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点将录

第八章 救人(8)

    曹溪群忙道:“当然当然,我等草民,借我们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影响差爷办案的。只是……老朽是受人所差来请耳先生,也不敢空手而返,二位捕头能否赏下一个面子,交一个朋友,让我等带耳先生回去。老朽三日之后当登门拜访,各奉上白银千两,如何?”

    路捕头冷笑道:“白银千两,好大的手笔,只不过我等消受不起!不用再说了,今天这强人,我们一定是要带走的!再说废话,休怪我等不客气!”说完示意了一下褚捕头,二人过来欲架起耳六。

    此时从曹溪群身后跳过一人,正是他的长子曹无伤,右手的花枪一指路捕头:“住手!”曹溪群看了看他,没有作声。

    路捕头哼了一声:“果然你们也是贼人!要动武的不成!?”

    曹无伤骂道:“当个捕头又有什么了不起!仗势欺人的走狗而已,也敢耀武扬威!识相的现在就滚,免得血溅当场!”

    路捕头大怒,提刀上前:“你这黄口小儿,不想要命了么?!”

    曹无伤也不答话,双枪并进,左手花枪直刺路捕头右肩,右手花枪横扫下盘,正是一式“拨枝取蝉”,既快又狠,出手便是杀招。

    路捕头见那老者谦卑,料想这年轻人也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没想到真的便动起手来,而且手段老辣,毫无顾忌。一惊之际赶忙撤步闪身躲过,举刀相迎。这曹无伤在双枪上已有近二十年的造诣,虽然不过三十几岁,但枪法纯熟,招式老练。路捕头虽经历过不少阵仗,但多凭借捕头的身份,以官势压人,极少真正动手。另外,双枪这种兵刃在江湖上很少有人用,路捕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般对手。故十几招走完后,曹无伤的枪招越来越快,路捕头却只剩了招架,堪堪不支。

    旁边的褚捕头眼见同伴不敌,横了单刀,想跳上前助阵。忽听身后有人说道:“二位,请暂且住手。”声音非常平和,但在正动着手的曹无伤听来,却竟似耳朵灌了铅一般难受,赶紧停了招,双枪撒手,捂住了耳朵蹲下。想必说话这人用的是极上乘的内功,不但可以隔空伤人,还能使气息化为一线,只使一人受影响,旁人听到却是无碍。

    路捕头见状,也忙站在一边,呼呼带喘。

    曹溪群脸色变更,抬眼一看,原来是那公子和二老者走了过来。长须老者走在最前面,说话的必是他了。曹溪群自知来人必是高手,忙从司徒钰手中将双枪接过,刚想开口说几句敞亮话,忽觉身前似乎有人影一闪,快如鬼魅。一怔之下,方才发觉有异样,原来左手的花枪竟然已凭空不见,顿时大骇。

    再抬头看时,那短须老者已然站在了长须老者身侧,手里正拿着那条花枪,对曹溪群笑道:“阁下人称‘梨花万朵盖沧州’,自然是双枪招数精奇,舞起来如梨花万朵,让人万难防备。沧州乃武术之乡,阁下既然盖了沧州,可见武功之高,江湖少有。看来即便比起令先辈曹彦平将军,也是不逞多让。只是这行事的手段,却不怎么高明。”

    曹溪群尚在惊疑,竟不知作何回答。见那长须老者从短须老者手中将花枪拿了过去,端详道:“适才阁下用这条枪刺穿马头,果然是好膂力,好功夫。这一枪不仅是为了扰乱耳先生的心神,使其中招吧?料想是阁下看到茶肆中还有我等五人,不知底细,也想用这惊人的一枪立一个下马威,警告我等五人不要多管闲事。刚才阁下还同我等打了招呼,当真是有兵有礼,周到得很。”说罢右手二指捏住花枪一侧的枪头,并不见他运功,却听“啪”得一声,竟将这纯钢打造的枪头给掰断了下来,然后抖手甩向三四丈外的一颗槐树。

    众人见他似毫不费力地将枪头掰断,不禁悚然,忙看向那颗槐树,却见那枪头已完全没入树干。更令人惊奇的是,枪头约一尺长,树干也是约一尺粗,枪头竟正好停在当中,前后均不露出。而且枪头入树,悄然无声,那棵树也没有丝毫的摇晃。可见此人的功力已达到举重若轻、混元如一的极高境界。

    长须老人笑道:“不知这一枪,比起阁下刺马那一枪如何?”

    众人早惊得说不出话。曹溪群不由喃喃:“这世上,竟有如此神功!”怔了一会儿,才忙向两位老者拱手道:“想不到,在这行唐县,竟遇到二位前辈高人!二位武功,震古烁今,敢问能否赏下姓名来,让晚辈也知道一下今日有幸遇到的是哪位高人。”

    那长须老者笑道:“阁下久负盛名,不必如此客气。我二人退隐江湖多年,早已无人问津。若问姓名,我姓齐,叫齐悔之,这位是我贤弟,姓鲁,叫鲁悟之。”

    曹溪群从未听过这两个名字,料想是二位老者已改姓隐名,是以不晓。于是叉手拜道:“今日得见二位高人绝技,大开眼界,也方知这江湖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几位要将耳六带走,我等是万不敢拦的了。只是江湖虽大,也有再见之日,以后免不了还要打交道。我家主人如果责问起我等,不知该如何回答?请几位示下。”他言外之意,是此役虽败,但他的上头必不会善罢甘休,如果五人不惧,是否敢告知去处?

    路、褚二捕头和齐、鲁二老者均看向那公子。公子小折扇在手中轻轻一拍,说道:“可告知你主人,带走耳六先生的,是行唐县县令裴牧天。如他要见我,我在县衙随时恭候。”

    说完摆一摆手,几人扶起耳六,又从茶肆后牵出早些栓好的坐骑。各自翻身上马,并扶耳六随路捕头同乘一骑。六人五马,扬鞭远去。