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五十一章 相聚中秋

    马涛陪着朱墨走出酒店,叫了辆出租车,七八分钟后,来到了另一家看上去挺豪华的酒店门前。

    马涛让司机等着,说自己马上出来还要用车,然后抢着走在前面,到酒店前台为朱墨办理了入住手续。

    跟马涛道别时,朱墨从自己的包里取出四百元钱,硬塞到马涛的手里,马涛说什么也不拿,朱墨只好把钱放在了出租车的座位上,然后拿着房卡上楼进了房间。

    昨天晚上在西城上火车前,朱墨在火车站广场的一家烩面馆里吃了碗面,然后一直到现在,一整天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这会儿她感到了嗓子的干渴。

    她用热水壶把水烧上,然后把刚才她和张智签过字的那张纸从包里拿出来,坐在床边又仔细看了起来,觉得如果张智能够照着这上面的做,那她朱墨不打算再和张智有什么接触,一切就等着法院的判决吧。

    带着这份好不容易达成一致的备忘录,朱墨第二天中午就又坐上了回西城的火车。

    “钱呢?你要的钱呢?”回到西城的朱墨被二嫂又是劈头盖脸地追问。

    四哥看着朱墨拿回来的这张纸,也觉得,既然去了一趟,也见到了人,就应该当场让张智给钱才对。

    “他既然都签字了,他不给不行。”朱墨自信地说。

    “就是不给你,你能怎么样?”二嫂说。

    “我觉得张智不至于做人做到这么不讲信用的地步吧。”大哥说。

    “他要是真按照这上面做了,那也算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朱墨不是说,这张条子是他们单位的人监督着他签的字吗,那么多人都知道的事,张智不至于欺骗所有人吧。”三嫂说。

    总而言之,尽管朱墨这趟海东之行一分钱也没有从张智那里拿到,但她对自己拿回来的这张纸还是表示乐观的。

    哥哥嫂子们经过分析也共同认为,张智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不是社会上的那些无赖,不会是那种不把信用当回事的人。

    …………

    九月中旬,牛铭一和西城市高新区管委会的主要领导带领高新区招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海东,与有关单位接洽招商引资工作。

    牛铭一的女儿正在海东读大学。

    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牛铭一约女儿到一家餐厅吃饭。

    “牛市长,这么巧,在海东碰见您了。”

    在餐厅门口,牛铭一看见了从一辆黑色小轿车上下来的马涛。

    “我来海东出差。这不是要过中秋节了吗,孩子在这儿上学,带她出来吃个饭。”

    “哦。那我冒昧地问一句,您吃完饭还有其他安排吗,如果没有的话,牛市长,您看这样行不行,你那边我帮您和女儿安排一下,等您那边结束了,今天我在这里约了几个工作上的朋友,有的您也认识,张智,还记得吧,现在在海东读博士,还有其他几个人,都是企业的高管,您看,如果您有时间方便的话,我想介绍他们认识认识您这个大市长。”

    “马涛,你可别这样一口一个市长的叫,副市长和市长,差着一大截呢。”牛铭一笑着说。

    勤凯公司在西城高新区注册进行母子公司改造的时候,马涛曾经去找过牛铭一这个主管副市长,牛铭一帮着马涛解决了不少改制上的问题,马涛又担任着西城高新区勤凯母公司的总经理,所以,对马涛的邀请,牛铭一不太好拒绝。

    “我这边你不用安排了,我就是跟孩子一起简单吃个饭,时间早的话,这边一结束我就过去一下。”

    “那行那行,真是太好了。那我们就等您。”

    看着牛铭一和她女儿进了餐厅,马涛交待自己公司的人,要一直盯着牛市长,等她们吃完饭,马上把牛市长请过来,然后再安排人用车把牛市长的女儿送回学校。

    马涛这个人做事考虑的很长远,也很善于交朋友。自从GUT公司入股勤凯公司后,他和郑宇、邹东明相互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了。

    眼看中秋节就要到了,马涛今天约了邹东明、郑宇,还有张智,另外还有郑宇的一个从杭州过来的朋友。马涛还把自己公司里的几个高层管理人员也带了过来。

    马涛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在座的人里边,竟然有牛铭一的大学同学,就是郑宇的那个从杭州来的朋友。

