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命案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同游盘龙山

    寿阳的命案,不要说皇帝不相信,连兰馨也不相信啊。李家财是地地道道的寿阳人,毒蘑菇和烘板致毒连小孩也知道,他们怎么会误食。为什么官府两次核查都是意外死亡?真相是什么呢?

    兰馨看着杯里的“红喉”发呆。兰馨知道,父亲和兄弟们有事瞒着自己,赈灾大会也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目的是在消除别人的疑问。可是不管怎样,她还是不相信,一定是有人去杀害李家财父子和蒋公子的。

    沈秋远也感到奇怪,兰馨心里肯定有心事。

    “兰馨,你家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就别多想了,人死不能复生,再说衙门的案子已经结了,寿阳的一切谣言也不复存在了,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秋远,你父亲是官府的,我也相信官府,可事实上,我还是不太相信,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赵家今年就出了两桩命案,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的?可怜的小梅姐也死了。我觉得我们家的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兰馨小姐,你来找我是为了寻求答案的?”沈秋远笑笑道,“我爹爹从不让我过问衙门的事情,所以我回答不了你。”

    对于兰馨的疑问,其实也是大多数寿阳人的疑问,沈秋远也不太相信。父亲沈南就曾经跟他说过,误食中毒不可靠,如今又定为烘板中毒,李家财毕竟是过来人,他不会去吃有毒的东西的,同样更不可能烘板睡觉的。这赵家小姐对此事挥之不去,恐怕也是对蒋公子和李家父子有感情,一进接受不了吧。想到这里,沈秋远特意将话题转到书画上来,他说:“兰馨,明日省城有几个书生来游玩,我们一起去盘龙山去,好吗?”

    为了命案,兰馨一点心情也没有,但面对沈公子的邀请,她感到有些为难。突然,她想到一件事情来:“沈公子,如果真的去盘龙山,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到元通道长那里去?”

    “可以的,我也正好想去请教道长。道教美学主张无为、自然,不追求妩媚之美,以自然美为大美,提倡大朴不雕、大巧若拙,以及返朴归真、真纯不羁、率性而为的准则。既要讲究法度、追求传神,更要侧重抒情和写趣。多倾向幽微简远之情调,以取意象神韵之所到。道教对绘画影响太大了,我真的很想领悟其中的真谛啊。”

    第二天正午,沈秋远的客人到了,一共三位公子,其中一位是刑部次郎的公子黄公子。这些人是几年前沈公子去京城游玩时认识的。一行为了看山看水,六七个人坐船去盘龙山,为两岸的景色非常迷人,来自京城的公子哥们很少看到这样的美景,高兴起来,在船上呤起诗来。

    黄公子看了看船上兰馨,吟诗道:“画舫载美人,取景在水中。”

    沈秋远听了后呤道:“划桨鳞波碎,秋韵两岸生。”

    杨公子接口道:“镜面斑驳色,盘龙潜入来。”

    朱公子不甘示弱,接过来说:“君子逑好女,凤凰栖溪涧。”

    沈秋远非常开心,对兰馨说:“兰馨,轮到你吟诗了。”

    兰馨对公子们的诗听得真真切切,她知道,最后一定会让她来收尾的。她眺望着远处的盘龙山,若有所思,轻轻地说道:“吟游诗画境,笔墨谢友情。”

    众人都叫好,兰馨最后将此次郊游的意思点了出来。黄公子得知兰馨是寿阳赵家的小姐,便悄悄问沈公子,是不是出了命案的赵家。沈秋远很惊诧,难道这事已经传到京城?他下意识地点点头。黄公子又轻轻说道:“沈公子,赵家的命案有些蹊跷,朝廷又要重审了。”

    沈秋远知道兰馨很关注自家的命案,生怕她听到,就朝黄公子使使眼色让他不要说了。

    在盘龙山尽兴游玩后,最后就去了道观。元通道长对沈大人的公子以及赵家小姐,理所应当给予隆重接待,端上了道观里最好的食物招待。兰馨因为此行有目的,显得有些心不地焉。不一会,道长去屋里拿东西的时候,兰馨跟进去问:“道长,上次赵家阿根被锁在钟楼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您能告诉我吗?”

