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

第二百零七章 自找麻烦

    秋菊走进教室,孩子们起立高声喊道:“老师好!”

    看到这一切秋菊忍不住内心激动,为了这声“老师好!”,为了孩子们的起立致敬,她也要好好给学生们上课。

    虽然学校环境很艰苦,虽然学生们很淘气,但秋菊想越是这样她越要好好教。因为在这里所接受的教育也许是有些学生一辈子所能接受的全部教育。虽然国家在努力支持教育,但仍有很多农村孩子读完小学就不读了。

    想到这里秋菊由衷地感谢自己的父母,让家里的四个姐妹都读完了初中,自己还读了高中,妹妹甚至上了大学,这在农村家庭里是很不一般的了。

    对于那些不重视教育的家庭里的孩子,他们要想出人头地,除了自己争气外,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果一个老师能帮一个学生改变命运,那将是她一辈子的骄傲;如果能帮一群孩子改变命运,那她的一生将是功德无量的一生。

    如果能做到这些,民办老师又怎样呢?只要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就行!

    虽然缺少老师,但该上的课都得有人上才行,为此连袁校长都要兼任思想品德和美术课,其他老师见这样也就不敢再抱怨了。

    秋菊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同时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要全天到岗,不管有课还是没课,有课时上课,没课时监督和维护秩序,以及处理各种杂事,必要时还要进行家访。

    其中秋菊最怕的就是家访,因为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家长们永远都是一句话:“老师您随便打、随便骂,我们绝对不拦着!”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您别来烦我们就是了!”

    秋菊最常进行的家访就是她堂嫂张翠花家,自从他堂哥赵彪在外面找了人,和翠花离婚之后,孩子小刚就没正经上过几天学,三天两头的缺课逃课。

    秋菊每次去家访,堂嫂都愁苦着脸说:“你看看这个家,上面两个老的,下面两个小的,全靠我这个被人抛弃的女人养着,你说我身上的压力多大啊?上面老的帮不上手,我再不使唤小的,那就等着把我一个人累死算了!”

    说着翠花就要抹眼泪,还撩起胳膊让秋菊看:“你看看我这胳膊,都累得快成麻秸秆了,没一个人心疼我啊。儿子如果再不帮帮我,这个家还能过得下去吗?”

    秋菊赶紧安慰翠花说:“你也不要这样想嘛,有困难说出来,我们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的!”

    堂嫂哀怨地说:“别人帮忙一天两天可以,这长久地过日子怎么能光指望着别人帮呢,还得是自己家里人使劲才行啊!”

    秋菊说:“话是这么说,可是小刚年纪还小,应该是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是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的时候。”

    堂嫂反驳说:“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啊,那是正常人家的孩子,像他这样有爹生没爹养的孩子还上什么学啊,趁早立事才是正经事!”

    秋菊忙问:“堂哥不是每个月都寄回来赡养费和抚养费吗?那些钱还不够你们生活用的吗?”

    堂嫂摇摇手说:“快别提那些骗人的鬼话了,那都是为了哄着我跟他离婚才编出来的花言巧语。如今婚已经离了,没有绑着他的绳子了,那边又有别的女人看管着他,他还能老老实实地给这边寄钱?”

    秋菊抱打不平地说:“这是离婚协议上规定的,堂哥他不能违约的!”

    堂嫂撇撇嘴说:“他要是懂得守规矩,就不会抛弃我们娘儿几个了?我是没心思再跟他较量了,能留着这口气,看着这两个孩子长大我就知足了。如果孩子们长大了,知道我这个当妈的不容易,能够好好孝敬我,那就算我这辈子没白熬。”

    秋菊实在不知拿什么话来劝慰堂嫂的苦楚,也不知道拿什么理由来反驳堂嫂的偏执,但又不忍心让小刚耽误了学业。她认为越是像小刚这样的孩子越应该接受教育,不然他日后很难冲出这种家庭的包围,也很难摆脱这种成长环境给他心理带来的影响。

    尤其小刚还是那种比较倔强内向的孩子,没有良好的知识教育引导,他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个性格极端、内心孤僻、心生怨恨的人。这样他的整个人生都不可能幸福快乐的,甚至会成为社会的隐患。

    秋菊不想看到一个不正常的家庭里再出来一个不正常的孩子,那这个家庭将会越来越病态,越来越没有希望。小刚应该好好接受教育,长大成才后再来拯救兴旺这个家庭,那时他才能算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希望,而不是靠为这个家庭早出几年劳力。

    秋菊想再努把力,哪怕说服堂嫂让小刚上完小学。如果小学毕业小刚能考上重点初中,那就有理由让小刚再读下去,然后再考上重点高中,然后再考上大学,这样一步一步就闯过来了。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是我们都夸大了眼前的困难,才阻止了我们向更好的明天迈进。

    秋菊对堂嫂说:“小刚还太小呢,先让他把小学好好念完行不?”

    堂嫂叹口气说:“小刚都十来岁了,也不小了。再说他也不是念书的料,就算他是念书的料,他也没有念书的命,要怪就怪他那可恨的爹吧,我是没有办法了!”

    秋菊忙说:“小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好好教育,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再有不到一年他就小学毕业了,到时我们再判断小刚到底是不是念书的料,那时候再决定让不让他继续读书。

    如果他能考上重点初中我们就让他继续上学,如果考不上就让他回家帮你种地行不?”

    堂嫂不为所动地说:“你是不吃哪家饭不知哪家咸啊,你们当老师的当然不愿意学生辍学,可是你们哪知道我们这样家庭的难啊。就说现在吧,马上就要秋收了,这好几亩的庄稼谁帮我收啊?秋收完了还要种小麦,接着就要收大白菜、菠菜了,我不把小刚拉来,谁帮我啊?”

    秋菊见她的未来规划说服不了堂嫂眼前的困难,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家里不忙的时候让小刚正常上学;忙的时候可以让他帮家里的忙,落下的课晚上我给他补。这样下来如果他能考上重点初中,我们就让他继续读书行不行?”

    堂嫂看秋菊在她这里苦口婆心地磨叽了这么半天,她一半有点儿感动,一半有点儿烦了,便说:“好吧,好吧,先这样吧,看这孩子什么命吧!”

    秋菊为终于说服了堂嫂,为又能挽救一个学生而感到些许欣慰。但又心生烦难,因为她已经答应要为小刚补课了,这样她自己的业余时间就更少了,她进修考学的事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