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画大饼啦

    再加上数次的缴获,立足川东川西,终于有了物资基础。虽然还不是特别丰厚,可节省着点,也能支撑到一季的收获。

    而以重庆为中心,全凤翔等文官各带数百的部队,正在向西向南开拓勘测,设村建寨。

    刚刚传回来的消息,屯田队伍西面已至璧山,南面已到江津,规划出的可耕荒地达到了十几万亩。

    再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够开垦的耕地数量还将大幅增加,上百万亩也不意外。

    就算当时的亩产数量不能和后世相比,但十亩地养一人还是绰绰有余。等到明年第一季收获,保证十万人的吃食还是绝无问题。

    洪育鳌明显地轻松下来,说道:“从目前的川东情况来看,半年后达到自给自足应该没有问题。”

    四川凋弊,但川东和川西的情况要稍好一些,还不算是百里千里无人烟。从史料所载来估计,大概还有十几万的原住民。

    “安置军民的政策也该有个统一章程。”蒋尚膺缓缓说道:“本官拟了些粗略的条文,但此事还要殿下回来,最后决定。”

    没有黄立的时候,大家各行其是,并不需要如此正式。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各家接近合并,开拓立基也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洪育鳌点头称是,“本官也有些想法,将与蒋大人一起向殿下汇报。”

    刘体纯不太关心这些,他已经派出部队,分头清除重庆周边县镇的清军。比如忠县、荣昌、涪陵、丰都等地,扩大占领区,把重庆外围的屏障向外扩展。

    而且,向六百余里外的成都进军的计划已经制定,将由两营将士和数千俘虏的辅兵组成,不日即向成都开进。

    顺治十六年,四川巡抚高民瞻进入成都,在后世的督院街沿用明代的都察院改建为巡抚官署。

    作为第一位进入成都办公的清朝四川巡抚,高民瞻展开重修府城,整顿机构的工程,但没有来得及完成,便移交给了新任巡抚佟凤彩。

    佟凤彩于顺治十七年擢四川巡抚,到任后劝官吏捐输,对成都府城进行了修缮,葺治学宫,还对都江堰疏浚了一次。

    此时,成都及周边地区约有百姓十数万,但清军却不到四千,且属于守备兵,战力低弱。

    “接下来如何布署,如何扩军,如何抵御清军可能的进攻,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三太子想必已有计划,且等他回来再作商议吧!”

    对于黄立的战略眼光,刘体纯已经钦佩至极。

    他却不知道黄立是根据历史轨迹做出的准确判断,连沿嘉陵江北上也是掐准了时间才展开的行动。

    在合州呆了三天,布置完所有的防御,黄立才坐船返回重庆。

    “作弊器的精准,如有神助的攻掠,差不多要结束啦!”立于江船的甲板,眺望着两岸的***,黄立不由得发出感叹。

    历史改变了很多,夔东明军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奇迹般地重创两省清军,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略转进。

    虽然说不上是扭转乾坤,暂时转危为安,却是可以确定的事实。无论清廷怎么调整布署、展开行动,没有数月时间的准备,难以再次展开行动。

    “不管怎么样,总算是能够松口气。是时候进行重要的军政结构调整,把各家拧成一股绳,再给军民画个大饼啦!”

    画大饼可是个技术活,胡吹乱搞是不成的。

    俗话说的好,大饼画的好,手下玩命干;大饼画的差,手下不听话。

    大饼,犹如皓月当空,人人举头便可望见,不够大,就不能满足众人心愿;不够高远,就无法令人望之目炫神迷。

    又如飘浮的白云,可远观而触之不及,还能形态变化,令人沉迷其中而不知其虚、其假。

    要又大又圆又漂亮,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才是画大饼的奥义。

    “每人先来一百亩,不管有没有能力耕种,就是你的了,不要都不行。”

    “军属免赋税,收成全是自己的。吃不了就养猪,象后世那样,使四川成为生猪大省,肉可劲儿地造。”

    “先量力而行,过年过节给军民们搞点福利。也不用多,一家发两条鱼也是那么个意思。官府给百姓送礼,没见过吧,新鲜吧,感动吧……”

    “哈哈哈,不敢动,在船上它们肯定不敢动啊!”不合时宜的说笑声,打断了黄立的思路,已经成形的大饼哗啦一声碎了,都能听到那清脆的声音。

    袁东宝蹲在甲板的一角,盯着笼子里的几只小猫咪,笑得那个开心,全不知道尊贵的三太子殿下正在刻画皓月当空的大饼。

    洪元其呵呵笑着,说道:“用不了几个月,它们就长大了,抓老鼠可厉害啦。省得有老鼠敢打扰先生休息,还咬坏我的书。”

    捕鼠小能手啊,恐怕无用武之地吧?四川那穷地方,老鼠早搬家逃荒去了吧?

