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妖怪之苍凌阁

第二十一章。太后真年轻!

    任何人都看的出来,以现在的情况,想要阻止惠王殿下回到京城是不太可能的,太子殿下除了积极准备迎战,或许并没有更多的可行性。

    就在六月初五这一天,被先帝下旨镇守南境的惠王殿下还是在太后懿旨的要求下轰轰烈烈的回到了京城。

    一进入京城城门,这位神秘的惠王殿下便马不停蹄地请旨进了皇宫。

    惠王没有心思去看望皇帝,也没有待王妃拜见皇后,风风火火的一头扎进了太后的慈安宫,一连三日都没有出来。

    不用刻意去让探子打听,太子完全知道这些人现在都在想些什么,在谋划什么,不过太子什么也做不了,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找不到转机。皇后气的几乎病倒,这让太子显得更加孤立无援。

    “太子殿下,你现在最好尽快和秦王以及恪王通个气儿,仔细想想现在的情况,放眼望去,皇后必然是你最大的靠山,所以说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皇后是绝对不能倒下的,除非,你们打算放弃了。”杨时安看着意志消沉的太子爷,心急如焚,他其实不愿意涉足皇家的内斗,只是看在太子真心实意的份上才勉为其难的溜了下来。他可不想见到,还没到了决战的时候,自己这一方的参赛选手就自动弃权了。

    “秦王,恪王!”太子缓缓的抬起头来,脸上晦暗的神色也稍加减轻,但是犹疑的感情依旧没有丝毫的改变,“为了给我们留后路,其实母后早就开始联系着二位叔父了。他们和父皇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弟,感情最为深厚,并且秦王在军队中也有一定的力量,如果父亲当真醒不过来,这二位叔父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的依靠?”

    “太后一定会找机会让惠王留在军中,在我看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借着皇帝昏迷,让惠王殿下成为辅政大臣,辅助太子监国,如此一来,只要皇帝一死,只需要几位朝中元老上书要求,惠王便可顺理成章的继任皇位,毕竟现如今老派大臣都在太后这边的。我们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所以说,你的打算,是想用秦王和恪王来制衡惠王?”

    “依我之见,如果秦王和恪王帮助殿下的心足够坚决,为了让他们当真愿意同太后对立,此刻,太子你不妨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实权,以好笼络人心。毕竟这两位王爷也不是傻瓜。殿下必须先表明自己的心意,让二位王爷感受到真正的实惠,或许他们能够心甘情愿的帮助我们,要知道,和太后对着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太子殿下认真的听完杨时安的建议,频频点头,看起来,两个人的想法简直就是不谋而合。

    就这样,双方阵营的选手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寿宴前夕都紧密而且低调的活动着,整座皇宫乃至于整座京城都笼罩在一股莫名其妙的危险感之内,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真的意识到了这样的重重危机。

    太子殿下和秦王、恪王两位王爷的家庭便饭吃的非常的愉快,双方就太后宴会的关键问题交换了很多各自的建设性意见,经过一番磋商,太子和他这两位多年未见面的叔叔之间的感情更加的紧密了。

    对于着两位王爷以及一些新派的大臣,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这场宴会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会有多少人在失眠恐慌中度过这些时日,大家在内心之中都幻想了许多的场景,甚至连宫廷政变的具体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考量,所有人都以为,这必然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可是,事实证明,这些日子过的却出奇的平淡,双方不仅没有厮杀,还尽量维持着一种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尽管在此期间所有人都过的战战兢兢,但是并没有人敢于说破这样虚伪的平静,毕竟粉饰太平是所有王族都惯用的手段,这样的安排也是需要被尊重的。

    新皇登基之后,惠王殿下便属于外男,按照祖制,外男不得在皇宫之中久留。

    三日之后,惠王十分低调的去了楚王府中借住,楚王是他的兄长,虽然算不上亲近,但是终究还是一条心。

    六月十四日一大清早这一天百官接到旨意,可以不用上朝,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在家中睡懒觉,全都披星戴月的来到了主政大殿之内,低着头猫着腰,准备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卯时一刻,龙辇之前,抬出了一架凤仪,百官感到无比的疑惑。

    主政大殿之上,一身朱红色凤袍的太后,正襟危坐于龙椅左侧,龙椅空缺,再看太子一副恭顺谦和的模样,侍立在太后身旁,低眉顺眼一副好好孩子的样子。

    百官见状,心知肚明,不拜皇帝不拜太子,三呼千岁,后朝太后行了大礼。

    太后浓妆艳抹,没有生育过的女人,即便三十多岁也看起非常年轻,眉眼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飘荡,百官无一人敢抬头,皆敛声摒气,生怕自己的身形被上方的各位大佬看在了眼里。

    “说起来也是哀家的罪过,今日是哀家的寿辰,感谢诸位在此恭候哀家!”太后扫视全场众人,微微上扬的嘴角表明她非常的满意,不过,略微沙哑嗓音却有着说不尽的沧桑,“哀家原本是不愿意麻烦各位大人的,只是现如今皇帝病重,哀家心中实在忧虑不已,今日不请自来,诸位大人莫要见怪!”

