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朱祁镇还你一个盛世大明

第八章 洗牌中央

    奉天殿

    “叩问皇上圣躬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安,免礼吧。”“谢皇上。”朝堂上在经过客套的礼仪后,气氛立刻变得剑拔弩张。“陛下!臣参锦衣卫都指挥使崔永建调戏民女,怀瑜伯李握瑜不守儒道,私自与民女厮混,彻夜不归,有辱斯文!还请陛下明鉴!”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智出列,奏上奏表。

    “崔永建李握瑜自诩为陛下心腹,欺陛下年幼,如此怠玩,成何国体!望陛下严惩!南下查案一事,还望陛下斟酌人选!”“望陛下斟酌人选!”陈智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下自便走出约一半的大臣,俯首请示。

    “呵,好……好一个陈忠臣!为国为民,思前思后!”朱祁镇笑了起来,随后唤出捧出一个木盒的韩潘。“陈忠臣,你自己看看吧。”朱祁镇取出厚厚一叠奏表,直接甩在陈智的脸上。“正统元年,王振擅作威福,与宫外筑阅兵台,请朕阅兵,会兵部尚书王骥与右侍郎邝野奉旨筹划,迟延未复,被王振打入牢中,当时……忠臣好像还参了英国公一本,说英国公理应连坐……你现在说说,按照大明律哪一条,英国公该连坐?”

    “臣……臣当时为陛下不平,气武官蔑视陛下……故上此本……”“武臣欺,朕?欺朕的是你们文官吧!”朱祁镇怒吼一声,朝堂上所有文官慌忙下跪。“当年此事,朕事后重责王振,还砍了“武臣第一”的纪广,而涉事文官仅是责骂,武官多有不悦。为何,陈忠臣你就没想过为什么吗?朕砍纪广,是因为他和王振内外勾结,拥兵自重!朕没砍你,是望你反省自己,继续为我大明做贡献!现在朝廷大查正气案,朕本以为你们能警醒警醒,谁料你们还是外甥打灯笼……”“陛下!有辱斯文!”陈智手下的一个小御史突然跳了出来,朱祁镇大怒,将剩下的一些奏本甩到了他的脸上。“别急……你们人人有份!自己好好看看,上面清清楚楚列了你们与阉党勾结的证据!朕之前不杀你们,一是你们这些文官脸皮厚!一看到朕干什么事不了解前因后果就一通上书!还骂朕不广纳后宫!朕才几岁,疯了吧你们!!二是朕还没有找到完完全全地,能置你们这些腐儒奸臣于死地的证据!现在有了,都有了!哼,好啊,你们都察院是阉党开的吗!这么一大票人!崔永建!”“陛下……崔指挥已经南下了……”朱祁镇愣了愣,回神后喊道:“韩潘!”“臣在!”“带着羽林卫,按照名单把都察院里的那帮人一个个抓!此外,左,右都察院今日起,暂时撤销!京中都察院的那帮御史,全部削职为民,全给我收拾包袱回家!让他们好好反省!御史这职业,真是让他们吃空饭!和阉党混的,抓!天天说一些没用的,滚蛋!上书有用的御史,全给我调到六科给事中!”“陛下……都察院乃成祖所立……”“呵,急什么!名单里也有你!”一个御史还没说完,就被羽林卫拉了出去。“你们还在等什么,要我请众卿回去吗!”朱祁镇盯着殿中没有被拉出去的御史怒吼一声,众人面面相觑,随后哀叹一声,去殿外卸职还乡了。

    “陛下……”杨士奇刚想说什么,杨荣就将他连忙拦住。“内阁有异议吗?”“臣等,无异议!”杨士奇等人回答完后,才发现了不对劲。

    他们,说他们自己无意义,无用?

    “呵,无意义……”朱祁镇不知喜乐地笑了笑,扫了一眼台下众臣,大臣们都不禁打了个寒颤,悄悄地后退了几步。

    “之后,我们来谈谈江南!”“陛下,此也是臣等要说的!其一,江南乃朝廷税收所在!其二,江南的豪商实乃书香门第,一门多出举人进士,乃大明文脉所在!朝廷中为官有所作为者,大多乃江南文人。”杨荣在杨士奇的示意下硬着头皮出班列奏。

    “江南啊……”朱祁镇笑了笑,随后和颜悦色地说道:“是啊!江南一带确实文运昌隆,南榜北榜中,大多都是南方子弟呢!并且大有作为!”朱祁镇此言一出,出自北方的官员都尴尬地低下了头。

    “杨公,朕还知道一些南方的事呢。诸卿可愿继续听下去?”“愿闻其详!”“当年太祖高皇帝就是借着江南豪绅的财赋来扩充的军备,一统天下。大明建立的一半功劳,可都是江南子弟啊!”“是啊是啊!”“但是,立国后,这些豪绅就开始变脸,要求更多的回报。他们的税务被降到最低,朝廷最先征辟的官员也都是江南出身……慢慢的,南方文官势力越来越大,于是乎你们就结党营私,在南北榜上做了手脚,只取用江南人,北人一概不用!南方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国策也是你们制定!江南的赋税不断被你们降低,赋税的矛头被你们指向了北人!你们苛待北人,这也是为什么北人一直暴动!”

