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进行时

第四十八章睹物思人

    【睹物思人】

    这两天,手术间歇在更衣室里发呆,行走在走廊里,在手术室里,于跃恍恍惚惚地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老师熟悉的身影,哎!老师居然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了,这两天上海台风暴雨是一轮接一轮,路边好像还有树木都被刮倒了。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心中默默祷告着:老师您好好地安息吧!知道你还是放心不下这个宝贝儿子,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作为兄长我尽量帮你照应着吧!虽然我自己也还是一个宝宝。

    也许人的成长就是在某一瞬间,被突然之间地逼上梁山。

    洞泾老宅也是,现在拆迁政策开始公开透明化了,很多人家都开始陆续在和拆迁办商谈了,个别人家已经达成了进一步签单的意向了。于跃母子则不疾不徐,处在“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状态。现在拆迁也不是签一家,就把一家的房子拆掉,只是在门口做一个标记。松江是上海之根,本地人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突然之间要离开这片土地,心里总归是有点依依不舍。他们的房子还将被保留几个月,还想好好地在这里住上最后几个月。

    他也经常回到洞泾的家里,和母亲一起整理家居,于跃的心态:扔掉!扔掉!家具什么都用了这么多年了,完全够本了。妈妈,不要舍不得扔啊!

    母亲则在一边潸然泪下:儿子啊!儿子!你不懂啊!这个家里的家电家具甚至一勺一碗,都是我和你爸爸亲力亲为一点一滴地购置起来,这里留下了太多和你父亲共同生活的痕迹啊!我始终是忘不掉你的父亲的呀!

    “妈,你没有换过城市生活,没有这种经历你不知道!我身边的同学同事移民,跨过过半个地球搬家,差不多把上海整个家都扔光了。‘断舍离’也是人必须要经历的成长啊!我们找机会,在这里好好留下一点照片吧!就让这一切好好留在记忆中,好好地开始新的生活吧!”他说。

    于跃钻进厨房的灶头里,其实这个农家土灶早就不用很多年了。他说:“我还是印象蛮深的,童年时寒冷的冬季里,还没有空调和油汀年代里,我和爸爸一起坐在这里边烤火取暖,把自己不用的书本报纸,练过的书法宣纸,一堆一堆扔进去烧掉。常常童年的时候碰到不开心的事,我也会悄悄地躲到这里来发呆,爸爸就会在这里找到我。其实,这玩意儿就像西方人客厅的壁炉一样吧!”

    母亲说:“是啊,时代变化真快呀!我刚到这里的时候,七十年代的上海农村,冬天是冷得不得了啊!也在这里灶头里烤火的。我们搬到新房子,就该装地暖了吧!冬天连空调都不用了。”

    “就像狄更斯的《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于跃说。

    “是的。我的儿子,你出生在梅雨季节,月子里那一堆堆晒不干的尿布和小衣服啊!今后你的孩子,即使是两个孩子,不用准备那么多替换衣服了,脏衣服上午洗了烘干,下午继续穿。其实阳台上连晾衣架都不用准备的”,母亲说。

    “哈!我的妈妈呀!你终于与时俱进啦!哈!表扬,表扬。好好表扬啦!”,他说。

    “赵叔叔决定好了,天凉快以后,我们准备去领证,然后我们会去苏州某度假村呆一段时间。期间你把房子好好再装修一番吧!准备年底搬过去”,母亲问道。

    “你们真的慎重考虑好了吗?考虑成熟了吗?我觉得我是‘克父’啊!自己父亲和师傅在半年之内走了,我在单位目前都没人要来做我上司了。赵叔叔真的愿意接受我们吗?”他说。

    “我们都是党员,我们不信”,母亲微笑着。

    “好吧!你们一个个都给我健健康康和平平安安地活着噢!半年里送走两个最重要的中年父辈,我已经遍体鳞伤了,我再也受不起重创了”,于跃苦笑着。

    坐在灶头前发呆,恍恍惚惚间于跃仿佛又看到自己父亲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劳作的身影了,他泪眼朦胧,心中默默祷告:爸爸,您好好安息吧!爸爸,妈妈现在过得还行,虽然她已经不是你老婆了!爸爸,你可要大方噢!爸爸,就把她交给赵叔叔吧!爸爸,你可要保佑你的第三代平安降临人世噢!爸爸,我永远爱着你。

    “于跃啊!快来吃饭了。于跃啊?小子又在自言自语什么了?”母亲催促道。

    “睹物思人了,又想到爸爸了,我让爸爸大方点,就好好地把你交给赵叔叔吧!”他如实说。

    “我的儿子啊!还是你最了解妈妈啊!我也梦见你父亲好多次了,他说你和儿子觉得好就行,你过得好就行。不用考虑我的”,母亲也哽咽了。

    【百感交集】

    晚饭后,于跃又呆呆地坐到庭院里的秋千上去了,心不在焉地在秋千上晃悠着,翻看自己婚礼时的照片,居然整整过去五六年了?用手机放出彭佳慧的《走在红毯的那天一天》:

    数着时间的日子,

    一点也不好过,

    到哪天,

    他的良心,才会发现,

    女人啊!

    要找个真诚的男人,

    哪有那么难?

    真有那么难。

    走在红毯那一天,

    蒙上白纱的脸,

    微笑中留下的眼泪,

    一定很美。

    走在红毯那一天,

    戴上幸福的戒,

    有个人厮守到永远,

    是一生所愿。

    母亲也来到庭院里了,他莞尔,说:“妈妈,这次你一定穿白婚纱了。我们都很期待的”。

    母亲低头缄默,他们相视无语。这个盛夏夜,月朗星稀的夜空下,他们就这样坐在庭院里,听着音乐发着呆。有终于找到心仪归宿的如释重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期待,更有对即将失去自己家园的怅然若失?

    很多次陈怡说过,自己婚礼上父母目送他们离开时,也是这种百感交集心情,有爱女终于找到心仪归宿的如释重负,有对爱女未来生活的憧憬期待,更有爱女将不能常伴自己身边的怅然若失。

    婚礼上那张被摄影师抓拍到的背影,岳父母依偎着搀扶着站在家门口目送着爱女离家的背影,即将从崇明到松江跨过长江隧桥,跨过整个上海市一百多公里的远行。那张百感交集的背影,他一直留在微信收藏里。

    虽说婚礼只是一个仪式,而且以他奔四的眼光看,这些年人身边的青年男女,各种分分合合,还有接触半年一年就结婚的比比皆是。哪像自己,在婚礼之前其实早已经有了四五年的“事实婚姻”。刚开始热恋两年年少轻狂的阶段过去后,二十三岁研究生开始他们就是过着事实婚姻或者“周末夫妻”的日子,只是没有一纸婚书和生儿育女,也没昭告天下罢了。

    坐在秋千上晃荡着,想想自己活到奔四了,居然也没有追过一次女孩子,也没有相过一次亲,更没有失恋过。呵呵……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

    婚礼上,老婆流泪了但很克制,岳父母没有当着自己面流泪,不知道他们背后有没有流泪?没想到几个月后老婆又流产又掉下山林,其实他知道岳父母是清楚爱女曾经掉下山林险些丧命。但是从没当着他的面提过。

    哎……我既是个不孝儿子又是个混账女婿啊!他在那里叹着气又摇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