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朱元璋

第26章 不懂问我,我可以教你们

    翌日,朱元璋于早朝之上又提及手雷一事。

    文武百官无一不振奋。

    嘴上都在说着大明国运昌盛,其命维新!

    朱元璋听了之后是开心不已。

    工部尚书单安仁上前道:

    “陛下,此乃大明之幸也!之前臣以为皇太孙不务正业!把皇宫搞得是鸡犬不宁!光是宫里的修缮就花费不少!现在看来,的来是皇太孙在试验大杀器!那就得是现实的围墙来试!那是臣有眼不识泰山!错怪了皇太孙!”

    单安仁是明朝第一位工部尚书,曾亲自上阵修筑皇宫。

    朱雄英试验的时候,搞塌的弄坏的墙,也都是他在擦屁股。

    所以,他对于朱雄英的怨言也是最大的。

    可是当朱元璋谈及手雷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皇太孙是在试验,自己错怪了他。

    还有些大臣说:“我们原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看样子是我们小看了皇太孙!”

    “有此杀器,如果大明军队全军列装,那可以杀退北元余孽,让他们再也不敢犯我大明!”

    “收复华夏国土,大明版图将大!”

    “那大明疆域图定是皇太孙有感而绘的!”

    ……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是十分激动。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果外患不定,那大明想要永存于世,几乎不能。

    所以,当大家知道有手雷的存在之后,都为之振奋。

    还有许多武将,他们吃过北元的亏,这些北元军队经常打游击战,若是有大炮轰,浪费十分之大,收效甚微!

    但是有了手雷,就不一样了。

    单兵作战,可以一个打十个,甚至百个都行!

    这时,单安仁又道:“陛下,那手雷可曾量产?如是量产,工部应该知道!”

    制造一事,是由工部来负责的。

    单安仁身为工部尚书却是不知道。

    朱元璋则说:“手雷一事是为机密,其重要性甚笃!因而由锦衣卫来造!那所需材料,工部要无条件提供!”

    他这话一出,也没有人敢反对。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支专属于皇帝的部队。

    如是机密性的东西,交给他们处理,那是没有错的。

    单安仁一听,朱元璋提到了自己的工部。

    连忙应是。

    说到这时,朱棣站了出来。

    他身边还站着朱樉与朱橚二人,却是不见朱棡的影子。

    不过有他没他,感觉问题不大。

    朱棣说:“父皇,皇太孙对于督造经验较少,不如还是让工部介入其中?由工部协助制造手雷?”

    看这情况,他是不会放弃拉工部下水。

    虽然他们不能造,但一定要让工部一起。

    这其中的一些想法,只有他们知道。

    朱樉跟着出来说:“父皇,儿臣以为皇太孙经验尚少,昨天他将东宫北面的空地围起,作为军工用地,如此一来,太过于危险了!简直胡来!当设到皇宫之外!可保安全!”

    朱橚则是说:“二哥说得没有错,如果是有心之人进入其中,携带手雷出来,那皇宫危矣!”

    现在无论朱雄英做什么,大家都会反对。

    对于三个皇子的建议,文武百官们都有这种感觉。

    大家讨论着,朱元璋听得耳朵疼。

    太子朱标则说:“父皇,儿臣信任雄英,昨天儿臣代为监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章法的,不像胡来!”

    此时,他一定要站朱雄英。

    毕竟朱雄英手中掌握的是强国之命脉!

    “让雄英过来一下!由他来说!大家可安心!”朱元璋下令。

    于是,便有人去请了朱雄英。

    东宫北面,朱雄英正站于一处高台之上,他看着底下的锦衣卫正在来来往往的,他们手中拿着的是一个个即将成品的手雷。

    这时,有一老太监朝着这里赶来。

    “皇太孙!陛下有请!”

    这老太监还是那天的那个。

    “嗯?”

    朱雄英纳闷,朱元璋让自己去干什么?

    “可知为了什么事?”他问。

    老太监不敢不应。

    立即说:“因为手雷一事!”

    “不是说好手雷让我来督造吗?”他喃喃道。

    “皇太孙,陛下久等了,还请快点,不然可能要挨骂了。”老太监催促说。

    “好,知道了!走!”

    朱雄英下了台子,之后转过身。

    “泰狄,你看好来,每一道工序都要标准,不可出任何乱子,知道吗?”

    “是!皇太孙!”泰狄接了命。

    昨天发生的事让泰狄刷新了认知,对于朱雄英更加是言听计从。

    至于朱雄英则是往着奉天殿而去。

    当他离开之后不久,他的寝宫中却有一个不速之客闯入其中,开始翻找着什么。

    当朱雄英到奉天殿的时候,文武百官个个投来了善意的目光。

    他不是很了解,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眼神。

    但也没有理会,直接走入其中。

    他的步子虽然不大,但是气势十足。

    让所有官员都不由和竖起拇指。

    真是后生可畏,帝王之相,未来可期啊!

    “拜见皇爷爷!”朱雄英一到大殿之中便与朱元璋行了礼。

    “雄英免礼!”

    朱元璋眼睛之中满是朱雄英。

    对于这个孙子,他十分满意。

    连说话的语气都不大一样了。

    “皇爷爷,不知让雄英过来所为何事?”

    “你几个叔叔提出了质疑,朕想知道有没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便改之,无则加勉!”

    三个皇子,有些不开心了。

    怎么对皇太孙语气这么好,对自己就不一样。

    时常板着脸?

    但没有人敢说什么。

    于是,便有人将刚才三个皇子说的问题都说了一遍。

    朱雄英一听,倒是面不改色,随后说:

    “叔叔们,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我可以教你们!不耻下问,你们不会没有读过吧?而不是将这些机密性的问题拿出来说,那机密就不是机密了!”

    他的话一出,所有官员都震惊了。

    那是为机密,大家是不是不能知道?

    而且这皇太孙一说话,火药味十足啊。

    显然,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而他们再看朱元璋,表情变为欣赏。

    这些问题拿出来,确实是会让机密泄漏。

    朱棣等人哑然,敢情还是他们的不是?

    “但是!”朱雄英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