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三章 祭期过继 急急忙忙为哪般

    曲廷叶办完了丧事,就开始考虑过继曲文魁的事情。

    曲文魁是王氏的掌中宝、心头肉,曲廷叶以前虽有心满足哥哥的愿望,把文魁过继给哥哥,可是顾忌自己结发妻子的感受,就把这事儿拖了下来。如今哥哥走了,死者为大,答应的事情不愿办也得办,曲廷叶没法,只得硬着头皮同王氏商量。

    王氏一听要把儿子过继给嫂子,顿时哭成了泪人。曲廷叶安慰说:“嫂子不是外人,一直喜欢文魁,文魁过继过去,不会吃苦的。”

    王氏哭着说:“我不是不明事理,你已经答应大哥了,就不能反悔,我是舍不得,心里难受。”

    曲廷叶见妻子同意了,就把曲文魁找了过来,告诉曲文魁要把他过继给伯母。曲文魁听了,赶紧到母亲跟前,拉着母亲说:“妈,我不愿意离开你们。”

    王氏哭着道:“儿子,你是妈的心头肉,妈怎么愿意把你送给你大妈。当初生你的时候,因为难产,妈差点见了阎王,多亏你奶奶在佛祖前不停地祷告了三天三夜,才把你生了下来。你六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人都烧昏过去了,妈就想,要是你不在了,妈就跟着你去。后来多亏了你大伯请了林大夫过来,才治好了你的病。如今,好不容易把你养大了,却要送给你伯母当儿子,妈一想就心里痛。你在家是妈的心头肉,处处惯着你、护着你,你到了大妈家,大伯不在了,你就得顶天立地了。想想你要受的苦,妈心里就难受。可是,你大伯去了,你大妈又病了,总得有个人过去照顾她。再说了,把你过继给你大妈,你以后仍然可以经常回来看爹和妈。”

    文魁听了,哭着说:“妈,我听你的。我到了大妈家,我要想你了就回来看你,你要想我了,就经常回来看我。”

    窗外,半个月亮从东方升起,划过天际,渐渐向西方落下。夜深了,三个人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天快亮的时候,曲文魁睡下了,王氏就守在曲文魁身边,静静地看着曲文魁,直到月亮隐去,太阳升起。

    天亮了,曲廷叶到了嫂子家,同嫂子商量过继的事情。黄氏听了曲廷叶的话,叹了口气说:“你大哥一辈子喜欢孩子,我却一直没能给他生个一儿半女。如今人走了,彻底断了这个念想,我对不起你大哥,对不起你们曲家。”

    廷叶听了,赶紧接话:“嫂子,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哥这么多年一直在外做买卖,家里家外都是您操持的。那会儿没分家,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大嫂您操持的,您为这个家可是操碎了心。就是文魁您也没少操心,没少帮衬。如今大哥不在了,就让文魁过来照顾您、帮衬您也是应该的。”

    黄氏从心里愿意曲文魁过继,可是仍然顾虑王氏不同意,曲廷叶解释说:“前几年,哥哥想把文魁过继过来,你弟妹子不同意,是有些任性了。如今,大哥不在了,你弟妹子也想通了。她让我跟您商量是不是过了大哥的五七祭期,就把文魁过继过来?”

    黄氏见大家都同意了,也不好再拒绝了,便说:“你大哥走了,我不定什么时候也随了你大哥去,要是有一天我也不在了,你哥的家业总得有人继承,让文魁早点过来吧,免得到时再生出是非来。”

    曲廷叶安慰说:“嫂子放宽心,别再想多了。文魁过来专门照顾您,您的身体很快就会康复的。”

    过继是家族大事,需要写保书,还要三方见证。曲廷叶同嫂子商量过后,就让文魁执笔,写了过继文书。又备了酒菜,把族长曾子叔请到嫂子家里。当着曾子叔的面儿,黄氏按了手印,曲廷叶也按下了手印,三方当面核对无误,族长签字画押,作为见证。

    办完了这些,廷叶又请曾子叔择了好日,请家族代表齐聚家庙,曲廷叶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儿,把过继文魁给哥哥当儿子的事情说了。曲文魁当着族人的面以儿子的身份给大伯烧了香、磕了头,算是正式过继了。

    从家庙出来,曲文魁回家辞别母亲。母亲已做好了满满的一桌饭在家等着文魁,文魁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了,用包袱包在了一起。郑月儿和唐万财知道了,也都来了,等着见曲文魁。

    郑月儿看见曲文魁进门了,立马红了眼,说:“哥,我不想让你走。你走了,我想你怎么办?”

