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断人间

第十一章 书圣遗墨

    交谈许久,见天色不早了,苏毅道:“天色已晚,长卿等下可要留下吃顿便饭,你我小酌几杯。”

    沈哲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辞耳。”

    苏毅哈哈一笑,显然十分高兴。

    活了近五十年,极少见沈哲这样出彩的年轻人,再加上是自己后辈,更是欣喜。

    苏毅叹道:“我有一女,说来与长卿你年岁相近,年方十七,平日里倒是极爱读书,也算颇有才学,可惜女子之身,不得入朝,不然我也算后继有人了。”

    大乾毕竟是封建帝制,女子之身要想入朝为官,只有修习武道,文人虽然地位颇高,但女子学文不得理政。

    沈哲对女子并没什么偏见,觉得女子不如男。

    这乃是如今大势所趋,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就更改,或许将来女帝临朝,倒是有机会。

    沈哲安慰道:“伯父学究前人,连伯父也称赞,那想来苏姐姐也是才学惊人,哪怕不入官场,又如何算不得后继有人呢?”

    说起女儿,苏毅也算心中欣慰,成家二三十年,只有一女。

    在这个时代,男子三妻四妾也算平常,换别人早就可以以无子为由或纳妾或休妻,就算不休妻,再不济也会娶一房小妾。

    然而苏毅却没有如此,不仅没有纳妾,反而夫妻二人琴瑟和谐,对女儿也是宠爱有加。

    或许在世人眼中难以理解,不过沈哲倒是有些倾佩。

    苏毅抚须,面带感慨愧疚道:“昔年我家中贫寒,你伯母生于书香门第,却对我不离不弃,每日里起早贪黑,时值冬日,大雪加身。”

    “我于屋内读书,天大寒,那日我出门一看,只见你伯母在雪地中劈柴洗衣,四肢僵硬,手掌龟裂,手指不可屈伸,我大惊失色,越加刻苦。当时我便立誓终此一生,绝不相负。”

    沈哲对此,也是心中感叹。

    但世间之人,可患难者众,可共富贵者寡,人心易变,如苏毅这般实在少之又少。

    见苏毅陷入昔日伤感,便揭过话题,转而遗憾道:“说起读书,长卿热衷于此,只可惜青萍县比不得繁华之地,藏书颇寡,哪怕遍寻全县也收获甚少。”

    见沈哲三言两语揭过话题,苏毅也不再纠结。

    二人先前交谈,苏毅也知沈哲只有十四,比他的女儿还小几岁。

    且父亲早逝,年幼之身,承一家之重,时至今日,连自己也得平等以待。

    不禁感叹一声:真虎父无犬子啊!

    接着没有立即回话,而是先吩咐下人准备晚宴。

    接着苏毅略微开怀道:“青萍县确实收书不多,长卿且随我去书房一观,我这些年可收集到不少名家孤本,前人字画,在青萍县可是见不到的。”

    书房可是私密之处,在一些人家连妻女都要请求才能进去,苏毅邀沈哲去书房,可见对沈哲的看好与亲近。

    沈哲自无不可,本就是为了转移话题,况且对于名家孤本,前人字画他也很感兴趣。

    更别说是苏毅私人珍藏,必有可取之处,当下欣然应诺。

    于是二人起身,一路前往书房。

    不一会儿,几人便到了,沈哲目光打量一番,书房不算多大,约莫二三十平,红漆木雕,古色古香。

    接着沈哲便让铁峰在书房门口守着。

    “嘎吱”

    苏毅率先推门而入,沈哲跟在身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架,摆满书籍,上面纤毫不染。

    墨水与书卷的气息四溢,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提神醒脑。

    沈哲随意抽出一本《圣人言》,打开一看,纸质颇新,但从页脚痕迹上看,显然是时常翻阅。

    《圣人言》乃古时圣人弟子所著,记录儒圣一言一行,流传极广,几乎每一个读书人人手一本。

    沈哲自然也有收藏,因此扫了一眼就放回原处。

    巡视一周,一本本书籍分门别类,一尘不染,种类繁多。

    天时、兵法、音律、五行等应有尽有,沈哲一时有些见猎心喜。

    苏毅在一旁自然看出沈哲的喜悦,不由唏嘘道:“长卿觉得如何,这些可是我花费不少功夫,才收集到这么多。”

    语气显得颇为自得。

    沈哲这会儿也是收敛心神,叹道:“真如圣地也,如此之多的收藏,令人羡慕。”

    苏毅抚了抚下巴,显然很是受用,接着道:“长卿若有时间,尽可来观之,我这些收藏,在文院之中也不过一般,文院中的藏书,那才叫浩如烟海。”

    沈哲眼神一亮,他决定去文院本就是为藏书而去,此时不禁产生一丝期待。

    不过去文院还得等些时日。

    见苏毅让自己时常来书房阅览,沈哲感谢道:“多谢伯父,见到这众多藏书,长卿真是不甚心喜。”

    苏毅欣然受之。

    接着道:“这些略显平常,我这藏有一幅书圣真迹,那才是世间难寻。”

    沈哲心中诧异,见苏毅郑重的取出一个楠木长盒,放在书桌上,小心翼翼的打开。

    沈哲跟着凑近一看,盒子一点点打开,盒中卷轴显露出来。

    古朴大气,这是沈哲的第一印象。

    书圣距今千载,乃前朝人士,墨宝价值连城,万金难觅!

    苏毅小心地打开卷轴,铺在桌面,不过区区百十字。

    沈哲看了盏茶时间,意犹未尽。

    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字,形如楷书,端庄大气,一笔一划无不汇聚着书圣全身之精气神,令人如沐圣光。

    常人者,视之行如龙凤,银钩铁画,形迹优美。

    善书者见之只觉大气磅礴,万千意象浮于眼中,惊叹不已。

    宗师者见之如大日,只觉高不可攀,一字千斤!

    神而形之,莫过于此。

    如苏毅这般,见之直叹技近乎道矣!

    每次观之,皆抚须自叹弗如。

    沈哲内心感慨,如此人物,以字入道,果真无愧于书圣名号。

    苏毅将之收起放好,感叹道:“每次观摩,皆令人震撼,恨不能同时代目睹书圣风姿。”

    沈哲笑笑,道:“一道之巅,世所罕见,如武道天象一品,可谓无上大宗师矣。”

    苏毅点头赞同,旋即又道:“我见长卿对书法之道也极感兴趣,却不知造诣如何,可愿一展笔墨风采?”

    沈哲沉吟一瞬,便答应道:“罢了,今日见前人圣迹,可谓心神悸动,确实心有所动,如此,长卿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