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玄德

第六十六章 战前抉择

    我来到议事厅后,众人见我身边又跟着一人,都露出询问的神色。于是我把徐庶介绍给他们认识。

    徐庶为人豁达大度,并不恃才傲物,很谦和地与众人打招呼,这样一来,众人对他的印象也十分好。不过徐庶并没有任何功绩,现在并不封给他多大的官职,不过我相信,以他的才能,必然会在我军中崭露头角的。

    随后,由糜竺汇报敌军情况:现在的情况果然是最差的,三家联手进攻徐州,而且吕布和曹操居然能够摒弃前嫌,三家合兵一处,兵发二十万攻击徐州。不过糜竺还特别说明:在曹操军中虽有几万身穿袁术军军服之兵,却并非袁术之兵马,联军真正只有吕布的两万兵马与曹操一起来攻击徐州。而袁术还在寿春城内集结兵马,不过却按兵不动,似乎还在准备着自己的登基大业。

    听到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我不由地苦笑了下,随后对众人说道:“不知有何法可退敌军?”

    这时,陈登说道:“主公,登想问清楚,曹操大军中,的确没有袁术军在内?”

    “正是,虽有几万军士身穿袁术军服,但竺之手下有一人认识军中一名部将,发现此人正是穿着袁术军军服,而且经那人多方打探,发现曹操军中有许多人穿上袁术军军服,故而竺才确定联军中并无袁术军。”糜竺肯定地说道。

    听完糜竺的情报,陈登说道:“如此便可确定,此乃无中生有之计也,意再调动我军主力与之决战。”

    “依照军师说来,曹操此法,先是无中生有,以壮其势。后调虎离山,攻其不备?如此,曹军乃饵呼?”关羽听完陈登的话,连续两问。

    这时,有一声音说道:“将军此说,只说对一半。”众人视之,乃是徐庶也。只听他继续说道:“如此看来,曹营之中,两路军诈称三路联军,确乃无中生有之计也。不过曹军乃百战之师,此次来袭徐州,乃主力耳。而袁术大军,虽在准备其他事宜,却集兵于寿春,显然想要偷袭,不过袁术军乃战败之师,不足为惧,只能算一路奇兵。”

    关羽听到有人说他说错了,而且还是新来的那个徐庶,正想大怒。不过听到徐庶后面的解释还算合理,而且看此人是我亲自带来的,只好把怒火压下,冷哼一声。随着这声冷哼,场面也随之冷了下来。

    听完徐庶的分析,也算是把现在的情形表现了出来,至少没有面对三家士兵,也没那么紧张了。不过听到了关羽的冷哼,我也没什么办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现在我军之中,他只服陈登,还有拿虞翻没办法外,对其他文官都是冷着一张脸,就连跟我最久的简雍也不例外。还真是拿他没什么办法,只好对徐庶歉意地笑了下。

    随后我接口道:“如此说来,我军又要面对两线作战之境地,不知众人有何法破之?”

    陈登说道:“主公,如此正可分而破之。”

    “正是,主公可带大军前去阻击曹操大军,依照两军之实力,应是平局。而后再暗派一军,防备寿春出兵。如此便可轻易挡之。”荀谌接口道。

    或许是文人间的默契吧,也可能是见我要提拔徐庶,更有可能是要考教徐庶,二人都没有说如何抵挡袁术军。

    只听徐庶说道:“庶先前听闻主公大军二破袁术军,想必袁术军中之军士仍然回惧怕我军。如只需防备,遣一善守之将便可;如欲一战而破之,则需一大将领兵前往,袁军必为胆寒,或许自退,或许溃败。此两种情况皆有可能一战而定其局势。请主公择之。”

    听完徐庶的话,又见陈登和荀谌没有反对,显然是同意了这个方案,让我从中选择一个来执行。不过确实很难抉择啊:阻和退,都是能够解除袁术威胁的方法,不过所用之策却大为不同。

    如果只是要阻击,那么派遣军中防守经验最出众的李通前去就行了。相信以李通的能力,并不需要分出很多兵力便可成功地挡袁术军于徐州之外,对我军迎战曹操军有很大的益处。不过这样一来,就要防备袁术在那没有战绩时分并支援曹操,这样主战场将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劣势。虽然这种情况很难想象,不过三家既已结盟,相互支援也并不是不可能。

    而用退的方案,在我心中是最为理想的,因为在我心中就有一名绝加人选可以派往那里,而此人就是张辽。一来他的才能我是最为放心的,因为历史上的种种战绩都表名了他确实是一名大将之才。二来当时我与他约定,不让他与吕布交锋。现吕布与曹操共行一路,前去迎敌显然不能带他,这样正好充分利用人手。

    不过想法虽然好,不过实行起来确有一点阻力:首先就是张辽是降将,虽然我对他的忠心没有怀疑,不过不代表我手下众将有不怀疑的。而且他在军中并无战功如此便带大军前去阻敌,难免众将之见会生出不愉快。

    不过我再算算我和曹操的兵力对比:经过这几日的集结,彭城也能发出近二十万大军,除去前去阻挡袁术的大军,还能够和曹操抗衡。不过将才就有点难办了。就是因为那儿多了个吕布,现在我必须把手下武力排前的几个人都带去方能打成平手:吕布、典韦、许褚,还有夏侯兄弟,这些人都需要我手下那关羽、张飞、太史慈、甘宁和项成来抵挡。少了一人,都将会给我方这的高端武力对拼造成弱点,从而导致士气的下降。这样一来,还是需要张辽前去阻挡袁术。

    这些念头都是在脑中一闪而逝,回过神后见众将还在等我抉择,于是我说道:“张辽高顺何在?”

    两人显然是没有料到最先点到之人会是他们,都愣了一会儿后,才出列说道:“末将在。”

    “备当初答应汝二人,不令汝等与吕布作战。如今吕布在曹操一路,备便不令汝等前去迎战。不过联军势大,备欲令汝二人前去迎战袁术军,可有把握?”我说道。

    刚一说完,关羽等人便急了,正欲说话,不过被我抬手制止了。过了一会儿,只听张辽说道:“可是主公,我等乃降将……”

    还没说完,便被我打断了:“文远不必如此说,熟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若不是已有约定在先,备还欲令汝二人随备前去迎战曹操。如今文远只需说,愿还是不愿去?”

    张辽听后,立即说道:“末将愿往。”

    “如此甚好,只是袁术前来,必定不少于十万之兵,不知文远需多少人马?”我又问道。

    张辽顿了下后道:“辽只需三万便可击破袁军,如不能破,提头来见。”

    “好!”我赞道:“吾便与汝三万兵马,不过能破则破,不能破则拖,切记不可令其支援曹操大军。”过了一会儿,我想到了一点,于是走上前去,解下身边雌雄双剑之雌剑,交给张辽道:“吾知汝只才,不过在军中并无声望,或许有人不服于汝。两军交战,最忌此事,如有不服者,可用此剑斩之。”

    此时的张辽才知道我对他是完全信任的,于是下跪接剑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随后我说道:“其余众将,随我前去迎击曹操大军。”

    众将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