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

第五十九章 是时候出发了

    看着大力热热闹闹地举办婚礼,腊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既觉得欣慰又觉得失落。

    结婚第三天,大力带着丽霞对家族内的族人和邻近的乡亲们进行拜访,以便促进双方的了解,以后相互照应。老魏和老赵是前后邻居,大力结婚老赵又送了那么珍贵的礼物,大力肯定要带着丽霞去拜谢。

    大力他们来老赵家拜谢的这天正好腊梅也在家,老赵夫妇热情地接待了这对新人,腊梅第一次见到了丽霞。

    只见丽霞面庞清秀,略带娇羞,言语柔和,目光温润,尤其是看大力时眼睛中都透着甜蜜。大力对丽霞也是体贴爱护,虽然大力不会把这种关爱直接表现出来,但也逃不过腊梅敏锐的观察。

    大力把丽霞一一介绍给老赵夫妇,当给腊梅介绍丽霞时,大力说话突然变得结结巴巴起来,目光游移不定,丽霞觉得大力有些反常,她看看大力又看看腊梅。

    丽霞发现腊梅的神情也不对劲,不光看大力的眼神不对,就连看自己的眼神也很异常,目光忽而飘闪,忽而犀利。腊梅对丽霞说话虽然言词客套,但让人感觉透着冰霜,丽霞对此感到很是蹊跷。

    为了避免尴尬和不适,大力没待多久便带着丽霞回去了,丽霞在路上试探地问大力:“你刚才怎么那么紧张啊?话都说不清了。”

    大力搪塞道:“没有,可能是不常去他家,不太熟悉吧。”

    虽然丽霞有些不太相信,但她不希望逼迫大力,更不想怀疑大力,所以选择不再追问。

    大力和丽霞走后,腊梅心里更加难受了,虽然她早已经和大力撇清了关系,但多年的感情也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即使不能在一起,也可以给予彼此关心,也算是一种感情的慰藉。

    但如今大力已经和别人结婚了,已经有别人来关心他了,自己的关心将是多余和不合理的了。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理由再恋恋不舍呢?大力已经找到方向了,自己也不应该再这么飘荡了,也应该重新出发了,腊梅想了想年前定下的计划,认为是时候开始执行了。

    腊梅走回自己的房间,打开一个小包裹,里面有一个小本子和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布袋,小布袋鼓鼓的,腊梅小心地打开布袋,小心地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拿出来的是一沓叠得非常整齐的人民币,按照面额的大小从下到上清清楚楚地罗列着。有最大面额一百元的,也有十元、五元、一元的,甚至还有五毛、两毛的,可见这应该是腊梅的全部财产了,这是她这段时间为自己那个计划积累的本钱。

    当然这些不能完全算是她自己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她借来的,也有亲友赞助的。

    那个小本子上记的是这些钱的来源:爸爸支援2000元(算是爸爸在这里的储蓄),妈妈支援500元(偷偷给的,将来一定要加倍补偿),秋菊支援300元(这是妹妹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来的,执意要支持我创业,这片心意记在心里);

    红霞、红芳每人借给200元,丽荣、文凤、彩玲每人借给100元,以上这几个人都是腊梅从小的同学或伙伴;

    何老师借给300元,这位何老师是腊梅的小学老师,因腊梅从小聪明懂事,很得何老师的喜欢和器重,后来腊梅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深造,何老师还曾劝她不要终止学业。但奈何腊梅主意坚定,何老师对此很是惋惜。

    除了以上这些人,腊梅还从其他一些亲戚朋友处凑到一些,多的一百、五十,少的三十、二十。有的说是借给的,有的说是赞助的,也有的开玩笑说是投资入股的。不管怎么说,腊梅都一一记清楚了,将来肯定是要返还或者以其他方式回报的。

    这样加上自己的积蓄,腊梅筹集了差不多五千块钱,看着她有生以来最多的一笔钱,既感到兴奋,又觉得揪心。兴奋是因为这是她开启自己事业的基础,虽然很不起眼,但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使小苗变成大树。揪心的是这笔钱积聚了这么多人的热心和帮助,如果自己没本事,让它们血本无归的话,将来怎么面对这些人呢。

    未来的前途会是怎样,腊梅一点儿也不敢想,尽管有各种顾虑,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硬着头皮去试一试了。管它结果怎样呢,如果不去试就只有一种结果,去试一把的话就会有多种可能,为了想要的那种可能,必须要去闯一闯。

    腊梅觉得服装这块的商业潜力很大,但是直接做服装买卖也不合适,一是成衣的价格比较高,需要投入的成本大;二是目前人们更喜欢量体裁衣,市面上现成的服装不但价格高而且型号单一,但买布料加工的衣服则既便宜又合身。

    近几年城里不说,就是农村人对布料的需求也是噌噌上涨,每人每年都要做几身衣服,年轻的姑娘小伙们更是对新鲜的时装趋之若鹜,一个夏天就要做好几套新衣服,为此村里加工服装的个体户生意好得不行。

    许多姑娘小学或初中毕业后不去学别的,都去学服装加工,学习几个月后就能在家里开个加工服装的门店,每个月都能招揽到不少订单。

    于是腊梅决定从布匹买卖开始,正巧她的一个中学同学在市纺织厂工作,负责布匹的销售。于是腊梅找到了她的这位同学,她的这位同学所工作的纺织厂是全市最大的纺织厂,布料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有些还出口海外。

    腊梅在去找这位同学之前,很担心人家那么大的厂子不会与自己这样的个体户签订销售合同。

    当她找到这位同学时,事情确实像她想的那样,腊梅同学说:“我们厂子现在的布料很受欢迎,全国各地的销售商都抢着要货,我们很少与个体经销商合作。一是个体户的销量少,二是个体户人多面广,销售管理成本大。

    不过既然咱们是老同学,我肯定会帮你弄到一些订单的。像你这么能干,将来一定能做大,到时没准也是我们的大销售商之一呢。”

    腊梅一听老同学肯帮忙,忧虑一下便减了一半,对她同学说:“太谢谢你了,有你的帮忙我感觉事情立马成了一半。”

    腊梅同学说:“别客气,你这也是帮我的忙,将来卖的好的话,也算是我的销售绩效呢。不过光解决了进货渠道也不行,你想好怎么卖出去了吗?”

    腊梅说:“我现在还没找好地方呢,当然是想找个人多的地方,但又怕铺面费太贵。”

    腊梅同学想了想说:“我倒是可以给你联系个门面,我有个亲戚家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是在临街的一层,既可以作门店,还可以住人,他们正打算租出去呢。不如我帮你联系联系,那个地段还不错,客流量挺大的。”

    腊梅心想自己在城里也没认识的人,找个住处都不容易,更别说找个铺面了,便赶紧说:“那太好了,我正发愁这个呢!只是不知道价钱怎样,你也知道我刚起步,资金也不是很多。”

    腊梅同学见腊梅有为难之处便说:“你也不用这么着急、这么担心,你可以先去看看,如果觉得合适,再商量租金,如果看不中就再选别处。”

    腊梅觉得这是个机会,又是熟人介绍,便答应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