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多了一名新学生

    人生向来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命运总不会按照你预订的方向走。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是受累的命,天生就有操不完的心,你想清闲下来想想自己的事,老天爷偏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秋菊刚刚送走毕业班的学生,刚刚要拿起复习资料准备转正考试时,一声惊雷,姐姐腊梅出事的消息传来了。

    老赵一家三口简直被吓傻了,这怎么可能呢?腊梅那么善良的人怎么可能会杀人呢?更不可能会杀死她自己的丈夫啊?

    这个意想不到的惊雷把老赵老伴彻底劈倒了,整天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口里直叨叨各种胡言乱语,仿佛是她中了魔咒,她杀了人似的。老赵只得命令秋菊在家照顾母亲,他去处理腊梅那边的事情。

    老赵当初就想到了腊梅的婚姻不会幸福的,但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不幸福的婚姻太多了,老赵见到过各种吵闹打骂、鸡犬不宁的婚姻,但没有一个会严重到腊梅这样的程度。难道腊梅的婚姻连农村里最不幸的婚姻也比不上吗?不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悲惨结局?

    虽然老赵要比老伴坚强镇定许多,但出了这样的事,即便是经历了六十多年捶打磨练的心也有些经不住,这重重的一击来的太突然太猛烈了。

    但当老赵想到腊梅时又不得不挺住,他想知道女儿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她一定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不然一个精神正常又努力上进的女儿怎么会残忍疯狂到弑夫呢?

    当老赵看到腊梅时,腊梅只是隔着铁窗不断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爸爸,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

    老赵流着泪说:“是爸爸对不起你,是爸爸给你的关心不够,是爸爸没能保护好你……”

    关于她和刘祥之间的那些事,腊梅一句也没有跟父亲讲,也许她并不后悔杀了刘祥,或者是知道后悔也没用了,只是惭愧悔恨地说:“爸爸,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的错,错在贪慕城里人的好,错在识人不佳,错在一再苟且隐忍……”

    最后腊梅对父亲说:“我犯下错误自然要接受惩罚,这是我罪有应得,即便以命相偿,也死不足惜。可是小欢是无辜的,可怜他又是个残疾孩子,以后就剩他孤零零一个人了。

    爸爸,如果您能原谅我,就帮我照顾这个可怜的孩子吧,我下辈子就算当牛做马也会报答你们的恩情的……”

    老赵安慰女儿说:“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小欢的。不要说什么下辈子,只要你好好改造,我们这辈子就能够重聚。”

    最后法律给她们的重聚时间是二十年后。

    小欢的奶奶拒绝扶养小欢,老赵本来也没想把小欢留给刘家的。他要兑现对腊梅的承诺,他要对小欢负起责任来,他要让小欢还能感受到亲情。

    老赵把小欢领回了家,老赵老伴不见着小欢还好,一见到小欢,好像魔咒又加深了似的,浑身抽搐起来。

    忽然老赵老伴一把抓住小欢,横眉斜眼地问道:“你们这些孽障,放着好好的明光大道你们不跟我走,非要往那魔窟鬼洞里钻。你们已经被妖魔挟制了,现在就让我来解救你们吧!”说着就使劲地摇晃起小欢来。

    小欢一看姥姥这副模样,虽然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不知道她要干什么,但也吓得不轻,直往后躲。

    秋菊赶紧把小欢拉到自己身边,对母亲说:“他不是什么孽障,他是您亲外孙!”

    老赵媳妇直盯盯地瞪着小欢说:“既然是我的亲外孙,我就更要搭救他了,让我的法力来保护他!”说着就又要去抓小欢。

    老赵一看这个情况,不无心伤地对秋菊说:“小欢这孩子看来是不能交给你妈了,看在你们姐妹的情分上,你就多多费心吧!”

    秋菊能说什么呢,孩子的爸爸没了,妈妈进监牢了,奶奶不管,姥姥不能,姥爷年纪大了又是个男人,小欢只能由她这位三姨来照管了,她不能让小欢成为一个被所有人都抛弃的累赘。

    如果小欢是个正常孩子还好,可以跟着秋菊一起去学校,一起接受正常的教育。可小欢偏偏是个特殊孩子,要接受特殊教育才行,可农村哪有特殊学校啊?

    如果把小欢再送回特殊学校去,好像是把孩子推出去不管一样,这样便有负姐姐的嘱托;可是让小欢在普通学校上学,他又不能跟正常孩子同步学习。这可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办才好呢?

    最后秋菊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就让小欢跟着秋菊一起去上学,就要让他跟正常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慢慢培养他与正常人交往的能力,才能让他慢慢适应现实社会。

    小欢迟早是要走向社会的,不能永远在特殊学校里躲着,与其将来接受挑战,不如从现在起就开始面对现实。好在有秋菊陪在他身边,料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从此小欢就成了秋菊班里的一名新成员,和其他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学起。为了能让小欢跟上大家的节奏,秋菊需要在家里提前帮小欢做好预习。

    秋菊虽然教学多年,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但跟小欢这样的孩子沟通还是很困难的。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要跟他比划半天才能达到共识,更不要说向他传授课业知识有多难了。

    为此秋菊还学习了一些聋哑人专用的教学方法,虽然学习聋哑人的这些东西对她来说难度很大,但秋菊想:“只要能帮助小欢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自己多付出点也无所谓,权当自己也学习了一门新技能吧。”

    这样秋菊转正考试的事只能再次放弃了,不过她并没觉得有多遗憾,因为在帮助小欢学习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更多有意义的事。

    每当小欢明白了一个汉字的意思并会使用时;每当她和小欢通过手语能够彼此理解时;每当她一开口,小欢看她的嘴型就能明白她的意思时。秋菊都仿佛收获了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比任何物质财富都叫她感到充实和激动。

    这里还包含着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她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那位老师。

    只有真正给孩子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即使她没有正式的编制,也没有享受合理的待遇,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名誉物质上的损失,远远不及看着孩子们在她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所带给她的收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