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第一百七十五章 谋求上市

    马涛和郑宇,这段时间经常见面。

    见面的原因,是二〇〇九年以来汽车制造行业发生的两大变化。

    其一,十年前,一些车企喊出口号,“要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好车”,十年后,他们做到了。

    在国内,不仅数家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以不超过十万元的价格,提前实现了让低端消费者拥有汽车的梦想,而且,一家合资品牌车企还在尺寸加大、技术升级后,将售价拉低到五万元到七万元,开始让更多普通人和普通家庭享有了高品质的有车生活。

    其二,在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以及气侯变化带来的汽车低碳之路的探索中,一些企业开始“不计代价”研发混合动力车。

    马涛和郑宇见面的话题,就是围绕这些内容的。

    “GUT公司成立十四年来,在商用车市场盘子做的最大,从单一的轻型卡车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但说实话,整个中国商用车行业有个通病,就是高端车型相对缺失,造成利润普遍偏低,因此,技术实力有待提高。所以,这些年来,GUT公司在销量突飞猛进的同时,一直在潜心研发新能源产品,为奠定未来的市场地位做打算。”郑宇对马涛说。

    “郑总,那是不是意味着GUT的整个产业链都要随之有所调整。”马涛问。

    “是啊。但现在的关键是,新能源车比普通燃油车的制造成本要高很多。”郑宇说。

    “听说美国一家公司新研制的一款混动车,售价在四万美元左右,大大高于同等档次的普通燃油车车价。”马涛说。

    “对于潜在顾客而言,在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尚未复苏的情况下,价格昂贵绝对是市场竞争的一大劣势。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美国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消费者如果愿意购买这款混动车,大概能享受七千五百美元的税收优惠。不过,这不是指车价会给你七千五百美元的折扣,而是通过未来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来实现。”郑宇说。

    “这种车充满一次电,能够行驶六十多公里,基本可以满足上班族上下班的使用。只有在跑长途时,才需要用到车里的备用汽油。这样算算,电价比油价便宜,电动系统的汽车消耗也远比普通燃油系统要低,要是再加上税收优惠,这种车还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马涛说。

    “就是因为它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汽车排放,所以,肯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它代表着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增长点,预示着我们将告别传统燃料汽车。”郑宇说。

    “听说美国的另一大汽车巨头,也已经宣布了它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最迟明年,将推出数款混合动力和纯电力驱动汽车,而且,一次充电的行驶距离将达到一百六十公里左右。”郑宇又说。

    马涛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要变。”

    果然,郑宇坦诚地说道:“研发新型电动车的初期投入非常大,牵涉到GUT整个上下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GUT在完成对勤凯减震元件产品项目1.4亿元的投资后,将开始分散一部分对勤凯公司的资金注入。”

    郑宇这样表态,马涛意识到,勤凯下步的一些新产品研发资金,就不能只依靠GUT公司的投入了。

    马涛提出在海东市设立勤凯子公司的建议后不到半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就下发了《关于海东勤凯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勤凯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

    紧接着,海东勤凯取得了海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改制后的勤凯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很快建立起了产权关系明晰、管理更加科学、决策务实民主的运行架构,公司的生产经营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紧接着,勤凯公司又与GUT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合同,GUT公司向海东勤凯公司注入资金1.4亿元,双方联合开发2550万件减震元件产品项目。

    勤凯公司也由此进入GUT业已在国内建立起的汽车制造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开发联合体。

    短短三年时间,在曙光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勤凯公司在材料研发、产品设计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产品应用及延伸研究等方面,已经具备明显优势,成为一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功与数家国内主要轿车生产厂,以及国外主流汽车制造企业配套。

    初战告捷,马涛在一年前又开始谋划他的下一场战役——公司上市。

    他要将公司直接置于市场的竞争与监督之中,让企业的价值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发行股票,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社会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去,增强公司的发展实力,实现良性循环,把勤凯公司做大做强。