    道长一愣,看了看兰馨说:“贫道不知。”

    这道长不肯说,出乎了兰馨的意外。既然有过这事,为什么道长却不肯承认?兰馨越想越觉得赵家的事情蹊跷了,她决心回去后查个水落石出。

    天已经有些黑了,下山的路也不好走。幸好有几个公子在,兰馨平安地回到了城里。到赵府门口,沈秋远将黄公子说的重审一事告诉了她,兰馨当时的反应也是很吃惊。

    回到家,赵大成已经在庭院里等待。虽说是自己让兰馨去接触沈公子的,但也不能搞得天黑才回来,毕竟是大家闺秀,要是让别人遇见名声不好。看到兰馨回到府上,他刚想开口责备几句,到时小如脑子反映灵敏,连忙说:“老爷,小姐今天去了盘龙山,拜访了元通道长,还烧了香,想必赵家以后一定会风调雨顺了。”

    赵大成一听,原来想责备的话就不好出口了,既然上了盘龙,那就是吉利的好事,责备有些不妥。他说:“你们回来晚了,饭都热着,快去吃吧。”

    兰馨说:“爹,我们在道观里吃过了,孩儿累了,先回房间息息了。”

    说罢,兰馨就连忙回自己的房间去了。这时大少奶奶从屋出来,连喊了几声,兰馨都没有应承。赵大成把小如拦下,问小姐的情况。小如今天玩得非常开心,便绘声绘色讲了一篇,还对沈公子大加赞赏了一番。赵大成有点奇怪了,既然玩得高兴,怎么觉得兰馨心事很重啊。

    女儿大了,他也不便多问,就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去了。近日以来,为了给二弟擦屁股,他几乎绞尽脑汁,甚至还组织了赈灾大会,捐助了银子。虽然各路均已打通,但从误食中毒到烘板中毒,显然还有些牵强,他生怕李家的人和王三再生枝节。同时,他也担心二弟旧习不改,惹事生非,再给赵家雪上加霜。还有哪些参与的同伙,难保不泄露了秘密。他仔细思忖着,要想个万全之策,确保起家的安全。让兰馨跟沈公子交往便这这步棋的关键。沈南看似怯弱,实则很有心机,经历三任知府却依然如故,可见他对官场把握之深刻。如果两家联姻,黑白两道融合,再加上赵家的经济实力,可以确保数十年的稳固。正当他想着心事的时候,兰馨突然来到书房。

    “爹,朝廷又要对命案进行核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烘板致死也是有问题的?”兰馨一连几个问话,看爹爹有些吃惊的样子,便缓和地说,“兰馨实在是担心,赵家再也经受不起这番折腾了。”

    兰馨的话是对的,这也是赵大成担心的。可是这消息确实吗?难道刚刚结案又要翻案不成。他问:“你听谁说的?”

    “沈公子的好友黄公子是刑部次郎的公子,难道他的消息会假?”兰馨说道。

    赵大成沉默了,看来这不是空穴来风。看着兰馨焦急的神态,他慢慢放下手里的书,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走了几步,来到兰馨的面前。他说:“兰馨,爹爹不想隐瞒于你,赵家命案是事出有因,但绝对不是你所想的。这事你不用再多想,要相信爹爹能处理好。”

    兰馨没作声,而是走到书案前,看着桌上四块青田石镇纸,上面分别写着“礼、仪、廉、耻”四字,她的泪水便不由地流了下来。

    “兰馨,爹也很难过,毕竟是三条生命。”赵大成拍拍兰馨的肩膀,“李叔父子和蒋公子如果在天有灵,他们会理解你的一片心的。”

    兰馨拿出手卷擦试眼泪。

    “爹爹知道,你很伤心,我和你娘也伤心。爷爷交给爹爹的副担子不轻啊。”赵大成走到书案前坐下,说,“爹觉得沈公子的为人是很不错的,希望你们能够多了解,爹爹就你一个女儿,你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我不会让你受委屈的,放心吧。”

    兰馨走后,赵大成隐约感觉到,赵家的命案已经渐渐露出疑问,不仅自己的女儿有所察觉,朝廷的重新审核更能说明问题。如此折腾,如何是好?这一晚,赵大成又一次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