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

我对各位读者的话

    我写这本书一直没有签约的打算,我也没把他当成网文来写,主要是作者高中的时候,被看了《琅琊榜》的老师整过(整的很惨),他很推崇琅琊榜,而且很喜欢学梅长苏“抓辫子”“抓把柄”“布棋子”去搞人,搞着搞着班级散掉了。当然,那时候是2014年,已经开始进行琅琊榜1的前期宣传,所以同学也很爱看。

    因此我是《琅琊榜》的受害者,当我看了小说和电视剧以后,我对里面的情节和立意很不认可。

    琅琊榜1和2(电视剧),宣扬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作为作者,在我看来虽然说得好像很对,但其实很肤浅。

    榜1中,梅长苏说“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以及第二部露出的家国情怀,在我看来,比较肤浅。

    比如说第一部,难道把六部全部换了,换了这堆大臣还有个君主就能国泰民安了吗?

    要知道故事是封建时代,而榜1换上了萧景琰当皇帝,难道天下就能河清海晏了吗?举个例子,康雍两朝74年,全国发生的饥荒超过了70起。雍正年间,即便是雍正朱批成百上千万字,其在位期间,全国的某地特大规模饥荒合计都有十几起,康熙年间更是有着超过十次人吃人的现象。康熙盛世也因此被网友冠名“地瓜盛世”“吃糠喝稀”。

    这本书我主要写萧景琰的上位过程,和萧景琰上位过程中他自己遇到的事情和周边国家的一些事件对他造成的影响,其实看上去小说里面的事情很散很乱,看的很辛苦,这些事件其实都是萧景琰最后登基的原因。

    这里面萧景琰有三个上疏《治汴河条陈八策疏》《治南北条陈国策论疏》《贫民疏》,当然这三个内容是作者自己根据资料编出来的,里面我主要侧重几个问题

    1、能够保证“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何来主君”这句话的,大多数时候不是换官员,换皇帝就能解决的。而是牢固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民生制度、法律法规!萧景琰写这些上疏也是为了表达这个问题。合理的、人性化的法律和制度才是保证谢玉、夏江这类人不出现外加百姓安居乐业的原因。不过读者也要清楚一点,这本书讲的是封建时代,无法脱离局限性,因此萧景琰这么做,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维护他萧家的统治,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这一点。

    2、言豫津和萧景睿是对少年郎CP,不过这本书中我写他们的剧情是有带有一点批判的。

    和在“本作的立意”里面讲到,时下的“权谋剧”很喜欢去描绘高层的生活,不去描绘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通篇嘴巴上为了百姓但又不见百姓,为了宫廷宗室的那点屁事查来查去,是现在各种古装“权谋剧”的缺点。在琅琊榜1的电视剧中,就不乏言萧二人高级生活的描写,奢侈地过生日、打马球、看跳舞,这在古代是个老百姓做到的事情吗?剧里面很多这种描绘高层生活的情节,我不是说不能写,而是写的时候最好考虑一下社会背景怎样的,以免一些人看了有意见。

    所以在本作中,萧景睿在河北旱灾的时候过了个很不合时宜的生日,虽然他很孝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非常好,合乎大家对“琅琊公子榜”榜眼的印象,但是他就是因为过了这样的一个生日,造成了极为严重且又魔怔的“汴梁禁军哗变事件”。萧景睿间接导致了一批军队叛变,无差别地杀害了很多官员,而谢玉的手下又把谢玉赶了下台,并投靠了萧景琰,是这本书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3、江左盟是个黑社会

    我毫不留情地不尊重原著,我很直白地在小说里告诉大家江左盟是个黑社会,而我的这个想法,是我刚考上大学时第一次看这个小说就对江左盟留下的固定印象。

    电视剧中,梅长苏告诉季赢“江水如此寒冷,双刹帮在明年开春之前就别做生意了。”

    也就是说江左盟控制着长江,这本书我的地理设定是直接按照中国地理来改的,而且对江左盟的设定我也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国、日本、欧美黑社会的资料,也许梅长苏是个好人,但是他的手下不少都是坏人,比如说他的手下会在台州放贷,还害死了一群人。

    江左盟一年能收入很多钱,因为小说背景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因此江左盟靠倒卖私盐,破坏国家正常收入来给自己增添实力。

    我这样子写梅长苏,并不是我傻,也不是我在搞笑,更不是逗比。我是希望大家认识一个问题,梅长苏是很惨,你可能会说:“就一个复仇爽文,你吹毛求疵,看得出你心胸真是狭隘!”

    没错,我心胸是狭隘了点,我心胸狭隘的原因我已经告诉大家了,我被看过这本书的人整过,但是我不想看到庙堂去跟“江湖”打在一片的剧情,更况且是个控制着长江做生意的“江湖”,不然的话梅长苏跟黑金里面的周朝先有啥区别。

    恐怕梅长苏以后还会来一句

    “我们以后还要回到悬镜司的大牢里,我们要把悬镜司的大牢改成马球场!我们到悬镜司打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