    “但你们还不满足,你们继续又把魔爪伸向南方百姓!你们家大业大,家乡都是自家孩子为官!一到灾年,你们就不断兼并土地!南方有多少地主,不用我多说了吧!”

    “最后,再来谈谈江南屡屡暴乱的倭寇!倭寇怎么来的呢?就是你们江南豪绅招来的啊!你们勾结倭寇,在沿海抢劫,烧杀淫掠!朝廷便不得不颁布海禁,征召大量的备倭军!这让大明少了多少赋税!北宋南宋海上贸易的繁荣我在我们大明是一点没看到!海禁,朝廷损人损钱,而你们呢?办起了走私!你们这些豪绅垄断走私贸易,官匪相依!之后你们越来越有钱,有钱了,就能贡家中子弟读书!读书的人多了,中的人也多,当官的就多了!之后便是反哺江南党!我大明就陷入了这样的循环!我记得皇考在位时,你们这些文官不断怂恿烧毁郑和宝船!为什么,不就是怕朝廷的海军强大了,海外贸易发达了,动了你们的命根吗!安南丢了,辽东没了,也是你们在撺掇,也是你们在说三道四,你们有考虑为了打下这些地方而客死他乡北军将士吗!?你们有考虑过用鲜血打下这些土地的将士发现你们将其拱手相让后内心的感受吗!?你们有考虑过这些地方如果没丢,我大明的海洋贸易,我大明的畜牧业,我大明的农业,赋税能翻多少倍吗!?你们考虑过吗!?你们说话啊!?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地方通通丢掉啊!?说话!?”

    朱祁镇双眼通红,血丝不断浮现。伴随着案几上的镇纸被扔到地上摔的粉碎,朝堂上的大臣呼啦啦地跪了一片,杨士奇等人背后的冷汗更是早早地浸湿了衣服。当他们听朱祁镇在怒骂时,脸上就像被皇上不停地抽巴掌,最后还被贴上无能误国一样耻辱。

    除了他们,朝廷上一些出自江南,家中就是干这个勾当的官员更是双目无神,直接跌坐在地上。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家族干了这么多年的买卖,骗过了太祖高皇帝,骗过了成祖,骗过了英明的仁宗和宣宗,好不容易继续发扬光大,结果居然被一个童子皇帝所察觉。更让他们惊恐的事,奉天殿外,不知何时多出来许多持刀军士。惊恐之余,他们才缓过来一件事:皇上近年来有意无意地在宫中组建了许多清一色北人组成的以百户为单位的部队,亲卫中的将官也大多变成了北人……李握瑜、崔永建……还有那个站在圣上旁边的韩潘,只收乾清宫等宫殿的军士,都是北人!

    而江南勋贵子弟,都被调去守不重要的宫门……

    “陛下……安南一事,海船一事,辽东一事……臣等死罪!”“死罪?朕还能判你们江南文官死罪?刑部都是你们的人,东厂又被我自己炸了,锦衣卫全在外地出差,恐怕是你们要我的命吧!”朱祁镇大吼一声,韩潘立刻拔出佩刀,殿外的军士也纷纷涌了进来,包围着面若死灰的江南官僚,先前几位低着头的北方官员此事欣喜异常,连忙从军士们的包围圈中离开,寻了个靠近宫门的位子。

    “陛下……这是何意……”杨士奇身为国之辅臣,万万没想到会碰到这种场景。“陛下!重大臣皆无罪!陛下何故学太祖屠戮大臣!并且洪武、永乐、宣德三朝战争不知,穷兵黩武!若在安南辽东这两个无底洞上继续投入钱财,大明迟早要衰败!战争的开销都征自江南!江南百姓,苦啊!况且三保太监七下西洋,没有给大明带了任何实质性的收益!只不过空耗钱财,满足一己之私,增长宦官志气罢了!此等宝船,为何不烧!”就在众人皆跪之时,只有于谦站了出来,怒目圆瞪。

    杨士奇等人见状,连连叹气。于谦所说的,他们有何不懂?当年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放弃的辽东、安南,烧了宝船吗?他们又不是奸臣!现在他们都看出来,陛下不是真的找他们算旧账,只不过是要借旧账,好好整治整治江南文官这一恐怖的庞大集团,就跟当年太祖高皇帝借李善长和胡惟庸案整治淮西文武和武勋集团一样。真是好手段啊!

