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珠奇缘

第六十七章 途中见闻

    后来,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凤珠”就成为杨玉环的随葬品。

    “柳,我希望这次的线索应该是真的,希望你能顺利的找到“凤珠”,这是我们的使命,希望你能完成。”大柳最后写到。

    这是大柳用自己生命换来的线索,我一定要走一趟的,“猴子,明天我们就出发。”我坚定的说道。“好,那咱们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赶路。”猴子说道。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辞别了桃子外公他们,乘坐他们通外的马车离开了。在我们呆的这几天,发现他们已经开始在整理阁罗凤的陵墓,把他跟所属将士们的尸体都搬出来火化了,并把里面所有随葬品都给运了出来。

    毕竟他们两个苗寨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打算用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改善一下这里。而且那座巨大的陵墓也被改造成一个宽敞的储存粮食的地方。

    期间他们让我把那里的风水给修改了一下,基本也还原了原来那种规格,可以保证里面的粮食不会受潮发霉。

    “柳,我们出来了也有几个月了,感觉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比我们这前20年发生的还多,感觉有点不真实,就像做梦一样。”猴子感慨到。

    回想一下也是,从桃花村出来以后,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一起经历过很多生死,见识了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奇闻,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能够顺风顺水的。从云南到西安,差不多要跨越大半个中国。这还是一个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虽然我跟猴子也想坐飞机直接飞过去,但是机票在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买的,有钱没有门路也是很难搞定的。火车就相对方便了很多,而且可以增长很多见闻。

    这不,我对面就坐了这么一位学问渊博、博闻强识的学者,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一看就是一位学究古今的教授。从坐下那一刻,就开始跟我和猴子攀谈了起来。

    “两位小兄弟要到哪里去啊,看你们这么年轻,是外出打工还是去求学?”他扶了扶眼镜。

    “啊,我们是回家,在南方打了一段时间工,感觉不适应,准备回去。”猴子对这位教授很有兴趣。

    “哦?原来是两位北方的娃娃,那确实不适应的,云南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闷热多雨,北方比较干燥。而且你们肯定也吃不惯吧,这里多是食用大米,而且多甜食跟辛辣,北方多少小麦,是不是经常饿肚子啊?”他已经开始显示他的学问,毕竟很多名词我跟猴子听都没听过。

    我跟猴子好歹初中毕业,在那时候文化程度也算平均水准了。猴子一拍大腿,把教授给吓了一跳,“你说的太对了,一天天身上就没干过,湿乎乎的难受的要死。而且好久没吃面条了,天天米饭、米线什么的,感觉跟没吃东西一样。”感觉猴子跟找到了“知心大姐”一样。

    “老哥,你这是在哪里高就?一看就是有学问。”“也没什么,就是一个教书匠,在一所北方的大学。”他脸上满是得意,在我跟猴子这种差不多文盲面前,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那时候的教授都是有真材实料的,都在自己的专业有一定建树的。聊着聊着,这位老哥就开始讲他过去辉煌的历史。他在跟我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刚好赶上了1978年恢复高考,他就是在那一批高考中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虽然学校不是很好,但是他学习比较刻苦,一路自己努力晋升学历,在兰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留职任教。然后他讲述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传奇故事—阴兵借道。

    这种在他人听来基本是胡扯的事情,我跟桃子看来有一定的可能性,并通过他讲述的神情来看,不像是瞎编。

    78年的那场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周一平这位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老家是宁夏银川的一个村庄,家里以放羊为生。但是他却从小喜欢学习,每次放羊都会带着本书看一看,就是这样无意中的习惯,让他有了参加高考的底气跟勇气。

    在上大学期间,有次学校组织一项活动,几个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独立完成所选课题。他们这个小组选的是村落分布的规律与成因。这不仅需要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还需要去现地查看跟询问。他们一组四人就出发了,来到学校附近的乡下农村。

    那时候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各个村落都很闭塞,对于外来人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通过学校的介绍信找到了村长,然后借宿在一位农户家里。家里就只有一个40多岁的汉子,因为家里穷没有讨到媳妇儿。

    在他们入住的第一天,就被告知了一件事情,“雷雨天,不要出门,不要回头,遇到事情不要慌张。”他们再三询问后,却没能得到准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