    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话满朝的文武百官此时此刻只得将身子弓得更低一些,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冒了头,让太后给看见了。

    “太子年幼,江山社稷,乃国之重器,断然不能只交托于他一人肩头,我身为他祖母,深感担忧。”太后温和的笑了笑,很满意的说到了今天的重头戏,“哀家思虑良久,朝堂之上,需得设有辅政大臣,帮助太子共同处理国家大事,待皇帝陛下痊愈,康健回朝之日,哀家也算对得起江山社稷了。”

    对于太后的这个打算,在场所有人其实没有几个是不知道的,所以百官依旧淡定的供着自己的腰杆,静默的等待这一切按部就班的发生。

    “太后英明!”最先站出来捧哏的自然是苏家的老太爷,“老臣以为,若设立辅政大臣,以惠王殿下的才学胆识,自然是不二人选。”

    “臣下附议!”何晨何大人也站了出来,“惠王殿下文采武功,皆为全朝上下表率,早在先帝之时,便是堪当大任,奉皇命镇守南境,如今南疆平

    定正,是惠王报效圣上的时刻到了。”

    “儿臣附议!”楚王殿下的出场并不让人觉得奇怪,“惠王殿下辅理朝政,足以震慑四临。现下圣上病重,若边境有人趁机入侵,恐怕又是一场不小的战事,唯有惠王辅政,才足以震慑四邻。”

    太后党的几位重点代表人物,发表完各自的观点后,大殿之内依旧安静的出奇,以至于站在下手的惠王殿下都有些心里没底。

    尽管他们的计划天衣无缝,但是惠王殿下依旧不相信太子会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来。虽然在他看来,以太子现在的能力,不论做什么事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挣扎,毕竟惠王殿下对太后的能力以及势力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这次重返,京都,为的就是坐上那头把交椅。

    “那把椅子,原本就是属于我的!”惠王心下愤恨道,“想当初,若不是父皇一意孤行,我早就坐在了那上面,那个人,有什么资格和我争,我才是天命之子!”

    “太后所言甚是!”太傅王显明的一句男低音,终于在死寂一片的朝堂上,炸出了一圈圈的水波纹。

    冷不丁听到这样一句有些古怪的发言,有些性急的官员竟然开始低声嘀咕了起来,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自然还是王太傅接下去的话,“老臣身为太子太傅,深有同感,朝廷之事错综复杂,自然不是太子一人可以处理得了的,惠王殿下天资聪颖,自不必说,朝堂之上又有苏何二位大人鼎力帮助,吏部/户部的问题能够解决妥帖。只是,惠王殿下这些年,常在南边居住,对京城的事情想来并不是十分的熟稔,故而老臣认为,恪王殿下亦当成为辅政大臣。恪王殿下数次率军平定北境,对北境各个外族城邦最为了解,兼之,恪王殿下久居京城,对朝廷调度之事颇为熟悉。若能恪王惠王,二位殿下,双剑合璧,我朝江山必定固若金汤。”

    “王老太傅所言,甚是!”孙大人朝前一步拱手为礼道,“二位殿下同陛下手足,同心共气,我朝天下,必定千秋万代!”

    太后没有接话,她看了一眼一脸温顺功利的太子,眼中寒芒乍现。

    太后原本以为太子会让秦王辅政,毕竟秦王在军中的威望比恪王高得多,只是母妃的地位不高。太后原本以为太子会以此要挟秦王,让他辅政,以好控制。在太后看来,秦王的身份对谁几乎都构不成威胁,她根本不相信太子会让恪王成功上位,毕竟恪王的存在对于太子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太后冷冷的看着站在下首的恪王和秦王,一时间,她竟有些不寒而栗,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完全按照她的设想。尚未达到弱冠之年的太子,似乎并不想他表现出来的那般纯良,低眉顺眼之间,太后感受到了一缕缕无以言表的威胁。

    若论亲疏远近,恪王和皇帝,乃是一母所出,惠王,算不上什么。若论本领,恪王似乎直接碾压惠王,先帝在世时,恪王行事,极为低调,曾经常年守在北边多年不曾进入京城,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许多朝中重臣,都想不起来老皇帝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让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王爷成为辅政大臣,太子殿下难道就不害怕他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吗?

