手续呀。

    可是,瞬间,她又否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

    因为她转而又一想,不对呀,张智补办结婚证可是有意瞒着朱墨的,否则,补办结婚证的事也没有什么难办的。而且,今天吃饭,也不见朱墨和孩子一起来。

    姜美丽有点想不明白了。

    “是啊,虽然近几年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从校外引进一些师资,但一半以上还都是从本校留下来的。”甄福喜接着说。

    姜美丽这时又注意到,甄福喜说这话的时候,张智眼神里透出的那种沉思状,似乎又在印证着她刚才突然生出的那种猜测。

    “我们学校的那些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都是导师确定的,实际上,他们很多人对导师定的题目兴趣并不大,但从读研开始,导师就确定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可是,导师有导师的想法,我们有我们的想法。”小微又说。

    甄福喜和张智不露声色地对望了一下,那意思是,这样看问题,到底还是年轻啊。

    “还有,我们旁边的那个师范大学,他们有一个学院的十二个讲师,其中十一个都在本校学习过,而且有五个讲师是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读下来的,就在这一个学校里。真是不可思议。”小微继续说。

    “也是。你像我们学校,五六十年代的本校本科毕业生,现在都是名家泰斗,七十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留校也都熬成了知名博导,我们那一届前后的毕业生,留在学校里的,现在是权术和学术挥洒自如,再往后,九十年代的毕业生通过读研继续留校,现在也已经成了中坚力量。要我说,这种优势的基因就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近亲繁殖,绝对不会一加一大于二,繁殖的结果,只能变成怪物。”

    不知不觉间,姜美丽用自己就读的大学,验证了外甥女小微的观点。

    姜美丽的老公也赶紧附和道:“大学里嘛,也应该是,人要来自五湖四海,派要出于三教九流,这样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张智和甄福喜被姜美丽这一家人的话给说愣住了。

    尽管在这个房间里,他们两人比谁都清楚,最近十几年来,在国内的大学里,师资严重的近亲繁殖,已经是导致大学的学术性、创新性、创造性低下,学术研究、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的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一个大三的学生都已经朦朦胧胧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让甄福喜这个大学教授和张智这个正在努力成为大学教授的人,心里多多少少感到有些不舒服。

    因为姜美丽尽全力帮了自己的忙,所以,张智发自内心地,很想为姜美丽的这个外甥女提供一个他认为的最好的参考意见。

    他说:“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在国内现有高校的将近一百万名专任教师中,尚未获得研究生学历的超过三分之二,仅有不到8%的人拥有博士学位。也就是说,全国的高校教师中,只有七万多名博士。假如未来一个时期,国内高校每年毕业博士生五万名以上,即便全部留校任教,也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使高校教师学历达到博士化。”

    听到张智的这段分析,姜美丽的那种窥探心理又开始活动起来:张智怎么会对国内高校教师的这些情况如此关注,看来他真的一定是有想法的。

    张智接着说:“同时,由于一些学科近几年发展迅速,很多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教师需求就大大增加,但这些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专业建设的步伐,僧多粥少,导致这些专业的教师考博也更加困难。”

    “所以,这样一来,能够保研,能够一路读到博士,那今后的保险系数就大得多。而且,对个人来讲,事业和成功的平台也自然地搭建了起来。至于喜不喜欢这个专业,甚至说喜不喜欢今后涉及这个专业的工作,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问题了。”张智不忘回到最初的话题上来。

    大家的一番热烈讨论,尤其是张智最后这一番话,让姜美丽觉得在外甥女小微保研的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由着她那么单纯地以个人的好恶去简单地进行选择,一定要多方权衡,综合考虑。

    不过,张智的这些观点,姜美丽又不太能够全部接受:

    张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如果仅仅为了生存,或者说,为了生存的更好,为了生存的更符合大多数人眼里的最好标准,那又何谈规划自己的人生。

    聪明的姜美丽,被自己的想法绕的有点晕了。

    但这时,她几乎敢肯定的一点是,张智很有可能正在朝着他所说的这个方向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