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卦仙

第六十章 命运之抉择(下)

    天授二年(六九一),春一月,李君羡家属诣阙诉冤,圣神皇帝转张仁愿审理。案子的当事人均已故去,不能重新取证,只能通过档案重新评判。

    李君羡出身瓦岗寨,初事李密,后为王世充骠骑,恶世充为人,率其属归高祖。历任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累迁华州刺史,封武连郡公。贞观八年,随段志玄讨伐吐谷浑,大破之。

    档案记载,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辟谷),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贞观二十二年,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七月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另外还有一份相关的档案,其内容流传甚广。贞观年间,太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因李君羡乳名“五娘”,家乡武安,封邑武连郡公,三个“武”字加一个“娘”字。民间传言,李君羡遭忌被太宗诛。

    张仁愿同样知道,大唐史官不是司马迁,很没有节操,时常篡改记录;现在能看到的史料,真实与谎言并行;时过境迁,难于看到到事情的真相。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有关李君羡的传言不可信;而其家属,正是因为这个传言,才敢找神圣皇帝,平反昭雪。

    从案件记录来看,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李君羡有图谋不轨的证据,罪名不成立。张仁愿依此结案,奏报圣神皇帝,诏复其官爵,以礼改葬。这是圣神皇帝登大位后,第一次为冤案平反昭雪。受此影响,被诛杀的索元礼、周兴等酷吏所经手的案件,受害人家属纷纷要求平反。这个时候很敏感,发生在本朝的案子,除非个人品德真的高洁,毫无瑕疵,而且民望、口碑很好,否则没人敢翻案。

    朝堂之中,波谲云诡,难以捉摸。很多案件,罪名总是离真相十万八千里。张仁愿混迹北市,接受了大槐树下诸多歪理邪说,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都是猜测,毫无证据。

    很明显,李君羡被人暗算。最可能的原因,李君羡做兰州刺史、讨伐吐谷浑时,在西域商道建有势力,其中的利益被人觊觎、嫉恨,趁太宗病重将崩的时机做局。那个御史太蠢,手法如此粗糙,太不专业。可能,时间过于紧迫吧。

    除了李君羡,出征西域的大将,结局都不太好。郭孝恪父子是其中之一。

    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等将兵击龟兹。郭孝恪父子奉命守城,被城内已投诚的龟兹兵联合外来的龟兹大军偷袭,夹击于城门;乱战中,父子二人中流矢而亡。

    贞观十五年,太宗幸芙蓉园,薛万均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这次的死因更加迷离,不清楚谁下的黑手,忧愤还能死?薛万均曾随李靖灭吐谷浑;作为副总管,随侯君集灭高昌。

    这三位大将,能力、功劳仅次于凌烟阁功臣。趁此机会,张仁愿翻阅卷宗,发现,贞观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到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太宗崩,期间死去的朝廷重臣,尤其是凌烟阁功臣,多有疑问。还是那种猜测,有太宗下手,也有其他人做局。

    最奇特是高宗朝,李勣(徐世绩)自己就是名医,却对外号称,除了吃皇帝、太子送来的药,拒绝看病、吃药;为什么这样高调宣告,不言而喻。

    太宗一直想要亲征高丽,却因为种种阻碍,不能成行。贞观十六年,太宗引魏王泰刺激太子承乾。时传太子承乾有足疾,还有种种不当行为,世人以为太子失德。主要重臣的意见是抑制魏王泰,避免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为了安慰诸大臣,稳定局势,太宗以病重的魏徵为太子太师,辅佐、教导太子。谁知,魏徵疾小愈。

    几个月后,到了贞观十七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死。紧接着,太宗命人,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

    这时候,魏王泰的声望愈隆,势力更强;整个京都传言,太子承乾无德,可能被废。太子侍卫纥干承基告太子承乾谋反,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

    废太子承乾为庶人,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李承乾之反,可以视为逼其反,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侯君集等一干与太子关系密切或者押注太子的势力,均被清除。同时被清除的还有魏王泰的势力。

    侯君集从来没正面承认自己反叛,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其反叛;临死前,乞求留一子以奉祭祀。侯君集戎马一生,灭吐谷浑,灭高昌。

    魏徵也被牵连,太宗砸了自己竖起的碑,魏家失势。

    此后,太宗亲征高丽,为高宗遴选辅佐大臣。选中的包括武将李勣,文臣长孙无忌,猛将薛仁贵。

    贞观二十年二月,斩张亮于西市,籍没其家。张亮,郑州荥阳人,瓦岗寨出身,隶属于徐世勣部下。高丽之战后,陕人常德发其谋,并言亮养假子五百。太宗使马周案之,亮谰辞曰:

    “囚等畏死,见诬耳。”

    太宗又遣长孙无忌、房玄龄就狱谓曰:

    “法者,天下平,与公共为之。公不自修,乃至此,将奈何?”

    张亮真正的死因并不清楚,具有决定性的是高丽战场,太宗选定李勣,淘汰张亮。至于传言中张亮的恶行、不当行为,均不可信;甚至密告侯君集反,都可能不存在。那五百假子,一定都是战争孤儿,大部分可能是袍泽之后。

    此后,高士廉,房玄龄,萧瑀,李靖等凌烟阁功臣,陆续因病去世,时间都在太宗之前,就这么巧合。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崩,凌烟阁功臣只剩下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刘弘基、程知节,唐俭,李勣。

    到了高宗朝,长孙无忌自杀。李勣灭高丽后,次年病逝;期间,吃过高宗与太子送的药。至此,凌烟阁功臣全部离世,他们的后辈,结局都不好;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的后辈,或许因为平庸、或许被打压却能自甘平庸,安然无事。

    从后世看,程知节最有智慧,保住了自己与家人的平安。高宗朝,程知节帅王文度、苏定方等征西突厥,打了一场糊里糊涂的胜仗,突显苏定方之能,却因指挥不当、贻误战机遭贬。不知道王文度代表谁的利益,屡次假传圣旨,最后淹死在去百济的路上。

    很明显,苏定方代表裴行俭的利益。此后,苏定方灭西突厥、灭百济,战功赫赫,死于军帐;无论去世时间还是死因,众说纷纭。

    看到这些血淋淋的往事,张仁愿陷入沉思。这些前辈,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精,或死于利益,或死于权势,而且殃及后辈子孙。到了现在的大周朝,更是借民怨、酷吏之手,清除各种势力。如此朝堂,自己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