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四十六章 两起官司 谁赢谁输(一)

    曲文魁到巡检司的时候,秦巡检正在看案卷。听说曲文魁来了,就让衙役把曲文魁领了进来。

    自从上次同秦大人深谈过,曲文魁就对秦大人崇敬有加;秦大人对曲文魁也刮目相看。惺惺相惜,两人多少有了些交情。曲文魁见了秦大人,开门见山说道:“秦大人,小民的妹妹郑月儿被拘押,小民想问问所犯何罪?”

    秦大人回道:“本官已经审问清楚了,李老板酒后与儿媳郑月儿起了口角,郑月儿一时气愤失手把李老板刺伤了。郑月儿忤逆公爹伤人,已初步查实。不过,李老板的死亡与郑月儿究竟有没有直接关联,目前还不清楚。要弄清此案,还需要英国人协助调查。”

    “秦大人,李老板和郑月儿都是大清子民,为何办案需要英国人协助?”

    “李老板死在了英租界。据本官了解,租界巡捕房已立案,正在侦办此案。此案要结案,租借地巡捕必会向本官请求移交案犯。郑月儿刺伤公爹案发生在威海卫城里,本巡检司也立案了。要侦结此案,本官则需请求英国人将李老板死亡案移交本巡检司。案子是该由大清管辖还是该由英国人管辖,本官正在权衡。还有,此案牵涉租借地,本官正在考虑如何同英国人交涉此事。”

    “秦大人,此案由大清管辖会怎样?”

    “大清律法规定,忤逆是重罪,本巡检司只负责侦办,无权审理。侦办终结后,需要上报文登县,由县令大人亲自审理。此案发生后,民意汹涌,如今,仅一天多的时间,本官已收到十多个要求严惩郑月儿的陈情状,本官担心,案子会受到民意左右。”

    “秦大人,如果此案由英国人管辖会怎样?”

    “如果此案由英国人审理,此案会简单得多。租借地律法不似大清律法如此严苛,没有忤逆这一律条。况且,英国人审案,历来重视证据,不会轻易被民意左右。此案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英国人如果能秉公审理此案,倒不至于伤了令妹的性命。”

    “秦大人,此案能否交由英国人审理?”

    “案件当事人都是大清子民,归我巡检司管辖。如果交给英国人审理,恐有损我大清尊严。”

    “秦大人,如果由咱大清审理此案,恐我妹妹蒙受不白之冤,性命不保。”

    “同国家尊严相比,个人荣辱算不了什么!”秦大人义正辞严:“本官断不会为了令妹的利益,牺牲大清的尊严。只是本官担忧,如果案子审结不清,影响了英国人在租借地的利益,恐英国人不依不饶。如果引起外交纠纷,麻烦就大了。”

    “秦大人左右为难,小民也能理解。只是不知秦大人准备怎样定夺?

    “本官准备到租界行政公署走一趟。”

    曲文魁到秦大人处打听过郑月儿的事情后,从巡检司回到了家里,郑盘算还等在家里。曲文魁把情况向郑盘算说了,让郑盘算回家等消息。郑盘算满腹心事地走了。

    郑盘算走了,曲文魁的心思更重了。林子鸢看出了丈夫异样,过来询问,曲文魁把寻找明月的情况说了。林子鸢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想把明月直接要回来,看来不太可能了,能不能打官司要回来?”

    曲文魁回道:“明月现在已同万财订婚,打官司恐怕也很难要回来。”

    “明月是娘一百大洋买来的丫鬟,有契约作证,在法理上属于咱家的私产。真要打起官司来,大清总不能不管不顾吧?”林子鸢说着就有些来气了。

    “真要打起官司来,按大清的律法,咱家断没有输的道理。”曲文魁解释:“可咱归租界管,即便告状,大清官府也不会受理。更何况,唐叔、万财和明月住在宁海州,咱到文登县衙告,文登县衙就算受理了,捕快也未必肯到宁海拿人。”

    “咱到租界法院告行不行?”

    “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告唐叔借了明月不还,唐叔不来应诉,英国人也没有办法到宁海州拘传。到那时,即便起诉了,官司也打不下去。”

    “能不能告唐叔拐带明月,这是刑事案,英国人总不能不受理吧?”

    曲文魁觉得有道理,就拿笔写了诉状,递交给了巡捕房。

    秦巡检到骆特的官邸的时候,骆特和威廉正在端详着威海卫租借地区旗。

    骆特说道:“秦先生,你来得正好。我大英帝国顺应贵国民意和秦先生的意见,已将威海卫租借地区旗做了修改,右下角的“龙”换成了鸳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秦巡检回道:“骆特长官,威海卫租借地的区旗如何设计是贵国内部事务,只要不损害我国利益和百姓感情,我等无权过问,本官不方便置评。”

    骆特转向威廉:“威廉先生,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威廉说道:“长官阁下,我个人理解,鸳鸯在中国是情侣的象征,通常也被认为是指家庭。大英帝国米字旗下面一对鸳鸯,其含义是指在大英帝国的庇佑下,租借地的百姓像鸳鸯一样自由自在地幸福生活。”

    秦巡检觉得话有些刺耳,心中隐约不快,“骆特先生,虽然本人对贵国区旗无权说三道四,但是既然威廉先生说到鸳鸯,本官倒是有话要讲。”

    “秦先生请讲。”

    “威廉先生是个地道的中国通,想必明白,在中国雅文中,鸳鸯是指兄弟的意思。有首诗曰:‘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这首诗就是形容兄弟感情象鸳鸯一样地深厚。我个人理解,租借地区旗上的这对鸳鸯的意思是,两个国家之间应该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友好合作。骆特先生,不知本人理解得对不对?”

