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再见黑市的人
精华书阁,最快更新艰苦年代有空间最新章节!
“快进去吧,我在这收拾收拾,刚刚那老头弄来的东西总得归置归置。”
秦老头在江宁县几个废品站负责人里面,算是比较勤勉的那种了。
他在这行,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每天勤勤恳恳的干活做事,也习惯了,不觉得有多累。
再说,他这活计可比上工挣工分轻松多了,要是没这废品站,他早回老家拿锄头去了,哪能有今日,他很感恩知足的。
更何况,他的后面还有一大家子人,他干活勤快些,每天能多挣个一分两分也是好的,积少成多,总能给家里多买一些米粮的。
“行,您老忙着。”对这老头的属性,宝琳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
要不然这么破旧的一个废品站,不会被收拾的这么齐整,书是书,铁是铁,铜是铜,都分开堆,不会有乱串的,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废品站里面的东西可不少,他一个老爷子,能做到这一步,不错了。
宝琳直接进了屋,只要屋子里还堆得下东西,外面的空地就不会被启用,现在外面的空地还是空的呢,说明东西都堆在屋子里面。
一进屋子,光线瞬间暗了下来,即使堂屋门是大开的,窗户也是全开的,也没办法。
宝琳直接从空间里拿出个笨重的充电宝,等会儿翻铜制东西的时候,用来当手电筒用。
在翻书的时候,宝琳是不用手电筒的,这些年,她陆陆续续的用完了两个充电宝的电,剩下三个,她要省着用,除非她自个能买得起买得到手电筒了。
她空间里带的东西在二三十年里面,可能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她一般都是能不动用就不动用。
宝琳在书堆里挑挑拣拣半个多小时,总算是挑出了比较满意书,其中三本是旧一点的竖着看的古书,书名叫《林溪》,貌似是介绍人文地理的,上中下三册,算是一套。
另外两本是有关于药草的医书,准确点来说是药书,上面有画还有字,也不错,对于这些实用性还可以的书,宝琳是很欢迎的,虽然可能这一辈子都用不上。
书可是她精挑细选出来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破损,不影响阅读的那种,很难得了。
她现在选书都比较佛系了,合眼缘的就都拿上,反正花不了多少钱,存空间里去,说不准什么时候来了兴趣,就看了呢!
又说不准自个拿了什么珍贵书籍,绝版的那种,到时候,直接起飞,当然,现在只能想想,算是自我安慰吧!
书选完了,宝琳把目标转向另外一堆东西,那就是铜,只要是铜制品,都被堆到了门口旁边的角落里,很小一堆,看着不起眼,可在整个屋子的东西里面,那堆应该是最值钱的。
以前铜可能能制成铜钱,当货币使的,就算是到了现在,发行纸币了,可铜的位置照样没跌,很多工业制造的东西,都需要铜做原材料或者是零件之类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铜的价值并没有被打折扣。
门边角落的光线虽然比身旁这堆书亮堂多了,但宝琳还是默默拿出了充电宝,因为在那堆铜里面,她总能找到一些比较精巧的东西,有些东西,需要打灯仔细才能找出来,比如现在她空间里的铜戒指,手镯,风铃这些,看着还是很漂亮的。
很多铜做的东西,都已经算是工艺品了,反正她瞧着是特别漂亮,特别是一些生了绿锈的,这在她看来,就是年代感啊,是肯定会买下的,无论是不是真的旧东西,就看它那铜锈,都觉得值。
等以后日子太平了,倒是可以找人看看她收的这些小东西,指不定有什么“真货”呢!
唉,到时候会怎么做,再说吧!懒的想,还有好久呢!
拿着充电宝把那的铜制品全都扒拉了一圈,最后只挑出来一个,是个铜炉,只不过缺了盖子。
除此之外,那铜炉瞧着还有些变形,可能是被那个猛人掰的,反正瞧着很是不协调,看起来跟别的正经铜炉不太一样。
原本宝琳想放弃的,可是打着灯看那炉壁上花纹很是繁杂,怕不是个艺术品,最后,还是带上了。
至于盖,她是真的很努力的翻了,可就是没找到,也许这个铜炉的前主人也是因为这玩意丢了个盖子,不完整,没用了,才把它卖了。
这么些东西,秦老头给了个友情价,四毛,主要是这铜炉贵了,虽然炉子不大,可到底是铜,收的时候可花了他两毛,再加上八毛的书,他可没挣多少,真就是友情价。
告别了秦老头,宝琳走出了废品站,时间还早,她打算一边往回走,一边随便逛逛,漫无目的的那种,这种算是另一种休闲吧!
她只走分钟不到,突然,在一个巷子的出口位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陈军,就是以前黑市收东西的那个人,可在黑市搬走后,她再没见过他了,这次见到,纯属是意外。
看他那样子,是从巷子里走出来的,那条小巷子她还有些印象,四通八达的,她无聊的时候还数过那片砖瓦房到底有多少个出入口,整整六个啊!
如果黑市的新地址是选在那里的话,她是一点不觉得奇怪的,实在是那地方太好跑路了。
因为时间不急,所以宝琳还特意往里走了走,但是没有驻足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她也是怕别人发现。
转了一圈,没什么收获的她还是走了,今天没什么心思继续在这里滞留,再说,她今天用的是自个本来的样子,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出来小巷子后,继续往车站那个方向走去,在经过百货大楼旁边的公厕的时候,进去上了个厕所,随后,回了学校,随便找了个偏僻地方坐着,就把午饭吃了。
等她到了车站,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
车还在熟悉的地方停着,车内稀稀落落的坐了一些年轻学生,还有好几个认识的人,当然,这个认识仅仅局限于在学校能碰到,至于名字或者其他的,是一概不知的,既然不熟,自然不会去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