    只不过于谦向来直言之往,颇有魏征的气质,仁宗,宣宗在位时屡屡得到赏识,但现在这个情况……于少保仗义执言,恐怕只会承受帝怒吧……

    “韩潘。”“臣在。”“于大人说了这么多话,一定口渴了,喏,赐酒。”韩潘顿了顿,从一旁取了一壶酒。

    “陛下!于少保仗义执言,所言皆是事实,不足以赐死啊!”杨士奇颤抖着身体,不顾圣威,直接站了起来。“陛下!于谦,国之忠臣也!”“陛下!三思啊!安南等事的罪过在我等老臣,错不在于少保啊!”三杨一出,朝堂上的所有大臣,均瘫软在地。

    连这些忠贞之士都面临赐死,更何况他们!

    “喝!”朱祁镇努了努嘴,丝毫不顾杨士奇等人的苦谏,于谦冷笑一声,从韩潘手中抢过酒壶,一口闷了下去。韩潘见状,连连躲开,并连忙在和几位总旗官在陛下前面撑了把伞。正当百官为这动作疑惑时,伴随着“噗……”的一声,于谦把刚喝下去的“毒酒”全都碰了出来。“哈……哈……辣……辣……”于谦哆嗦着嘴唇,整张脸涨得通红。“哎呀!韩潘,谁让你把辣椒水端过来给于大人喝的!”朱祁镇虽然尽力装出严肃的表情,但他那快迷成一条缝的眼睛还是出卖了自己。

    “噗……哈哈……咳咳……于大人,你的忠贞之心我心领了,还请随军士到一旁休息片刻……噗……哈哈,咳咳。韩潘,上椅子,白水!”在朱祁镇的笑声中一脸茫然的于谦被抬出了包围圈,坐在了朱祁镇御座前的椅子上,正好对着跪下的百官。

    杨士奇等人见着戏剧性的一幕,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就这么哆嗦的站在殿堂里。

    难怪今天太皇太后不垂帘听政……看来就是不想见这尴尬的一幕!

    “哎呀,最近我听说江南出来当官的人都很思乡呢!都想着回去呢!朝廷最近正好有崔指挥和怀瑜伯南下剩下的马匹……驿站也准备充足……”“陛下!臣离乡数年!思乡情深!渴望辞官归乡!请陛下恩准!”“陛下,臣最近身体不适……”“陛下!臣……”朱祁镇此言一出,许多家族在干不干净事业的官员或与那些人有牵连的同乡人都纷纷清辞,交出官印后匆匆地跑出宫殿,急呼呼地想要赶在锦衣卫抄家前把那些东西全都处理处理。

    “哎呀,忘记了,驿站最近其实都是关着的……诸位爱卿可能回不了家了,不如去都察院住住,住个一年半载吧……都察院还有很多剩下的空白奏章,你们没事可以写着玩……”朱祁镇和颜悦色地说出令那些官员仿佛坠入冰窟的话语,他们互相看了看,不断苦笑。

    陛下这是,让他们招供啊……

    “杨士奇……”“臣在!”“你们三人我听韩潘说最近身体不好,想必是公务繁忙吧!不如最近将公务交给于大人,你们对他指导一二,减轻点负担吧……樊忠,英国公……”“臣在!”“臣在!”奉命带兵进殿侍卫的樊忠和张辅愣了愣,不知为何叫他们。

    “最近边疆安宁,你们二人也一起进内阁看看,一起平章军国重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惊得说不出话。

    逼三杨交权,让于谦上位他们能理解,毕竟于谦确实有那个实力。但是,让两位武臣进内阁,这是什么意思啊!虽然说二位武臣不可能真的制定国策,但这背后的意义可是非凡!武官进了象征大明最高权力的内阁统率百官,这不就是明着要变天了吗!

    但此时,却没有一个人反对。正当百官们不适应时,他们才意识到为什么没人反对。

    因为都察院解散了,御史们滚蛋回家了。

    连环计,连环计啊!

    “此事,没有异议,那就这样吧!御史大夫们都没有说话,那就这么定了!”朱祁镇满意地点了点头。

    御史大夫没有异议?御史大夫都没了,哪里来的异议!

    “杨荣……”“臣在!”“朕听闻卿最近身体不好,不如告老还乡吧。”杨荣听后瞳孔顿时撑大,随后黯淡了几分。

    “臣,领旨……谢恩……”杨荣苦笑了几声,随后摘下官帽,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

    这次,很成功呢。

    朱祁镇喃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