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七章 职业学习(上)

    老仙不怕瘟疫,相信自己不会被小虫子夺走性命;没什么道理,无缘故自信。饥饿肯定怕,一顿不吃都不行。怕不怕水呢?老仙偷偷做试验。石头、小豕、麦子看到老仙神神秘秘,把头全部浸入水盆,被呛的咳嗽,跑出来喊道:

    “老仙,你咋又憨了!”

    等呼吸平稳,老仙骂道:

    “你们才是憨子,你们全是憨子!”

    老仙下决心,一定要找一处不会遭水灾、旱灾,自成天地能够躲避瘟疫的地方,建自己的村庄是不错的想法,总不能被自然灾害搞死吧。饥荒好办,只要粮仓足够多,足够大,能装满,就能躲避。战乱?想的太多,以后再考虑。

    有一位教书先生经常来晒太阳,姓赵名礼字辨之。据说名字来自于履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老仙没机会研读《易》,自然不会明白。聊的时间久,两人成为熟人,谈不上交情,仅仅熟悉而已。有一天,老仙突发奇想,问赵礼:

    “我这几个孩子岁数不小,到了选择出路的年纪。他们以前一直学写字,能不能到你的学馆学几个月,你给把把脉,看他们适合哪个行当。”

    赵礼笑着说道:

    “老仙啊,赚钱不容易。怎么着,赚了几两银子烧得慌,不花出去心不静?好吧,两个月时间,每天清晨到中午,收你五两银子,另外五两给你留着应急。纸、笔自带,我可没钱给你们买。”

    老仙双手抱拳作揖,表示感谢。赵礼多年参加科举,一直榜上无名;现在年近五十,心思变淡,不愿意再花时间做功课,所以成为新进聊友。学馆由几位商贾凑钱设立,请赵礼做师傅。

    第二天,孙家一家老少改变作息时间,天不亮起身练拳,早早吃完饭,等坊门打开,立即进入坊市。学馆在一处偏僻大宅,木头房屋,建成回字形,有长廊,有后花园。

    二十几个学生,年纪从六、七岁到二十多岁,现在属老仙年纪最大。老仙见到赵礼,称呼从老赵改为赵师傅。石头、小豕、麦子跟前任老仙读过几年书,可以说粗通文墨,到了学馆也就跟文盲没什么差别。

    赵礼教《论语》,几个少年字都认不全,写的也很差,难看不说,认识的那点字,写出来还有一半错误。

    师傅就是师傅,记性很好,几个人水平高低不一,课程也不一样。老仙终于明白,什么是因材施教。可能麦子做饭浪费太多时光,水平最差,赵礼教她学习《女戒》。

    让赵礼最无奈的是老仙,老仙没读过《论语》,仅仅是课本上的几段,以及网上看到的片言只语。这里使用繁体字,老仙能写出来的几乎没有,很多字放在一起认识,分开后变得陌生。毛笔字更加不能提,比孙石头还差。老仙的老脸挂不住,找到没人能驳斥的借口,咱不是穷吗?买来的纸让孩子们用,自己用手指头在地上写。后来找来木头沙盘,在沙子上写,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老赵看。

    因为生气,老仙又将赵礼的尊称降级为老赵。老赵也有意思,见的学生太多,估计像老仙这样的不会少,很照顾面子,没有当众难为。第二天,老赵的戒尺已经用上,麦子、石头学的不好,打手心。老仙学的更差,老脸通红。

    将近中午,几人离开学馆回坊市干活。老仙的好运气转坏,最近一直没有生意上门。上学之前,老仙还雄心勃勃,幻想着靠科举改变身份。学了两天心已冰凉,不再想什么科举,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气,极力忍耐。如同扛着大麻袋,明明已经抗不动,憋着一口气硬抗;憋气的时间总是有限,吐出来就再也抗不动。

    几天后,支撑老仙的那口恶气消失,心里不由得开始打退堂鼓;不过,改变目的作为陪读,督促孩子们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老仙转变观念,心情顿时安定,学一天算一天,读到哪里算哪里。

    几个小子皮糙肉厚,老赵打了几次不见效果,摇摇头、叹口气,不再惩罚。过了几天,老赵开始教授算学,这个老仙在行。不是吹牛,据老仙在网上得到的知识,这个时代算数很差,自己小面馆做账的方法移植过来,都是高级算法。有个难点,老赵要求心算,这就难住老仙。老仙心算水平还不如自己六岁的女儿,别看老赵科举不行,记性真好,心算比老仙快的多。

    老仙彻底失望,奇怪的事情发生,失望后反而全身轻松,变的神清气爽。老赵都觉得诧异,愁眉苦脸很多天,怎么突然放晴?忍不住多看几眼。二十多天后,老赵拿来一份某学生的文章,给老仙看,还对这篇文章、学生做出定论:

    “老仙啊,我这个学生真不行,按我的估计,举人都过不了关,不是那块料。”

    老仙明白,这是委婉地告诉自己,离那块不可能成材的料,还有很长的距离,一辈子都不能企及。字写的差,文笔更差。毕竟一直用功读书,老仙学会不少繁体字,没怎么费力就读完这篇文章。字不用说,虽然不懂,也觉得写得好;文章还是能品评出好坏,读起来郎朗上口,与那些学过的古文相比,缺少仙气。

    怎么说呢?凡是课本上学过的诗词、文章,可以认为不是人能写出的辞章;这篇文章,读一遍就知道是人写的东西。从内容看,比不上社交媒体上那些作者,空洞,言之无物。文笔不是一般的好,那些作者根本没得比;能不能比得上顶尖的名作家,老仙品不出,可以肯定,有得比。

    第二天,孙老仙郑重告知几位少年,自己累了,不愿意再陪读,让他们自己好好学习。孙老仙恢复正常,按时上下班,依旧等不来贵客,不得不观察形形色色的行人,或闭目养神。中午以后开始轻松,等了一上午的聊友出来活动。老仙打定主意,在这个世界,没有比算卦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吹牛老子天下第一。

    两个月的学业结束,四位少年鼓掌庆贺,终于恢复到从前的平静生活。有所变化的是,清晨锻炼身体后,增加了读书写字的科目,不完成不能吃饭。拿人钱财,替人解惑,晒太阳的时候,老赵逐一点评:

    “人如其名,石头就是石头,一定是种地的好手;这孩子侠义为先,能做个好家主。”

    孙老仙的心顿时沉到谷底,温暖的太阳也晒不透身心的冷冽,止不住哆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