    唐万财一脸的不以为然,撇了撇嘴说:“我爸说了,文魁哥是去当公子,会有很多钱的,是去过好日子的。”

    郑月儿一脸的不舍,“那我也不想让文魁哥走。”

    文魁拉着郑月儿和唐万财,安慰两人:“我会一直想着你们的。我不在这住了,我们也还是好朋友。我们会一直都是好朋友。对吗?”

    郑月儿和万财一齐答应:“对!我们一直是好朋友!”

    廷叶见三个孩子说的差不多了,招呼赶紧吃饭,吃了饭要赶着时辰到嫂子家去。

    黄氏不能进家庙,就在家里等着。曲廷叶吃过饭,领着曲文魁直接到了嫂子家。嫂子黄氏端坐在客厅中间的椅子上,廷叶一把拉过去文魁,说:“文魁,给你妈行礼。”

    黄氏出手示意了一下,阻止了,说:“廷根在世的时候说过,不管谁过继过来,都不能丢下亲生爹娘不管。弟弟,你我是一家,更是如此。文魁叫惯了弟妹是妈,以后还是叫妈,到我这就改口叫我是娘吧。文魁习惯叫你爹,以后还叫爹,叫廷根就叫爸吧。”

    曲廷叶心里很是感动,颤抖着声音说:“还是嫂子考虑周全。都听您的。”

    曲文魁跪下磕头叫了“娘”,又敬了茶,算是正式入户了。

    这一年,曲文魁十四岁。

    曲文魁过继的第二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母亲领着曲文魁到了曲廷根坟前,摆上供品,烧了香。黄氏对着坟墓伤心地焚香祭告:“廷根,弟弟把文魁过继了,你后继有人了。”

    曲文魁懂事地对着曲廷根的坟墓发誓:“爸,您老放心,我一定好好孝顺我娘,让我娘过好日子,长命百岁。”说完,两人一起给廷根磕了头。

    黄氏领着曲文魁回到家里,唐掌柜、郑盘算他们已经等在门外了。唐掌柜牵头,伙计们凑了些钱,买了贺礼,祝贺东家有了继子,也对少东家上门表达祝福的意思。

    黄氏幽幽地说:“廷根如果在,就留你们吃个饭,好好犒劳你们。如今廷根不在,文魁还小,我们孤儿寡母的,不方便留你们,心意领了,东西还是拿回去吧。”

    唐掌柜说道:“大奶奶,如果东家还在,不知有多少人来庆贺呢。如今东家不在,有的人就见风使舵,绕着走了,真是人心叵测。好在有了少东家,东家总是后继有人了。”唐掌柜顿了顿,又说:“大奶奶,东家不在了,我们听您的,您看是不是让盘算把账本跟您交代一下?”

    黄氏说:“廷根生前一直都非常信任你们,大小事情他历来很放手。如今他不在了,文魁还小,你就多操心吧。”

    唐掌柜体贴地说:“大奶奶如果不方便出入,不妨让少东家管着。少东家年纪虽然小,可是自幼聪慧,学什么会什么,买卖这点事情是万万难不住他的。”

    黄氏道:“文魁虽然聪明,可柜上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现在买卖难做,一步错不得,还望各位齐心协力,多担待、多操心才是。”

    唐掌柜和伙计们齐声应和道:“大奶奶放心,您这买卖也是我们的饭碗,您这么瞧得起我们,这么信任我们,我们一定尽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