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断流了
王建党他们一家三口回去就又守着那条小溪流,慢慢舀水,舀够一担,就夫妻二人轮着挑水浇地里面去。
第二天,两人也没去上工,直接就扎根在了那条小溪流的旁边,舀水挑水浇地,一整天都在重复这件事情。
意识到大青河里的水确实是不多了,等不了几天就要彻底断流后,他们打算给地浇的透透的,可能就这一次了,虽然累,但是一想到即将彻底干涸断流的大青河,倒是没有别的心思了,就算是累也要干。
除了他们,村里其他人家也没闲着,都是尽心尽力的挑水浇地,出工的人数少了一大半,都在忙活自家的菜地。
对于这点,村干部们是没什么意见的,事实上,他们自家人也在自家地里忙活,基本上都不去上工了。
村民的预判还是很准确的,只过了两天,那条小溪流里的水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彻底断流,一点指望也没了。
最后那一天,还有人在挣扎,借着不算明亮得月光打水浇地,不过,时间一到,这水彻底断流了。
这大青河彻底干涸了,对村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那么一些人,心里面那叫一个慌啊!
现在村里的取水点就一个,也就是雷公井,那地方一直在往外冒水,虽然速度很慢。
自从十几年前,雷公井被挖出来后,就再没干涸过,所以,村里面的生活用水方面暂时还不用担心。
水干了后,就有人把眼睛对准了那有水的雷公井,一家子人轮番上阵去打水,打回来自家吃用还是少数,主要是用来浇自家院子里的菜地。
这苗头刚冒出来的时候,就被泼了一瓢冷水,“呲”的一声,灭了。
村里定了规矩,这人口数在十口以下的一天只能去打一担水,十口以及十口以上的,能去打两担水,家里人口数在二十及其以上的,能去雷公井那打三担水。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大青河刚干涸一天,下午的时候,雷公井里的水位就下降了两尺有余,这股风气要是不刹住,有再多的水也经不住村里面那些人这么祸祸。
现在村里就那么一个取水点,一个雷公井,要供全村三百多口人的吃用,这要是不加以限制,这小小一个雷公井,真的不够他们造的。
之前大青河有水的时候,还没什么人把主意打到雷公井那去,可大青河里的水没了,一些之前偷懒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地没浇到的人家,肠子都快毁青了,觉得自家地里面最后的水没浇到,吃了大亏了,于是,直接就把主意打到了雷公井去,等村规定下后,这些人才死了心。
不是他们自觉,而是这雷公井旁边一整天定时有人守着,时间到了就接班的,他们这心不死也得死。
村里每家每户都出来一个人,排班,轮着来,每次两个人一起值班,大概三到四天会轮值一次的班,每次八个小时,还不算频繁,至于轮到什么时候值班,那真的就纯看运气了。
大青河的水一断流,王建党他们一家三口就去离着有些距离的碧月湖挖野菜去了,现在整个上河村周边,也就只有那地方的野菜还算多,同时,有那么一点水分,不是干巴巴,嚼起来都没滋没味,似是在嚼木屑的那种,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碧月湖找野菜。
现在的野菜,可能是因为缺水、日照多了,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那个头真的是个顶个的小,大多都只有宝琳半个手掌大小,还有一些很特殊的野菜,原本是绿色的叶子上泛着诡异的红紫色或者是黑紫色,对于这些菜,他们都是直接跳过的,觉得有毒不能吃。
现在碧月湖的野菜小是小了点,不过,数量还是很多的,往往一找就是一窝。
一家三口一大早,天刚亮,在火红的太阳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们一家三口前后都有人背着背篓埋头走着,看那样子,大家的目的地都一样,碧月湖。
到了地方的时候,太阳刚刚出来,照在人身上,给外衣披上一层红色,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炙热,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最舒服的时间了。
现在已经到了五月份,这天已经很热了,一天当中最热的中午,温度达到了三十度出头的高温,这还不是这个夏天的峰值,再不下雨,以后只会更热。
到了地方,一家三口直接就忙活开了,各自找了个地方,开始铲野菜,因为这人不少,所以,都铲的很快,虽然埋汰了一些,可回家之后,慢慢摘也是一样的,不像这里,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真的就是手快有,手慢无。
要是磨磨蹭蹭的摘感觉野菜上面的枯叶和根部,那可能到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一背篓野菜都装不满。
当然,现在说的一背篓是用手压实压实再压实之后的说法,不是那种蓬松的,蓬松的,那可能个把小时就装满了,可要压实的话,最少得多花五六倍的时间。
宝琳就一直蹲在地上,铲着野菜,蹲着慢慢的往周边移动,只有这地方野菜被铲的差不多了,才会站起来换个地方。
只半个多小时,她腿就感觉有那么一点点麻了,不过,继续。
也不知道在这地方待了多久,反正她是在自家背篓快要装满的时候,被她妈叫了名字,跟着她一起,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她爸。
王建党在这一群人当中还是很显眼的,很少有青壮年以及老年男人去挖野菜,挖野菜这项活动在村里已经被默认为专属于妇女孩子们的专属活动了。
他那高大的身影在这些人中简直就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显眼的不行。
在这碧月湖挖野菜的二十多人中,只有王建党一个青壮年,一瞄一个准。
一家三口聚一起后,就没分开过了,齐齐挖野菜,把三个人背的背篓,以及带来的麻袋给装满后,一家人乘着红日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