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四十四章 进退之间(中)

    举着灾民的百衲伞,县令走了,武德县依旧走不出霉运;春去秋来,又有灾民到县城就食。继任县令依旧例,捐别人的钱,外出买粮。阎庚雄姿勃发,以为老天眷顾,给自己显示能力的机会;无奈,有邻居到县城,告知妻子王老女患病,卧床不起。生过两个小孩后,王老女身体不好,总是得病;岳丈、岳母年岁大,身体同样不好,一家子人都需要照顾。这年头,买几个奴婢不贵、不难,如果家里没有男人,怕是难以管教。不得已,阎庚找主薄上司请假,听完请假的原因,主薄上司大义凛然地说道:

    “阎君放心,照顾不好家人,何以兼济天下?一切有我,不用担心买粮重任。”

    上次买粮,阎庚遵循牙子的操守,只做中间人,介绍买卖双方认识,促成交易,却不参与,由主薄全权负责。

    重操种地旧业,阎庚苦闷,时常拄着锄头,太息曰:

    “多好的机会啊,白白错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升迁,成为真正的官。”

    王岳父时常劝解,道理都明白,总是不能释怀。太息的次数多了,王老女听不下去,忍不住说道:

    “夫君,你太实诚,不明白官府的黑暗,被人卖了还帮别人运粮。这天下,除了贾敦实那个老头子,又有几个清白人?灾荒期间,粮食贵重,你真的以为他们干净?”

    阎庚觉得憋屈,想出言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王老女继续说道:

    “这样烂到骨子里的官场,等灾难过去,朝廷一定会下狠手整治。躲过这一遭,自然会有你的机会。还是先把孩子养大,家里安稳,才可能有官场前程。”

    阎庚想想也是,从小听到大的道理,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自己怎么会忘掉?还是做官心切,不能泰然处之。

    安顿好灾民,张仁亶回到租住的小院。州县收不到税赋,官府也没有钱粮发放俸禄,只能靠着积蓄,勉强度日;数数家当,存粮还有,现金全无。本以为新皇登基,苦尽甘来,天下太平;没成想,看了一年多的朝堂大戏。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比张仁亶一辈子经历的都丰富多彩,真的是长见识。为了避讳新新皇的名字读音,张仁亶的名字改为张仁愿;过了很久,同僚才弄明白,张仁愿是谁。

    徐敬业举事的时候,州县紧张,唯恐辖区出暴民,派出官吏,名为巡视、安抚,实为观察舆情。张仁愿走过一些村庄,感慨万千。中国的百姓好哄,忍耐力强,只要能繁衍生息,就不会有太多想法。常年不断的灾荒,饿死不少老弱、病残,青壮、孩童得以苟活,承接香火,虽然艰难,勉强可以度日、生孩子。

    不幸中的大幸,朝廷一直不允许田地买卖,严格实行均田制,杜绝了豪族的土地兼并。人丁兴旺的家族,总会隐瞒田地、丁口,唯一损失的是朝廷赋税、劳役,对百姓没坏处。田地是繁衍生息的基础,却也是无尽的牵挂,没人愿意离开有田有房的家。没有官府的许可,离家出走会失去户籍,也意味着失去土地。实际上,田地买卖难以禁断,总会有人找出漏洞;比如上田换中田、下田,有专业牙子操弄,不会违背律法。卖身为奴婢是另一种方法,连地带人加入缺少土地的豪族,可以免除租、庸、调。

    说起徐敬业起事,当着张仁愿的面,胆大的百姓,都敢用隐晦的措辞,胡言乱语,拍手称快。真正提及起事,却没人愿意背井离乡;不到没粮食吃,非要劫掠才能活下去,谁愿意打仗。打仗要死人,边关戍守都没人愿意去,何况叛乱?

    垂拱元年(六八五)夏,大旱。州县又紧张起来,派官吏巡视,针对性救济,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灾民离家就食。怀州的灾情不严重,少数旱地歉收,耗费一些粮食,轻易抚平。

    张仁愿厌倦了这种生活,不想再与灾民、粮食打交道。想要改变处境,只有升迁或者调任。以前总是指望着杨德干升官后提携,谁知,杨神让竟然跟随徐敬业起事造反,全家被诛,唯一的希望破灭。

    垂拱元年五月,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张仁愿蠢蠢欲动,很想提笔自举。多年的磨难,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凡得到必会加倍付出,自己能得到什么,又会付出什么?现在还不清楚。强压下心中的驿动,继续观望朝廷的动向。

    垂拱二年(六八六)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凡进书言事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想了很久,张仁明白了铜匦的真正作用。魏徵曾对太宗曰: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连年的灾荒,民间怨气鼎沸,太后给出一条化解怨气的路子,同时震慑各级官吏,不要在这个时期胡来。其它的作用、副作用,想想都可怕,张仁愿不敢再想下去。连续两年,给出两条自举求仕的诏命;看得出,太后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用以吸引人才,什么样的人会入太后之毂?

    胡人索元礼,上书言急变;召对,擢游击将军,令于洛州牧院,推案制狱;太后数召见赏赐,以张其权。

    周兴者,雍州长安人也。少以明习法律,为河阳令、尚书省都事。自垂拱已来,屡受制狱,累迁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周兴为官,政绩卓著,却因为没有及第身份、世家身份,屡遭打压,不被重用。索元礼出身更低,几近于文盲。这样的人,太后都能重用,自己呢?张仁愿不愿意继续蹉跎光阴。通过往来文书,张仁愿能够了解到朝堂发生的大事。无论索元礼、周兴的人品、能力如何,太后能够越级使用,有城门立木,给天下人看的意思。

    张仁愿依旧过着孤独的生活,除了到州府坐班,就是读书。怀州小地方,能找到的书实在不多,那几本佛经,已经倒背如流,想要提升自己,必须重返洛阳,留在怀州,难逃抄书匠的命。思来想去,提升的方式,唯有自荐。铜匦面对的是普通百姓,张仁愿不需要也不屑于使用。通过特殊通道,自荐书直送武太后;外人不知的是,拆开自荐书,替太后预览的却是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