    快八点的时候,牛铭一在马涛公司的一个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到了餐厅二楼马涛他们就餐的那个大包间的门口。

    这个包间里的餐桌,比普通餐桌大出许多,十几个人坐在那里,相互间的距离显得很大。餐桌上首左边留着一个空出的座位。

    “来来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马涛见包间门打开,赶忙站起来迎上去,把房间里的每个人一一介绍给牛铭一。

    “你——”

    “哈哈哈哈——”

    当马涛准备把郑宇带来的那位朋友向牛铭一介绍时,没想到人家两个人互相用手指着,然后都笑了起来。

    “怎么可以这么巧?”马涛一脸惊讶。

    原来,郑宇的这位朋友,正是牛铭一的那个在杭州的大学同学曾俊毅。

    “真的是太巧了。”曾俊毅说。

    “是啊是啊,怎么会在这里碰到了。”牛铭一说。

    “这是天意,这说明咱们两个人真的是该见一面了。说实话,就算是今天不碰到,过两天我也要到西城去见你呢。”曾俊毅说。

    “是吗,那今天见了,既省了你的时间,也省了你的车票钱了。”牛铭一说。

    “省不了省不了,这一趟肯定是要去的。”

    “怎么,有事吗?”

    “你不是专程来海东谈招商引资工作的吗,我去西城找你,也是想跟你们西城谈合作的事情呀。”

    “那太好了。我们西城市正需要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我们西城已经有了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校友创业园,对你这个永益科技产业园的大老板,我代表西城人民欢迎你到西城市投资兴业。”

    大家边说边相互谦让着重新落座。

    “牛市长,听说您也是企业家出身,西城的骏马集团可是在业界赫赫有名啊。”郑宇说。

    “还是你们GUT集团厉害呀,跟勤凯合作,随便一出手,就是一个多亿的资金啊,郑总有机会到我们西城去看一看,看双方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牛铭一诚恳地说。

    “那我们可是求之不得呀。”郑宇回答。

    “本来,今天把大家邀请在一起,是想模仿政府部门,就我们勤凯公司的下步发展召开一个务虚会议。现在,牛副市长来了,邹总又是政府部门的经济顾问,我们这可就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府部门务虚会了。来来来,大家可是要干了这一杯。”马涛举杯,适时地活跃着气氛。

    “要我说,牛市长和邹总都是企业家出身,可以说,他们两人是亦官亦商,相得益彰。”曾俊毅开玩笑地说。

    张智和牛铭一相互打招呼问候过后,坐在那儿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儿听见曾俊毅的这句玩笑话,他非常认同,他觉得人生就应该这样去经营。

    “我不行,我不行。不过,对那些亦官亦商的人,我可是很崇拜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亦商亦官的成功者。比如战国末年的吕不韦,官至秦相,但他最早就是一个大商人,他可是一个亦商亦官的高人。”邹东明说。

    邹东明的话,让张智想起自己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在图书馆里读到过相关的书籍,他清楚地记得吕不韦与其父亲的那段对话:

    吕不韦问其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百倍。

    吕不韦再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无数。

    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此刻,张智的思绪竟还联想到了远在银城的杨氏庄园。

    “我认为,亦商亦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因为有过在市场中的各种辛酸苦辣的体验,有利于确立一个官员的成熟的管理思路。”曾俊毅说完,把目光投向牛铭一,希望得到她的确认。

    牛铭一以一个微笑报之。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在这种场合对这类话题不便发表什么。

    “你们看,其实这家酒厂的老板就是一个亦商亦官的人物。”

    郑宇指着餐桌上的那瓶白酒接着说道:

    “这家酒厂在八十年代用负债扩建的方法,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顺利度过了白酒市场的萧条,此后高速增长,并进入了资本市场。这家酒厂能有今天在国内业界的地位,这个老板可是功不可没。但是,他可是曾经担任过当地的市委常委呢。”

    “说实话,我与各位的看法不太一样。企业家就是企业家,他应该是很纯粹的,不应该和官衔挂钩,它就是一种职业。企业家要淡化做官的意识,要以经营企业、发展企业为己任。”马涛也联想到了他自己,有感而发地说。

    与谁同搏/8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