    太后始终不敢相信,太子会做出这种如同自杀一般的自救行为。

    惠王殿下这次回到京城是摆明了就是来抢皇位的,可是恪王殿下呢?恪王距离皇位也并不遥远,他有勇有谋,行事沉稳,文韬武略,当真一点儿都没想过要自己当皇帝吗?太子选择恪王成为辅政大臣,并且实实在在的将权力分下去,他日后不担心这些权力有去无回吗?

    此时此刻太后表示有些看不太懂太子的这一波操作了。

    不过她也没有太多兴趣去一探究竟,毕竟他们做了这么久的准备,博弈已经开始,由不得谁选择提前放弃。好在皇帝已经快死了,不论太子做什么都是亡羊补牢,胜利始终都会是他们这边的。她只需要一个听话的皇帝,让她来缔造一个属于她的时代。

    “各位爱卿所说都极有道理,正和哀家心里设想的一样,我看不如就这么定下来,恪王惠王二位受累,明日便开始辅理朝政。说起来,惠王在京中还没有一处像样的府邸,这件事情,户部抓紧完善一下。”

    把天大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太后再也没有心情陪报官玩耍,拉着太子的手,以一副祖孙情深的样子,风风火火的回到了内宫之中。

    当天中午并非正宴,太子回到东宫稍事休息,他这也算是首战告捷,但却一刻也不敢放松下来,他请来了赵易阳,此时他最担心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如果此时此刻皇帝陛下当真不幸身亡,他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去争夺那个皇位。而他和他的母亲将不得不面对最悲惨的境地。

    “今天晚上皇宫中人员复杂,还要劳烦仙长一定护我父亲平安无恙!”为了表达深切的感谢,太子殿下朝赵易阳深深的作了一揖。

    “皇宫中的情况大概我也都知道,其他的是我帮不上什么忙,今天晚上皇帝就交给我,你放心!赵易阳娓娓道来,“今天晚上各门各派的人齐聚一堂,他们就算动手也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我看倒是你,最好关注一下自己的安全。皇帝的儿子不多,你如果死了就等于直接把皇位拱手送人了,所以万望多加保重!”

    赵易阳的话让太子沉思了很久,他越想越觉得胆寒,对手的行动精准缜密,现在皇帝已经昏迷了很久了,如果自己不慎遇害,似乎他们这边就全然溃败了。

    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的对手能力过于强大,怪只怪皇帝从来不信妖魔鬼怪,如果他能像老皇帝那样把宗门的人随时带在身边,自己此时此刻就不至于这般被动了。

    虽然很是心烦,不过太子也很清楚,抱怨是没有用的,木已成舟,他能做的只是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傍晚夜幕降临之时,一身鹅黄色宫装衣裙的余梦音,连同杀气腾腾的杨石安一起,保护在太子殿下左右两侧,一同来到了今天的主战场。

    太后娘娘的寿宴设立在了皇宫大内一处最美的莲花池塘旁,两层的花厅水榭中此时已落坐了七八个人。

    按照礼部的规定,朝中凡事正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这次皇宫大内的宴会,一时间嘘寒问暖的话语此起彼伏。

    太子的到来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群并无党派分别的官员远远看去,太子此时依旧是一派云淡风轻的温和笑容,这些人有些猜不透太子心中的想法,更加看不明白,此时朝廷中的波诡云谲该倒向何方。

    不一会儿今日头号人物惠王殿下高调亮相,他比太子大四岁,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文武百官见了他无一不是,上前恭贺,生怕怠慢了半步,被人记恨。

    就在官员一片赞扬声,即将把会王殿下推上龙椅,这时太子走了过来。

    “惠王殿下!”太子恭恭敬敬的朝惠王行了一个晚辈礼,“惠王请坐,今日宴会,您和恪王,不必下居!”

    太子的乍然出现,让众人看得一头雾水,即便惠王殿下此时成了首辅大臣,但毕竟也是臣子,不下居,难道要做到上面去吗?

    可当众人跟着太子一路来到上首席位时,却发现惠王的座位竟然居于主位之右,恪王次之,而太子竟然下居主位之左,虽说我朝以左为尊,但是将二位王爷设在上座之内,当时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