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

第二十五章 苦中作乐

    这个时节大部分农户都是如此忙碌的,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赵文远家就不是这样。他们家的庄稼地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来种庄稼,只要够一家人的口粮和交公粮用就行了,其他的地都用来种花了,可以说老赵家是全村乃至全乡第一家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

    种植经济作物不像种植粮食作物那样每年都有两个固定的农忙时节,农忙时节不仅需要大量的男劳力,还需要牲口拉车、耕地、播种,甚至有些地方还需要靠大型机械。而种植鲜花这种经济作物最主要的是心细,并不需要太多劳力的投入,这对于老赵家女多男少的劳力状况正合适。况且养花也是赵文远的爱好,祖传的爱好,从他爷爷时起就爱养花,到他这一代更将养花爱好发展成一项家业了。

    虽然老赵把爱好和家业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但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大田里种植的是为了经济目的,不管是在选种还是种植方式上都是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在家里种植的则完全是为了各人爱好,纯属修身养性,可以随自己的喜好尽情发挥,在空间布局和花色搭配上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整个小院非常别致雅观。

    虽然种花没有种粮食那样繁重的劳动,但前几天秋收时的一场大雨给老赵带来的烦恼要比老魏家的还大。老魏家至多就是把秋收推迟了两天,可对老赵家的影响则可能延续到明年甚至以后很多年。

    秋收时节也正是菊花育蕾开放之际,一场意料不到的大雨把半亩多的祁菊打得花残叶败、枝折茎弯。还好那些比较名贵的品种已经提前转运出去,但一些名贵品种的老株还在地里。这个时节遇上大雨,如果积水过多,花株被积水浸泡的时间过长,很可能造成根部腐烂,明年就无法扦插孕育新株了,所以老赵他们必须要尽可能地保护这些老株。

    尽管下着大雨,老赵还是把一家人都发动了起来,别人都在往家赶,他们一家却相反着往地里跑,每个人都扛着锄头,背着铁锹,他们要赶去给花地排水,防止花圃里积水伤苗。

    除了二姑娘外,老赵家的几个姑娘全跑出来了,老四夏竹连件像样的雨衣也没有,就用两个化肥外包装袋替代了,一个套在身上,一个罩在头上。夏竹有点委屈地问老赵:“爸,为什么人家雨天都往家赶,咱们却非要冒雨往外跑呢?”

    “你个傻丫头,跟爸种了这么多年花,怎么还没摸清这种花的门道呢?遇上好天气,咱们比种庄稼的轻省;赶上不好的天气,咱们就会比人家麻烦。就像养你们姐儿几个一样,好社会养姑娘省心,只要你们都能嫁出去就行了,不像养儿子的人家还要操心儿子娶妻生子这些个事;但是社会不好时,我们就得天天为你们担心害怕。”

    “您这比喻就是说儿子是庄稼、是粮食,没了他们就得饿死;而闺女就是花儿、草儿,只能用来看看,除了替她们操心没什么大用呗!”夏竹故意和父亲斗嘴。

    “闺女咋啦,跟花草一样是大自然的精灵,没了你们这生活得少多少姿色啊!吃饱肚子重要,陶冶精神也很重要嘛,你们和这些花草都是我的精神支柱,所以你们更要好好地生长!”老赵赶紧又反过来强调女儿的重要作用。

    “你们爷俩怎么不知道着点急呢,这样的天儿还有心说笑啊!快走两步吧!”老赵媳妇在前边朝他们喊了一声。

    等老赵他们赶到时,花地里已经积满了雨水,成片的花枝都被打弯了,枝叶和花苞上滴零着雨水,遍地的菊花就像一个个被欺负后哭泣的小孩,等待家里大人来安慰、来保护。

    “你们分开到各个角落,把地畦的每个角都掘开个口子,让雨水快点流出去!”老赵吩咐其他几个人。

    花畦的周围是用树枝和竹竿围起来的篱笆,一些地皮被雨水泡软了的地方,篱笆已经歪斜了,歪歪扭扭地矗立在田间,诉说着被风吹雨打的苦楚。老赵暂且顾不上篱笆了,他要先保住那些名贵的种株。

    老赵又招呼其他几个人过来帮他把一块硕大的塑料布拉到花畦上方用竹竿搭的架子上,这样雨水就进不到花畦里,而是沿着圆弧形架子的边缘流到地外边。

    秋雨不像夏雨,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排水措施得当就不会有太多后续的影响;而秋雨绵绵一下就是很长时间,地皮被雨水慢慢浸透,即便表面看没有太多积水了,地表以下却仍蓄存着大量水份。加上秋天气温下降,不利于水分的挥发,植物的根系会长时间处于多水的环境,因此如果排水措施不到位,对一些不耐涝的植物会非常不利。

    老赵一家在泥地里拉着塑料布前后左右地疾走,脚陷在泥巴里,越是着急越难控制身体的平衡,老赵媳妇好几次险些摔倒,嘴里咒骂这无常的天气和老赵这折腾人的法子。还好虽然几经挣扎,几个人最后终于顺利地把花畦盖好了。

    种花和种庄稼一样,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老天爷给个好气候好天气收成就有了一半了,加上肥沃的土地和庄稼人的勤劳,收成的另一半也就有保证了。

    老赵最担心的就是天公不作美,他无法预料什么时候晴什么时候阴,什么时候旱什么时候涝,但他可以保证把土地培养得肥沃,修整得精细,可以保证人勤不偷懒。在人力所不能控的地方,老赵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尽量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爸,你这天天防患未然,怎么这么一场雨就把咱们整得这么狼狈啊?”夏竹问父亲。

    “要不是我提前预备,咱们这会儿会更难堪,以后损失还会更大。所谓防患未然,十个患里能防住一半就不错了,今天只要能保住这些好品种的种株我就知足了。搞农业不可能年年都大丰收,只要能保住底线就算达标,只要能达标就要知足。况且咱们弄的本就是些娇弱的物种,能守住这些就不错了,越是精贵的,越是难得,万事万物都有个平衡。如果好的留下的太多就算不上好了,正是因为少才贵。”老赵给夏竹讲起了经营农业的门道和心态。

    “爸不光心细,而且心态好,懂得取舍,更知道知足。”秋菊在一边夸赞父亲道。

    “要都像爸这样,那就别想着富起来奔小康了,种一亩收半亩就行,那还搞什么现代农业啊!现代农业就是要在一亩地上产出以前两亩地的量,你们倒还反着来,别人都求进步,咱们倒求后退。”腊梅表示出不同的意见。

    “你这么理解是不对的,我说的是心态不是行动,在行动上我们要向上看,在心态上要向下看。就像今天雨下得再大我们也要来,要最大程度地保住我们的花株,但也不要因为这场雨的损失而伤心气馁,未来还要继续干,还要学着改进。比如这场雨提醒我们,咱们的花畦修整的就不够科学,修的太平齐了,一下雨才知道这样的地形最不利于排水了,所以有时候表面上看着好不一定就真的好,保留一些原始的粗糙也未必是坏事。”老赵一边准备收工一边说。

    “行了行了,下着雨还有功夫说这些闲话,弄好了赶紧回家吧!”老赵媳妇催促他们几个赶紧收拾好东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