    “秦先生,本人很佩服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至于这个区旗的含义,就把它作为谜团,让后人去猜想吧。”骆特道:“秦先生,你来得正是时候,请随我来。”

    骆特拉着秦大人走出办公室,到了观礼台。南面的小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英国国歌,升旗手升起了威海卫租借地区旗,骆特、威廉和广场上的士兵一起向区旗敬礼。

    升旗仪式完毕,骆特面朝大海,问秦大人:“还没请教秦先生,此行有何公干?”

    秦巡检说道:“为一桩案子而来。威海卫城里一个叫李茂财的商人意外死在了城外,此人是大清子民,归威海卫巡检司管辖。我想请教骆特长官,此案准备怎么处理?”

    “这个案子我刚听威廉巡查说了,威廉巡查正想跟您交换意见,你们两个谈谈吧。”

    威廉说道:“秦巡检,巡捕房已查明李茂财死因。不过,要了结此案,巡捕房还需要贵司配合,将涉案人郑月儿、李小宝等一干人引渡过来,配合调查。”

    “威廉先生,案件发生地在威海卫城里,死者李茂财归巡检司管辖,此案理应由大清为主办理,贵方协助。”

    “秦巡检此言差矣。李茂财死亡案发生地在租界,影响广泛,不彻查清楚,必会影响租借地声誉。此案自然要由我方为主调查审理。”

    秦巡检见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不再坚持己见,“骆特长官,本官无权答复威廉巡查。回去后,本官会将贵方意见上报县令大人,由县令大人定夺。”

    威廉说道:“秦巡检,还有一桩案子需要贵方协助。租借地公民曲文魁诉唐继业拐带曲家丫鬟夏明月案,巡捕房现已受理,请协助我方将案犯捉拿归案,并将夏明月递解过来。”

    再说唐继业如愿为唐万财续了宗谱,又订了婚。该办的事情都办完了,唐继业领着唐万财和夏明月一起回到了威海卫城里的宅子里。

    唐继业到家的时候,赖掌柜已经等在了门外,见唐继业回来了,急忙帮唐继业卸车、搬东西。忙完了,从贴身衣服里掏出了合德商行买卖契约,恭敬地交给了唐继业,说道:“小弟替大哥管了这些日子,整天忙得头昏眼花,却一直不得要领。商行虽然赚了几个钱,也是承了大哥经营时攒下的商脉。看来我真不是搞这个的料!”

    唐继业接过合约看了几遍,确认无误,仔细地收了起来,“你我是一家,就不用客气了。我做我的老板,你还做你的掌柜。咱们两个齐心协力,把合德商行经营好比什么都强。眼下,我不便出面,明面上,你还是老板,万财就跟着去学徒吧。等过一段时间,我再出面。”

    “大哥说笑了。”赖老板很是善解人意,“既然大哥不便出面,侄子就是老板,我什么都听侄子的。”

    “这样也好,有什么事情不好定夺,你就跟万财商量吧。实在不好办的,你就到我家里来,我们当面商量。”

    “大哥,我都听您的。”赖老板说道。

    “都听我的,别动!”巡检司衙门的捕快到了。

    在文登县衙,陈县令的师爷柏世镛手拿公文,立在客厅,对正在桌子旁喝茶的陈县令说道:“老爷,秦巡检刚刚发来公函,说是英国人要求将郑月儿引渡给租界地巡捕房,以便英国人尽快了结李茂财死亡案。您看如何是好?”

    “这个案子确实棘手。”陈县令一手端着茶杯,一手不停地摇晃着杯盖,“这两天,本官收到不少陈情状,请求严惩郑月儿忤逆,以儆效尤。本官也正想借此做篇文章,树立本县令以孝治县之形象。这个时候英国人插了一杠子,确实给咱们添堵了。再说了,咱们刚刚收了李小宝二百两纹银,如果不给他办事,总是不合规矩。可是,给他办事儿,英国人这儿又不好办,让咱们左右为难。”

    衙役拿着公文进来了。柏师爷接过看了,说道:“登州府台赵大人发来公函,督促咱们在处理李茂财死亡案中,妥善处理和英国人的关系,切勿发生外交纠纷。”

    “咱们既不能得罪英国人,又不能得罪李小宝,还要借此搞点声势,以安抚民意,这如何是好?”陈县令思量道。

    “老爷看这样行不行?”柏师爷靠前一步,“咱得罪不起英国,就把郑月儿交给英国人。这是配合刑事调查,调查之后,如果无罪,郑月儿就会被释放。那时,咱就让李小宝告郑月儿忤逆,到时再把郑月儿抓起来治罪不迟。英国人审完之后,如果郑月儿有罪,那她就得坐监牢。到那时,她一时儿半会儿也出不来,李小宝和士绅们这儿就交代过去了。几年之后,郑月儿从英国人的监狱出来,李小宝还不满意,咱们还可以把郑月儿抓起来,按忤逆罪惩处。”

    “就按你说的办!”陈县令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叮嘱秦巡检,郑月儿的卷宗不得交给英国人。”

    “是,老爷。”柏师爷应道:“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