    算了,再节省也能从牙缝里省出点喂猫的粮食吧?

    黄立翻了翻眼睛,觉得带这帮家伙出来一趟,好象个个都有了点怪癖。这事儿闹得,越来越不靠谱,是不是该考虑换换侍卫啦?………

    重庆朝天门码头。

    刘体纯等人已经做好了准备,接到哨船通报,便赶往城头,远远眺望着码头。

    “不会搞得太过吧?”刘体纯有点小担心,向洪育鳌问道:“如果让殿下不悦,可就适得其反啦!”

    洪育鳌轻轻摆手,微笑着说道:“国公放心便是。到时候就说,这是军民们自发的,又不是咱们组织的。”

    蒋尚膺颌首赞同,说道:“不管怎样,凯旋而归,就该得到军民们的热情欢迎,听到他们的热烈欢呼,享受万众拥戴的感觉。”

    “人心所向,三太子就是认为时机未到,也要让他逐渐改变心意。”洪育鳌缓缓说道:“就算是自称秘使,也要在前面再加头衔,才能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

    刘体纯连连颌首,对这些文官的心思和手段,颇有自愧不如的感觉。

    而正在船上靠近重庆的黄立,却还蒙在鼓里,坐在舱室内写着将要实施的政策,以及军政结构的组成。

    现在的形势下,并不要求多么细致。但一定要比之前的有进步,对军民有优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上的提高,并对将来有所期待。

    并不充足的财力物力是一方面,逐渐提高的待遇,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会更加令人有干劲儿。

    这是黄立在后世得到的感悟,涨工资容易,大家都乐呵;降薪水,那可就是怨言四起,满腹牢骚。

    所以,即便有那个资金实力,也别一步到位地给好处。上去容易,下来难,落差难以接受,这也是人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吧!

    舱门被轻轻敲响,袁东宝和洪元其走了进来,请黄立到甲板上,船只很快就要停靠码头了。

    “先生,戴上头盔吧!您的头发还短,能遮盖点。”

    “先生,披上甲胄吧!凯旋回师,让大家也看到您英武的一面。”

    黄立笑着说道:“不用这么麻烦吧,皖国公等人不会挑理,更不会见外的。”

    袁东宝和洪元其却甚是执拗,两人帮着忙,给黄立武装起来,才请他出舱来到了甲板。

    朝天门码头已经在望,黄立伫立船头,也生出些许期待和兴奋的情绪。

    回家啦,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进城洗个热水澡,好好地休息放松一下。

    这就是战争年代,身上都快酸了。要在以前,真是难以想象。

    可现在,跟同样身上有异味的将士们呆在一起,这鼻子也失灵了,或者说是习惯了。

    黄立感慨着,举目望向重庆,望向逐渐接近的朝天门码头。

    哦?人这么多嘛?黄立有些奇怪,胡乱猜测着,这又是哪里迁来的军民,怎么聚集在码头上,没人引导安置吗?

    “来了,来啦!”码头上的军民们议论着,注目观瞧着那艘悬挂青天日月旗的大船缓缓驶近。

    没错,那就是三太子的旗舰。

    夷陵大捷、巫山大胜,轻取重庆,大破川北,百战百胜无败绩,抢到粮草物资无数,并为他们占领了这新的地盘,新的家园。

    “殿下高大英武,冲锋陷阵无一合之敌。”

    “殿下能召唤雷霆,手放强光,大明火德尽聚其身。”

    “殿下得列祖列宗护佑,定能驱逐鞑虏,光复大明。”

    “看,船头金盔金甲的便是三太子。”

    “太子殿下真是威武啊!”

    有赖于官员们做的工作,聚到码头上的军民们带着崇拜、敬畏、钦佩,甚至是朝圣的目光,望着驶近的船只,以及船头愈发清晰的金甲大将。

    “殿下神威,战无不胜。”不知谁在人丛中大声喊了一句。

    有些突兀,但嗓门真是不小,领呼人员挑得不错。

    “殿下神威……”

    “殿下万胜……”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领呼人员的声音开始还显得单薄,但很快就把军民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欢呼声越来越响,气氛越来越热烈,或者可以说是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