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滕王阁序的美与扭曲

    南昌,望。本豫章。武德五年析置钟陵县,又置南昌县,以南昌置孙州,八年州废,又省南昌、钟陵。宝应元年更豫章曰钟陵。贞元中又更名。县南有东湖,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

    王勃途径南昌时,整个洪州约15-18万人,南昌县最多四万人,住在县城里的能有多少人?南昌初秋的气温应该20度以上到30多度,说不上酷热,至少不能说凉爽。由此而论,滕王阁的实景确实描述的是南昌,山川秀美,峰峦叠翠,却失去秋的味道。王勃的秋描述的是想象中北方的秋季。

    公元675年,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王勃真的是路过洛阳?当时,皇家均在洛阳,怕是王勃不甘心,希望有所得。等到七月,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失望而去。

    所以,滕王阁序中,起码一半内容描述自己的不甘心。不甘心又怎么样?只能归于命途多舛。以南昌县城几万人的规模,按洛阳、长安的规模,一个里坊五千人吧,南昌能有几个?哪来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所以,整个滕王阁序,是王勃愤懑的发泄,大多是想象中的景色。其实,王勃也没弄明白,自己能传唱千古的是什么。如果王勃知道,自己将要写出一篇传世神篇,还能不能写出来?很值得怀疑。

    《道德经》免费,不知道老子有没有稿费。相传,《滕王阁序》一字千金,恐怕是谣传。收些盘缠可以,以王勃的孤傲,能拿文字去卖钱?不能!

    从唐太宗开始,世族与皇室对取士的标准就有很大争议。皇家崇尚文才辞藻,世家崇尚治国的能力。当时,初唐四杰被世家所排斥;王勃的命运是必然。意外的是,四杰传唱千古,当时的世家名人,大多不被后人知。看盛唐、宋朝的官场,如韩愈,如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说明皇家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寒门能出文才,很难出治国之才。到了明朝以后,官场文人似乎比不上唐、宋,这与皇室的倾向有关。想要再现唐诗、宋诗,群星璀璨的浪漫年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