    现在,由于GUT公司的转型,马涛认为,加快谋求勤凯上市更是势在必行。

    “做企业,我们也要学会资本思维,用这种思维来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在勤凯公司管理层会议上,马涛针对自己提出的上市目标,阐述他的设想。

    “毋庸置疑,未来若干年之内,我们公司的产业方向仍将属于朝阳产业。我们的身后有公司的大股东曙光院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了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胆子和步子都要再大一些,通过上市,提升公司形象,吸引社会资金,激励员工奋斗,谋求做大做强。”

    勤凯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除国有资产股份和其他性质股份外,在个人投资入股中,马涛的出资比例超过总股本的百分之二十,因此,马涛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从入股那天起,马涛已经将自己置身于与勤凯同兴衰共进退,所以,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勤凯上市开始进入具体的运作阶段。

    经过筛选,勤凯决定与中小企业融资上市辅导专业机构——富龙资本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这一年,中国创业板市场十年怀胎,一朝分娩。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马涛跃跃欲试。

    这天,他约见富龙资本的中小企业上市策划人、着名风险投资专家林俊。

    四十多岁的林俊已辅导多家知名企业成功上市。

    “创业板上市,对勤凯公司存在机遇吗?”马涛向林俊请教。

    “创业板上市,对正处于金融危机挟制的国内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些活跃度很高又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融资难题。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个难题就更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借助资本市场给中小企业输血,势在必行。”林俊说。

    “这正是勤凯现在所急需的。”马涛说。

    林俊接着说:“深圳中小板市场已经吸纳了两百多家国内优质中小企业,但是,对四百三十多万家国内中小企业来说,显然容纳不了。”

    “按目前的规定,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由于股本小,融资额比深圳中小板企业也要少很多。”马涛说。

    “虽然创业板的目标是中小企业,但创业板对企业上市设置的门槛是很高的。首先,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当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为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要,创业板对发行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提供给发行申请人选择:第一项指标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项指标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林俊为马涛进行专业分析。

    “能不能这么理解。这对于正经受金融危机考验的本土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太容易达到这样的标准。换句话就是,如果说在A股上市的企业是大学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是高中生,那么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就是小学生,但这些小学生数量特别多,所以,必须挑选最好的,就是能参加奥数竞赛的那种。”马涛说。

    “对,你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之所以允许无盈利的企业上市,是因为该市场上的创业型企业基本属于研发型企业,比如生物科技、制药企业。而国内这一类的企业多是应用型企业,基数庞大,良莠不齐,因此实行相对严格的上市审查是必要的。”林俊说。

    “不过,这种用财务数据一刀切的办法,对于国内少数专注研发的未破壳儿的好企业来说,可能就失去了机会。”马涛说。

    “创业板的目标就是培育新型朝阳产业和高成长性企业,这样看的话,30%增长率的门槛也不算过分。只不过,有人做过统计,按照已经出台的规定,现在,具有上市潜力的本土中小企业不到一万家,其中已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也只有几百家。”林俊说。

    “创业板草案出台时,已有一百多家浙江的企业向证监部门提出申请。深圳中小板市场为了配合创业板的推出,还制定了创业板成长路线图计划,据说大约有一百五十家企业已被确定可以登陆创业板。”马涛显然早已关注创业板上市的问题。

    “创业板在这个时候推出,展现的是政府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马总,你应该注意到了,在全球金融危机深不可测的情况下逆市推出创业板,今天,沪深两市低开高走,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林俊显然看好创业板的走势。

    马涛和林俊这次谈话后,富龙资本就进入了对勤凯公司的上市辅导阶段——

    在业绩成长方面,富龙提出,勤凯要结合客户的需求研发产品;

    在规范类的辅导中,富龙对勤凯的财务和法务进行调整和规范;

    在管理方面,开展人力资源事项的系统辅导,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标准化水平;

    在员工激励方面,指导勤凯公司实行股权激励,以及如何吸引投资人、如何路演、如何签订保密协议、如何估值等。

    由曙光研究院和原勤凯公司的技术、管理骨干等发起设立的海东勤凯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上市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当中。

    与谁同搏/8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